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那些把人搞昏头的职名变迁

财富   电视剧   2024-07-10 10:01   湖南  

最新十篇爆款文目录

8、中央政府领导集团只有的朝事没有国事

9、军政监三权同时授予一人是政治自杀

10、最高统帅的思维之障贻误何止千年

11、卖官鬻爵泛滥就是政权谢幕的开始

12、政治衰败的最早迹象显现在经济衰退

13、最高领袖书生意气的施政手段害死人

14、军权一咳嗽政治就感冒

15、最高领袖打破平衡必然以吏治溃烂为代价

16、最高领袖乾纲独断背后竟然是庸官成群

17、有哪些高官是被最高统帅明升暗降的

《二号首长》任意一章节,请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目录索引

可关注我的小说连载公众号:唐小舟全集:


若以之比拟汉代之九卿,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汉代九卿如光禄勋,就官名本义论,等于是皇帝的门房,不摆脱宫廷私职气味。


唐代正名为吏部,常理人事,名称恰当。


又如汉代管军事的为卫尉,卫仍对宫廷言,唐代称为兵部,职中始正。


太常卿就名义言,也偏在皇家私家的祭祀,唐代改为礼部,便确定为政务官了。


我们只论汉唐两代官名之改革,便见中国政治史上政治意识之绝大进步。


汉代九卿,就名义论,只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唐代始正式有六部尚书,显然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不像汉代只似皇帝的侍从。


此为中国政治史一大进步,无论从体制讲,从观念讲,都大大进步了。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


此前我已经说过,我之所以决定点录钱穆先生这部书,是因为我第一次读此书时,有种豁然开朗、叹为观止、拨云见日的感觉,觉得钱穆先生有很多独立的认知和思考,拨开了我很多认知迷雾,启发了我的思维,开拓了我的眼界。因此,我有了巨大收获,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正因为如此,我便想,何不仔细地沿着钱先生的路线,将他所涉及的知识、观点、理论捋一捋,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没想到,真干这件事以后,方向完全变了。


毕竟,要写文章,就不可能如读书般一目十行,而要对每一行每一字推敲。这么一推敲,竟然发现,钱穆先生的书中,竟然有很多和我的认知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的。


这就使得我对做这件事产生了动摇,一再考虑,是否继续。


都是被走马观花地读书的坏习惯害的。


我一直认定,读书的过程,是从作者思维中理解客观并且形成我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我一直所说的三种思维方式,我思维、他思维和客观思维。


他思维,即为读书或者听课时,著述者或讲述者所表达的思维。是作者或者述者的我思维,但这种我思维,有可能是从别人处得来并未给自己甄别沉淀,也可能是著述者或者讲述者想当然,往往与客观有相当距离,这个距离恰恰是读者或者听者需要甄别的。


甄别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如果经过客观甄别,形成自己的认知,便成了我思维。


我思维是超越他思维,直接与客观的沟通。这种沟通,如果只是全盘接受传播者的认知,而没有经过自我超越式的甄别,那仍然是他思维。自我只是当了一次二传手而已。


只有借助他思维平台,寻着客观的路径,遵循客观逻辑,建立完全自我独立的认知,才是完全的我思维,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维。


正因为走马观花,全盘接受的坏习惯,我第一次读此书时,并没有深入地思考,只是为书中诸多的精彩所吸引,盲目地接收。而现在,当我认为需要写下这些文字时,突然发现,竟然存在如此之多的思维之障。


为此,我十分纠结。放弃还是继续?这是一个问题。


显然,钱先生也纠结。至少,他一直在纠结,古代政治体制中,内廷和外朝的区分,政府和朝廷的关系,九卿和六部职能划线等等。


但他并没有将这些纠结全然搞清楚。因此,有些错误,就显得无厘头。


谈汉代中央政府组织时,钱穆先生简略地介绍过三公九卿。并且说到,这三公九卿,是旧制的延续,九卿原本是皇帝内廷的官员。同时,钱先生又说,到了汉代,这内廷的九卿,渐渐就到了外朝。


而实际上,不仅汉代九卿没有到外朝,唐代仍然有九卿设置,但又似乎不完全隶属于内廷,却也难说属外朝官。


比如唐代官员,从二品有散官为光禄大夫,正三品中有太常卿,正三品文散官有金紫光禄大夫。


更多的实任官员是从三品,分别有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等。文散官有银紫光禄大夫。


