尿酸结晶常见于酸性尿中,形态变化多样,有菱形、六边形、薄厚菱形、多重菱形、花瓣形、腰鼓形、哑铃形、口形、立方体形等,颜色呈深浅不同的黄色。尿酸结晶的产生与高嘌呤饮食及某些疾病有关。生理性尿酸结晶多见于高嘌呤饮食,如食用过多海鲜、动物内脏等;病理性尿酸结晶可见于各种可导致尿酸浓度增高的疾病,如在痛风、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尿中可较多发现。
磷酸盐类结晶包括无定形磷酸盐、磷酸镁铵、磷酸钙等。如长期在尿液中见到大量的磷酸钙结晶,则应与临床资料结合考虑是否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或因长期卧床骨质脱钙等;如果患者尿中长期出现磷酸盐结晶,应注意有结石的可能。尿中常出现磷酸镁铵的结晶常提示感染引起的结石。
草酸钙结晶多为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有两条对角线互相交叉,有时呈菱形,是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草酸盐排出增多,患者临床表现尿路刺激症状(尿痛、尿频、尿急)或有肾绞痛合并血尿,则应注意患尿路结石症的可能性。
正常人尤其是小儿(新生儿、乳儿)尿中易见此类结晶。如尿液放置时间过长后见到此结晶多无意义,但在新鲜尿中出现应考虑可能存在膀胱的细菌感染。
1. 胱氨酸结晶:为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折光性强的薄片状结晶,在风湿病、严重肝病、结石症时可出现于尿中。
2.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这两种结晶不见于正常尿中,可见于有大量的组织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如重症肝炎)、急性磷、氯仿、四氯化碳中毒患者尿中;在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肝硬化或伤寒等患者尿液中也可能出现。
亮氨酸结晶
酪氨酸结晶
3. 胆固醇结晶:在尿沉淀物中很少见,胆固醇结晶如有则多在尿液表面成薄片状,胆固醇结晶形态为缺角的长方形或方形,无色透明,可溶于氯仿、乙醚。胆固醇结晶可常在乳糜尿中看到,偶亦见于脓尿中。
4. 胆红素结晶:多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硬化、肝癌、急性肝坏死等疾病。
5. 三价磷酸盐结晶:如长期在尿液中见到大量的三价磷酸盐结晶,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或因长期卧床骨质脱钙等有关,同时应注意有结石的可能。
6. 非晶形磷酸盐:尿常规检测中出现非晶形磷酸盐结晶,可能是由于饮食中磷酸盐摄入过多、尿液酸碱度改变或身体某些疾病的影响所导致的。饮食中磷酸盐摄入过多,如肉类、奶类、鱼类、豆类等,摄入过多可能导致尿液中磷酸盐含量升高,形成结晶;尿液酸碱度改变,正常人尿液呈弱酸性,但饮食结构改变、药物摄入等因素可能导致尿液呈碱性,促使磷酸盐结晶;身体疾病如肾功能异常、肾结石、尿路感染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磷酸盐结晶。
1. 尿酸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晶:可见于正常人,但如果长期大量出现,并伴有镜下血尿,要怀疑有结石的可能。据统计,在出现这些结晶且伴有镜下血尿的人群中,约有 30% 至 40% 的人最终被确诊为结石患者。正常情况下,男性尿酸数值为 150μmol/L~416μmol/L,女性尿酸值为 89μmol/L~357μmol/L。若患者血液中以及尿液中的尿酸过多,可能会导致尿酸盐饱和度超过正常值,会逐渐在关节内形成结晶,甚至形成痛风石,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
2. 胱氨酸结晶:多见于胱氨酸尿,提示可能有胱氨酸病。胱氨酸由蛋白质分解而来,在尿沉淀物中少见。胱氨酸实验可呈蓝色或绿色反应,尿沉渣中出现胱氨酸结晶的临床意义为肾结石、膀胱结石。
3. 亮氨酸、酪氨酸结晶:提示肝脏有自融性变化,比如急性黄色肝萎缩。这两种结晶不见于正常尿中,可见于有大量的组织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如重症肝炎)、急性磷、氯仿、四氯化碳中毒患者尿中;在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肝硬化或伤寒等患者尿液中也可能出现。
4. 磷酸镁铵结晶:多见于尿路感染。尿中常出现磷酸镁铵的结晶常提示感染引起的结石。
5. 尿酸结晶:往往提示有尿酸结石和尿酸代谢紊乱的可能。由于尿酸结晶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所以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可以多喝些温开水,能够加快身体的代谢。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需要遵医嘱服用非布司他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秋水仙碱片等药物进行改善。
6. 磺胺结晶:见于服用磺胺类药物的患者。
7. 草酸钙结晶:见于高草酸尿症以及草酸钙肾结石患者。如果草酸盐排出增多,患者临床表现尿路刺激症状(尿痛、尿频、尿急)或有肾绞痛合并血尿,则应注意患尿路结石症的可能性。
尿液中不同结晶的出现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一旦发现尿液中有结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