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 2.党员干部应增强“想干事”的自觉,用“身影”代替“声音”,用“表率”落实“表态”,牢固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
关键词:政绩观;党建;干部
……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既勇于开拓创新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既敢拼敢闯又善于团结协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应当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从历史需要、实践要求、人民满意出发谋事干事,让政绩经得起检验。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一段,中心论点段。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政绩观”的人民日报申论范文,这个考点我在前段时间讲别的文章时给大家提过,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少不了我们的党员干部,而“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就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等各领域,尤为重要。那什么是政绩观呢?简单来说,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换句话说,正确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这个概念我把它放在了今天pdf讲稿里,不用记,读一读,结合文章内容认真体会就可以。同时,在这一段里,还有一些标准表述可以积累,比如“既勇于开拓创新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既敢拼敢闯又善于团结协作”以及“从历史需要、实践要求、人民满意出发谋事干事”,尤其是这里提到的“历史需要、实践要求、人民满意”是一会儿文章要论述的三个分论点段首句的核心词,而这几个写作角度也是初学申论、面试时特别好用的思路角度,这里可以先记下来,一会我们边听文章,边琢磨里面的具体写法。】
抓当下利长远,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沉淀后的历史是评价政绩最好的镜子,当前改革发展任务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很多工作短时间内难有成效,只有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积蓄尺寸之功,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把握好“近”和“远”的关系,把近施和远谋结合起来,立足当下但不只顾当前,着眼长远但不好高骛远,积极、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善于根据形势和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使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各项举措具有前瞻性。处理好“显”与“潜”的关系,既要做好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显绩”,也要做好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潜功”,确保干出的政绩经得起时间沉淀、经得起历史评价。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二段,分论点一,抓当下利长远,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先注意这句话:“沉淀后的历史是评价政绩最好的镜子”,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历史和政绩的关系,是一句不错的表述,我们之前还学过一句话,叫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也是类似的意思,这两句话可以一起把握。在本段接下来的内容里,一般来说,很多同学一看到“历史”这两个字,很可能就马上选择回顾一下过去,找到历史上、党史上的好例子好总结就开始论述了。但本文并没这样来写,说的是“当前改革发展任务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很多工作短时间内难有成效,只有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才能……”为什么呢?注意这段的小标题,写的是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而且强调了“抓当下利长远”,也就是说:党员干部要做好当下的工作,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首往事,这个政绩是对得起“历史”的。那这里就启示我们,平时写文章时,如果想到“历史”这个角度,我们既可以直接回首往事、从过去来写;也可以像今天这篇文章一样,从“抓当下利长远”“要对得起历史”“经得起历史检验”这个角度来写;又或者可以把刚刚提到的这两个角度融合,也就是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好工作对得起历史使命”放在在一起来写,都是可以的,具体就要看我们的文章主题和设计了,但有了这个意识,能让我们的文章构思更灵活。回到本段,我们还要注意里面提到的两组关系,分别是把握好“近”和“远”的关系以及处理好“显”与“潜”的关系,它们是写到干部、作风、党建、为民、奉献、担当等话题时都特别好用的内容,能让我们的内容专业性更强。可以试想一下,考场上两张申论卷子,一张只能零零散散的写一些论据做法,另一张却总结出了这两对关系,并把里面的一些不错表述比如“立足当下但不只顾当前,着眼长远但不好高骛远”或者“既要做好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显绩’,也要做好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潜功’”这些都写了出来,那绝对是高下立判,分数自然不同。】
