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患者住院死亡率1.6%,中位住院8天| 2023年中国肺动脉高压诊疗数据

健康   2024-11-03 20:44   北京  
近日,国家心血管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发布了《2023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心血管病专业分册》(以下简称《报告》),并在我刊发布了报告概述。

《报告》中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数据显示,2022年收治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出院诊断包含肺动脉高压且年龄≥18岁)的医院有4 875家,占 HQMS中收治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医院数量的86.3%,其中三级医院2 026 家、二级医院2 849 家。

收治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113. 1万人次, 其中三级医院82.4万人次、二级医院30.6万人次。

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9±19.1)岁,女性占48.2%。

过程质控指标

2022年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中,29.3%通过急诊收治入院,68.2%通过门诊收治入院。

根据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类,动脉型肺动脉高压(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占7.6%,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第二大类肺动脉高压)占33.0%,肺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第三大类肺动脉高压)占23.1%,肺动脉阻塞所致肺动脉高压(第四大类肺动脉高压)占2.0%,机制不明和(或)多因素所致肺动脉高压(第五大类肺动脉高压)占 4.8%;其余为“暂无法分类”的肺动脉高压。

2003年第三届世界肺动脉高压大会将“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的亚类)更新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家族性肺动脉高压,不再使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作为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名词。

2022年在1.7万人次诊断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有1.4万人次(80.4%)不规范地描述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另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应除外所有已知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在2022年诊断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住院患者中,85.1%存在明确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如左心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间质性肺疾病和结缔组织病等。

血液动力学监测结果是肺动脉高压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2022年113.1万人次肺动脉高压患者中,1.3万人次(1.0%)接受了血液动力学监测(包括右心导管置入、漂浮导管检查、肺动脉压监测、肺动脉楔压监测或心排出量监测),在第一大类至第五大类肺动脉高压中这一比例分别为6.5%、0.5%、0.3%、7.2% 和0.2%。

肺动脉内膜切除术和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第四大类肺动脉高压的亚类)的有效手段,在2022年2.2万人次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92人次(0.4%)接受了肺动脉内膜切除术,1 215人次(5.6%)接受了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结果质控指标

HQMS数据显示,2022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长为 8(6,12)d,其中三级医院为 8(6,13)d,二级医院为 8(6,11)d;30 d再入院率为10.1%,其中三级医院为10.6%,二级医院为8.7%。

2022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1.6%,其中三级医院为1.7%,二级医院为1.2%。

调整患者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以及合并症等临床特征后,医院水平风险标化的住院死亡率为1.6%,其中三级医院为1.9%,二级医院为1.3%。

第一、第四大类肺动脉高压占肺动脉高压总人群的比例较小,但却是肺动脉高压质控工作的重点。

2022年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1.0%,其中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分别为0.9%和1.3%。第四大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2.6%,其中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分别为2.4%和3.7%。

2022年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的非康复离院率为9.9%,其中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分别为10.0%和9.6%。

调整患者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以及合并症等临床特征后,医院水平风险标化的非康复离院率为 9.9%,其中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分别为9.9% 和 9.8%。

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的非康复离院率为7.0%,其中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分别为 6.6%和10.1%。第四大类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的非康复离院率为11.2%,其中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分别为10.3%和16.7%。

来源:国家心血管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概述[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9): 828-832.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08.016.【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原文



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本刊所有文章全部免费阅读和下载!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www.chinacirculation.org)“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不仅仅是一本有着30年历史的学术杂志,更像是一个标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的符号,一个让医者捕捉更多心血管专业信息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