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Bright
■审校:Ken
■来源:汽车周报
日本制造商正在正式就合并进行谈判。新的巨头将是对来自中国的竞争的反应。但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和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Mibe Toshihiro Mibe)在东京媒体面前。照片:Hans Greimel
本田和日产已经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正在推动合并。周一(12月23日),两家公司的代表签署了合并谈判原则协议。
该联合计划旨在建立一家控股公司,作为新公司的母公司,并应于2026年8月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据悉,本田公司将提供控股公司的大部分董事。日产持有24.5%股份的三菱也签署了意向书,并计划在1月底前做出最终决定。
日本汽车制造商加起来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制造商,其销量将超过800万辆,将更接近丰田和大众。谈判预计将于2025年6月完成。
日本人落后
这三家公司希望集中资源,更好地与特斯拉,以及比亚迪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竞争。日本人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了。
本田公司还希望大规模回购股票。回购金额高达67亿欧元,几乎占非本田所有股份的四分之一。
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Mibe Toshihiro Mibe)表示:“本田和日产已经开始考虑业务整合,并将探索在两家公司之间在各个领域创造巨大的协同效应。”值得注意的是,日产汽车也参与了这些讨论。
成本应该下降
本田和日产之间的合作将建立在春季宣布的战略技术和采购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目的是进一步降低成本,特别是研发成本。三菱汽车于8月份加入了这些谈判。
然而,合并各自的业务也会导致生产设施、主要市场、管理和产品方面的复杂重叠。交叉股权反过来会导致与现有合作伙伴雷诺和三菱的混乱。
日产的问题
日产汽车的财务状况陷入困境。自由现金流正在下降。下一财年(从4月开始)需偿还5705.5亿日元(38亿美元)的债券。
公司债券的评级略高于垃圾级。今年股价已下跌35%,创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销售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上个季度出现净亏损。因此,日产汽车将裁员9,000人,并将全球产能削减25%。
激进投资者已经潜伏起来,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担心有不速之客。日产可以在本田找到一个友好、稳定的股东。这将有助于恢复投资者信心。该计划公布后,股价大幅上涨。
一个新的销售巨头
另一方面,本田传统上一直避免卷入资本纠纷。但时代在变,这需要新的战略。现在,该公司需要盟友才能在一个被来自中国和高科技行业的新竞争对手困扰的急剧变化的行业中生存。
合并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本田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日产的最大优势将是新集团的规模。尽管两家公司均下调了预期,但日产汽车计划在截至3月31日的财年中销售340万辆汽车;本田则为380万。
协同效应将遍及全球每年销售的720万辆汽车。如果加上三菱预计的89.5万辆汽车,总数将超过800万辆新车。关系较远的联盟伙伴雷诺的参与将给该项目带来额外的影响力。
可能会裁员
本田、日产和三菱已经同意共同推进汽车软件开发和电气化——这是制造商当今面临的一些最困难和最昂贵的技术。共享采购、平台和驱动器可能会带来好处。
日产尤其可以从本田的技术中受益,本田正在迅速推进下一代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开发。相反,日产汽车使用昂贵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技术将有助于控制本田的支出。
但本田和日产的市场、产品和技术有很大重叠。合并可能会导致一家或另一家公司的裁员。
在美国和中国的战略不明确
两家制造商都依赖美国市场作为销售和利润驱动力。他们是否以及如何在那里调整他们的产品范围还有待观察。然而,在中国,两者都过得很艰难。在那里,他们将形成一个由长期商业前景不确定的弱者组成的联盟。
两家公司都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后来者,其整个产品系列的战略也相互呼应。讴歌和英菲尼迪都拥有小批量的高端品牌,正在争夺全球吸引力。在日本,日产和本田也在流行的小型车领域展开竞争。
国内市场可能出现减产、工厂关闭或失业的情况,这对希望保住就业的日本当局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本田可能会掌舵
合作伙伴如何决定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将负责更全面的合作。据推测,这将是本田公司,其市值大约是日产公司的4倍。
本田认为,多数股权可能会消耗数十亿美元,而这些资金本来可以更好地投资于自己的研发。
日产汽车公司在与雷诺和三菱的合作中体会到,要从联盟中获得全面利益是多么困难。戈恩事件最终暴露了多年来酝酿在表面之下的内部矛盾,抑制了共同潜力的发挥。
旧的联盟将何去何从?
还有一些其他参与者可能会饶有兴趣地关注计划中的合并。本田与通用汽车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技术合作伙伴关系。这家日本制造商在开发氢燃料电池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共同目标是开发价格实惠的下一代电动汽车。
但该计划并未成功,因此本田和通用汽车最终放弃了他们的电动汽车项目。另外,本田还与索尼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开发和销售电动汽车。索尼本田出行公司将如何融入正在形成的企业拼图中,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