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到“一杯马提尼,摇匀、不要搅拌”,全世界的酒文化厚重而生动。
然而,如果从医学的角度来解读,“夜晚小酌,醺醺入睡”,饮酒助眠真的这么简单有效吗?
让我们跟随A女士的故事,听神经内科医生讲解关于酒与睡眠的5个小知识。
饮酒促眠,但也易醒
红酒也是酒,含有糖份发酵而成的酒精。
酒精会放缓大脑活动,加速腺苷(人体内的一种参与能量代谢的化合物)累积,让人感到放松和困倦;很多女士爱喝的“晚安酒”酒精度数高,因而才有快速入眠的作用。
同时,酒精也会加速腺苷代谢,让人不止入睡更快,醒得也更快。
饮酒破坏睡眠结构
正常成人整夜睡眠由非快速眼动(NREM)期和快速眼动期(REM)两个时期交替组成。
睡前饮酒会破坏正常的睡眠结构,后半夜的REM反跳性增加,频繁醒来,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下降。
此外,酒精有利尿作用,频繁排尿会干扰睡眠的连续性,导致睡眠片段化。这样白天的精神状态、驾驶安全等都受到影响。
饮酒影响夜间呼吸
饮酒会让身体更为放松,而呼吸相关肌肉的放松会加重打鼾,严重时出现呼吸中断,血氧下降,让人从睡眠中醒来。
不止如此,酒精还会降低机体对低氧的反应能力,加重缺氧的危害。饮酒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
长期饮酒危害睡眠质量
每个人对酒精的敏感性不同,个体差异很大。长期饮酒,可能会增加对酒精的耐受性,饮酒量一涨再涨,才能达到助眠的目的。
长期饮酒带来的酒精依赖、成瘾都会给睡眠带来诸多问题,在限酒/戒酒期间,睡眠障碍也是突出问题。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明确指出:酒精不能用于治疗失眠!
服药不饮酒,饮酒不服药
酒和安眠药一起服用,这种行为是极其危险的,千万不能这样做。
有位患者就是前一天晚上喝了半杯红酒,第二天清晨吃头孢,发生过敏性休克,幸亏抢救及时才安然脱险。
虽然安眠药不如头孢等抗菌药对饮酒的反应强烈,但是安眠药和酒精均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二者叠加,容易出现昏迷等反应。
请牢记“饮酒不服药,服药不饮酒”,如有需要建议间隔一周。
医生寄语
《黄帝内经》认为: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剽悍。没有酒,人生失色不少,但饮酒绝不是一种促眠的好方法。
神经内科医生
副主任医师
心理治疗师
◆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8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完成了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2年赴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参加国际医师培训项目,在神经内科运动障碍病组学习。2014年至2015年公派赴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睡眠中心,系统学习睡眠医学,尤其是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
◆ 超过20年的临床工作经验,长期工作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至今重点开展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工作,在急性失眠、慢性失眠、慢性疾病伴发失眠、重大手术后失眠、更年期失眠、青少年睡眠节律失调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霍医生同时致力于睡眠知识科普教育,主持多项失眠相关临床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