正四品上分别有黄门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等。


从四品上分别有,光禄、卫尉、宗正、大理、鸿胪、司农、少府少卿、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文散官太中大夫。


没有必要列出更多,至少可以由此看出,九卿在汉以前,属于高官,食二千石,仅次于三公中宰相和太尉。如果用今天的官员级别类比,丞相和太尉是副国级,御史大夫恐怕也是副国级,九卿以及相府左右丞,应该是正部级,还有众多二千石官员,都属于这一级。


唐以后,官员尤其是实任官员的品级大降,处于高位的都是虚衔,没有实职。


如汉时,光禄寺有光禄勋,是九卿这一,食二千石。其下有光禄卿,也就是副职。再下有光禄大夫,是具体办实事的。


到了唐代,光禄勋和光禄卿都没有了,把光禄大夫提得很好,从二品,顶替了此前的光禄勋,成了一个虚职,此下还设有金紫光禄大夫,银紫光禄大夫,这三个职位,都属于文散官。


所谓散官,就是没有具体职任的官员,只享受待遇,如现在的政府参事之类,有职无权,属于不管部官员。


隋唐时期,这种不管部官员非常多,到了唐时,达到顶峰,文散官共有二十九阶,武散官更离奇,竟有四十五阶。


唐时,光禄大夫是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是正三品,银紫光禄大夫是从三品,都是文散官。真正管事的光禄是四品官。


至于卫尉、太仆、太府、太常、宗正、鸿胪、司农、少府,这些官依然存在,只是品级大降。


钱先生说,“汉代九卿如光禄勋,就官名本义论,等于是皇帝的门房,不摆脱宫廷私职气味。唐代正名为吏部,常理人事,名称恰当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钱先生介绍汉代政治时,明确说,汉代相府下辖十三曹,其中东曹主二千石长史迁除,显然是唐的吏部。现在又说,光禄正名为吏部。这一说法,不知钱先生的根据何来,实在有些见笑大方。


事实上,光禄寺仍然存在,掌宫殿门户以及荣誉,而不是掌官员升迁的官。光禄寺的主官是光禄,正四品。


卫尉是宫廷宿卫,唐代仍然设置,叫卫尉寺,并没有归于兵部,也不可能将内廷宿卫交给外朝的兵部。若是交了,那就真的将皇帝的命交给了宰相。这事儿皇帝是肯定不干的。


唐代不仅有卫尉寺,还有十二卫,差不多就是皇宫卫戍部队的全部。这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里,没有交给兵部,交给兵部的是边防部队,而且还只是边防部队的行政权,比如役制,后勤补给,武器装备寺,而不是军事指挥权。


太常主管的是皇家私家的祭祀,而礼部主管的是全国的礼教。


此外,还有很多官员,都是皇宫内廷官性质,只不过,不再用宦官,而改用士人,比如太仆、太府、太常、宗正、鸿胪、少府、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秘书监、秘书少监、殿中监、殿中少监、内侍等等。


还包括太子府、亲王府的一些内官,也属于内廷官或者说履行皇家私权的官职。


由汉至唐,皇宫内廷官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只不过,同样出于削弱职权考虑,这些内廷官的职位,已经大大下降。


就连实际掌握相权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都降为三品了,内廷官能不降吗?

钱穆先生说,“汉代九卿,就名义论,只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唐代始正式有六部尚书,显然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不像汉代只似皇帝的侍从


这话是不对的。虽然自汉代开始,皇帝为了控制外朝,将很多内廷官放到了外朝,也同时将很多内廷官名带到了外朝,但内廷和外朝,仍然泾渭分明。


所谓此为中国政治史一大进步,无论从体制讲,从观念讲,都大大进步了一说,不足为凭。

二号首长目录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一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二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三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四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五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六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七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七部第二章

点击进入刘茗钰城市客厅第001章

点击进入:大亨出世第001章

点击进入:深圳斗牛第001章

点击进入在河之洲第001章


特别提醒:每日看完更新后点一下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可以及时收到最新章节推送的信息

读二号首长一至九部以及我的更多创作,敬请关注公众号唐小舟全集



黄晓阳
地球就是一大村,世界只有两个人。想做就做,不然就老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