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USCAP│复肿研究揭示HER2突变性ILC的分子画像:为靶向治疗提供全新证据

学术   2024-11-06 19:58   上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中国回顾性研究揭示HER2突变性浸润性小叶癌的分子特征。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HER2基因扩增或过表达在约15-20%的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并与侵袭性疾病和不良预后相关。然而,HER2突变作为一种替代机制也能激活HER2信号通路,尽管其发生频率较低,但在某些乳腺癌亚型中相对较高。浸润性小叶癌(ILC)是乳腺癌的第二大常见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0-15%。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相比,ILC通常表现出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包括较高的激素受体阳性(HR+)率和较低的HER2扩增率。尽管预后通常较好,但ILC对传统化疗反应较差,且易于发生多中心性和双侧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发现HER2突变在ILC中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提示这一亚型可能存在独特的分子特征和治疗靶点。HER2突变患者可能对特定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奈拉替尼)有反应,这为HER2突变性I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在今年美国和加拿大病理学会(USCAP)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系统探讨了HER2突变性ILC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以期为这一亚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循证依据。本文特此整理关键内容,以飨读者。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18年至2021年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的106例ILC和3208例无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患者的HER2突变状态。HER2突变利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并基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484基因NGS面板进行测序。纳入分析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和免疫表型。






研究结果




在纳入分析的106例ILC患者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CDH1(60/106,56.60%)、PIK3CA(43/106,40.57%)、TP53(29/106,27.36%)和HER2(13/106,12.26%)。HER2突变在ILC中的发生率(13/106,12.26%)显著高于IBC-NST(3.4%,111/3208,P<0.001)。在13例HER2突变病例中,84.61%(11/13)为多形性变异型,61.54%(8/13)年龄大于60岁,76.92%(10/13)为HR+。仅有一例(1/13,7.69%)表现出HER2过表达(通过NGS确认HER2扩增)并接受了传统的抗HER2治疗(曲妥珠单抗)。


与无HER2突变的ILC相比(40/93,43.01%),HER2突变病例(10/13,76.92%)具有更高的Ki-67指数(Ki-67≥20%,P=0.038)。5例(5/13,38.46%)HER2突变患者发生局部复发(2例)或远处转移(3例)。13例HER2突变的ILC患者携带的突变包括p.V777L(3例)、p.L755S(2例)、p.S310F、p.S728F、p.I76M、p.755_759del、p.S310Y、p.G776V、p.V842I和p.E501K。HER2突变集中在HER2的酪氨酸激酶域(11/13,84.61%)。4例(4/13,30.77%,3例为p.V777L,1例为p.V842I)患者报告了已知的HER2激活突变。此外,HER2突变ILC病例还表现出相对较高的CDH1(76.92%,10/13)、PIK3CA(8/13,61.54%)、KMT2C(3/13,23.08%)和EGFR(3/13,23.08%)突变率。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大规模患者队列的回顾性分析,揭示了HER2突变在ILC中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研究发现,HER2突变在ILC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BC-NST,且多见于年龄较大、多形性变异型和HR+患者。这些病例中部分携带潜在可操作和可靶向的HER2突变,意味着可能从HER2靶向治疗中受益。这一发现对于理解HER2突变性ILC的生物学行为和优化其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HER2突变集中在酪氨酸激酶域,这提示这些突变可能通过激活HER2信号通路促进肿瘤进展。此外,HER2突变的ILC病例中,部分突变被报道为HER2激活突变,这进一步支持了HER2突变在ILC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本研究为HER2突变性ILC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HER2突变性ILC的分子机制和临床特征,以便为这一亚型患者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考虑到HER2突变性ILC与其他基因突变(如CDH1、PIK3CA、KMT2C和EGFR)的关系,联合靶向治疗策略的探索也显得尤为重要。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精彩资讯等你来



审批编号:CN-146621 有效期至:2025-01-31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更多医疗资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医学界肿瘤频道
医学界肿瘤频道是领先的肿瘤领域专业媒体,我们传播国内外前沿学术动态,提供有用、有趣、有态度的专业知识,报道领域内发生的新鲜事。投稿或合作,请联系zl@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