讲实干重担当,让政绩经得起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党员干部应增强“想干事”的自觉,用“身影”代替“声音”,用“表率”落实“表态”,牢固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把会议上说的、文件上写的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部署和工作成效。淬炼“能扛事”的胆魄,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聚焦改革发展主战场、基层治理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不遗余力、不辞辛劳、不讲条件地破解发展梗阻点、化解基层困难事、排解群众心中苦,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业绩。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三段,分论点二,讲实干重担当,让政绩经得起实践检验。为什么要强调“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这是很漂亮的金句,大家对于它的前半句一定不陌生,因此这句话放在有关改革开放、实干、责任、担当等话题效果也都不错。与之类似的,还有后面这句:“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语气强烈,很有感染力,两句话可以一并积累。接下来,本段重点写要如何做到实干担当,分别从“增强‘想干事’的自觉”和“淬炼‘能扛事’的胆魄”来说,理解起来并不难。不过这段的特点,就是语言和内容上设计的很不错,可以注意几个角度,一是使用了一些很形象的表述,把生活中的语言变成标准表述,比如:“增强‘想干事’的自觉,用‘身影’代替‘声音’,用‘表率’落实‘表态’”以及“淬炼‘能扛事’的胆魄”,这就让文章的表现力更强。二是运用了很多排比,比如“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改革发展主战场、基层治理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以及“破解发展梗阻点、化解基层困难事、排解群众心中苦”,这些可以让我们想论述的内容层层递进,感染力更强。三是一些很契合实际工作中的角度,比如“把会议上说的、文件上写的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部署和工作成效”。刚刚说的这些内容,我都在今天pdf讲稿里面分条做了梳理,大家结合我在文中的划线部分,听完讲解后认真整理一下,挑自己喜欢的记一记,能有效增加我们文章素材的积累,让自己的文字更灵活,更吸引人。】
顺民意得民心,让政绩经得起人民检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锐,意见建议最管用,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党员干部应把为人民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标准,主动走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了解群众所愁所盼、听取群众批评意见,把工作成效的评判标尺交到群众手中。健全完善“问效于民”“问绩于民”反馈机制和监督渠道,畅通群众表达渠道,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网络留言等方式,搜集群众对工作实绩的意见反馈,将群众的意见转化为具体的评估标准,深刻对照反思,及时校正个人思想和行为偏差,以工作出色、业绩出彩、服务出众换来群众的笑脸和口碑。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四段,分论点三,顺民意得民心,让政绩经得起人民检验。到了这里,我们就可以总结一下今天文章三个分论点段首句了,从分论点一到分论点三,分别提炼一下,就可以变成:“抓当下利长远,让……经得起历史检验”“讲实干重担当,让……经得起实践检验”和“顺民意得民心,让……经得起人民检验”,这样一来,它们就不拘泥于今天政绩观这个话题,放到其他很多主题里也可以用,空格的地方填要写文章的主旨词就可以。而且在写作时,我们还可以把段首句拆分开来,分别用前半句来做段首句,分别就是“抓当下利长远”“讲实干重担当”以及“顺民意得民心”,等等,有很多改写方式。那在本段的具体内容里面,先注意这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没有听起来很熟悉呢?在不久之前的文章里面,我刚给大家讲过这句话,叫做:“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里又见到了,复习一下,印象能更深刻。而且我们还可以提炼后面这句话:“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锐,意见建议最管用,……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也可以使用在很多其他主题当中,因为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需要特别关注群众的满意度。同时,本段对于了解群众、听取意见、与群众交流——也就是如何走好群众路线方面写的很具体实在,提到了很多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举措,比如“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网络留言等方式”“将群众的意见转化为具体的评估标准,深刻对照反思,及时校正个人思想和行为偏差”以及“以工作出色、业绩出彩、服务出众换来群众的笑脸和口碑”,这些内容我都在文中用下划线做了标记,可以一并留心积累。】
天地之间有杆秤,人民心里有本账。常怀赤子之心,恪守为民之责,真正干出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五段,结尾点题。先注意第一句话:“天地之间有杆秤,人民心里有本账”,形象的语言,说明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是典型的金句,放在有关党建、干部、人民以及担当、实干、奋斗等很多话题里都可以使用。后面这句“常怀赤子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意思是差不多的。同时,在本段最后一句,我们还可以把里面的“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换成“历史和人民必将铭记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效果也不错。那一直跟我学习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一段我借鉴了2024年10月28日更新的文章《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结尾段,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写到人民、干部、政绩观、党建等话题时,很多内容,比如这里的结尾展望都是可以通用的,带着这个意识,平时就用注重积累、寻找规律,我也会在每天的日更分析中把那些通用、好用的标准表述设计到不同考点、不同话题的文章里面,就可以实现积累一个素材,适用多个考点,降低学习负担,更加事半功倍。】
【注】
本文选自《人民论坛网》2024年11月13日,《让政绩经得起检验》,按照申论考试要求进行了修改和分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全文共计115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