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让稻田更有“富”加值

文化   2024-10-11 19:00   浙江  
你最喜欢的《人民日报》金句

1.“赔本赚吆喝”“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干不得。

2.现代文旅消费和乡村自然风光的“联姻”,将谱写一曲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歌。

让稻田更有“富”加值


关键词:农业;农村;文旅;农文旅

在遵义市绥阳县旺草镇万亩大坝,“青春遇见贵州·听得见的稻田”2024年稻田音乐节持续了一个月。音乐舞台搭在了沉甸甸的稻穗旁、露营帐篷架在了小溪边、稻乐集市摆在了田间路上,吸引了附近游客纷纷前来。在收割稻谷前,来一波“稻田+”活动,逐渐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新晋“玩法”。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所有备考公务员考试的同学都知道,乡村振兴、农业产业、文化、经济这几个主题都是申论考试的重点,所以,如果有一个话题能够和这几个主题都有强相关性,那毫无疑问就是热点中的热点,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恰恰就符合这个特征,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仔细琢磨,大家坚持听到最后,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首先,我们看第一段,开头引入。文章开头以描述贵州稻田音乐节开头,用一小段话交代了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活动口号等,还描述了舞台、露营帐篷、集市等活动场景,寥寥几笔就让松弛、悠闲的音乐节氛围跃然纸上了。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青春遇见贵州·听得见的稻田”这个活动口号。最近几年,申论考试的公文题里出现了一些宣传稿、导览词或者公开信等题目,有的题目需要大家自己起标题,这时候标题起得好不好、能不能吸引人就可能影响阅卷人的打分。此外,面试题里也有一类活动组织题,需要我们模拟实际工作,提出活动主题、陈述活动组织的重点和亮点等,这类题目都对我们写标题或者口号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青春遇见贵州·听得见的稻田”这个口号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它不仅格式对仗、朗朗上口,还包含了很多重要信息,比如“青春”对应着活动主要吸引的对象是年轻人,“贵州”明确了活动的主办方和地点,“听得见”非常文艺地表达了音乐节的意思,而“稻田”则重点突出了活动的特色。这么一看,小小的标题和口号还真是非常考验我们的水平,确实需要我们平时就多积累、多分析、多琢磨,大家也可以想想如果在你的家乡举办一场这样的稻田文化节,你能给活动拟一个响亮的口号吗?写在留言区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吧。】

集赏稻收、品文化、尝美食、听音乐、搞直播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场景”徐徐展开,成为各地农村挖掘消费潜力、激发乡村市场活力的新引擎办好稻田文化节,探索“稻田+”产业新可能,让稻田更有“富”加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考题。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二段,中心论点段。在第一段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稻田文化节,也能感觉到这是一种很好的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具体好在哪里?如果是乐迷或者游客来评价,那他们只要单纯评价活动本身就可以了,而作为备考公务员的我们,就一定要站在地方政府的视角去想想,这个活动对于我们这个地区发展有什么好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角色不同,视角不同,你的回答也就不同。申论和面试就经常喜欢这么考我们。而这一段用下划线标出的句子就回答了这个“好处”的问题,在地方政府看来,稻田音乐节是各地农村挖掘消费潜力、激发乡村市场活力的新引擎。正是因为站在这个视角上看,探索“稻田+”产业新可能,让稻田更有“富”加值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考题,这句话里的“我们”其实就是地方政府。这个中心论点是我在原文基础上加的,因为原文作为新闻稿不一定要把中心论点写得这么清晰,但是我们写申论大作文还是要尽量把中心论点写得明确一些,使标题、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和结尾高度统一起来,确保文章观点明确、逻辑结构清晰。】

发展“稻田+”,要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过去,“稻田+”产业主要就是将鱼、虾等水产品引入稻田,依托农业资源和产业基础,高质量发展稻、渔产业。如今,“稻田+”产业不断创新,农文旅相结合的新模式火爆大江南北,但新模式越是火爆,我们越需要冷静思考,如果一味追求活动的声势浩大,将一部分农田作为活动场地,或者种植低效但好看的水稻品种,或者人为改变种收时间等,都将影响粮食收成,得不偿失。/必须看到,稻田是耕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中国粮的重要保障,无论产业如何创新发展,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底线不能变。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三段,分论点一,发展“稻田+”,要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我很喜欢这个分论点,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论点角度,不仅稻田文化节如此,任何事情都遵循这一原则,那就是越火爆越要冷静思考,比如网红经济、直播经济、赛事经济等等,这些创新都有其好的一面,但也都需要我们冷静思考。这一段字数不多,但直击痛点问题。稻田文化节火爆需要我们思考的事情很多,比如安全问题、浪费问题、效益问题,但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粮食安全问题。因此,本段没有选择面面俱到,反而选择了只把重点说清楚,这个思路对于我们申论写作很有启发,同时对于我们答面试题目也很有帮助,特别是当我们自己能力不足时,不一定要追求大而全,小而美或许才是更明智的选择。这一段从结构上分为两个非常清晰的层次,我在文中用“/”作了分隔,第一个层次通过“过去”和“如今”的对比提出“稻田+”产业发展的新变化,也提出了面对的新问题,那就是粮食安全问题;而第二个层次就通过稻田、耕地、粮食安全的逐步升级,让我们意识到了“稻田+”产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底限。这一段原文表述更偏向于新闻稿件,批判的冷静思考更多,我在原文基础上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主要是为了使行文风格更符合申论考试的要求,建议大家对照原文学习体会。】

发展“稻田+”,要综合考虑地方实际。我们国家有960多万平方公里,东西部之间、南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稻田+”虽好,稻田文化节虽火,但一个地方要不要举办这类活动,还得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交通、住宿、场景等条件以及村民意愿、治理能力等因素。要认真算一算成本收益账,反复琢磨发展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好“稻田+”文章。“赔本赚吆喝”“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干不得。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四段,分论点二,发展“稻田+”,要综合考虑地方实际。在这一段我们围绕“实事求是”展开论述,可以说,只要是站在地方政府的视角写文章就绕不开这个观点,也正是因为这个观点的普遍性,我在大作文课里才专门设置了“实事求是”这个模块,已经听过大作文课的同学可以结合这一段和写作模块再做一次练习,一定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模块使用能力。此外,在这一段大家还要重点学习,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具体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我们都知道开展不同的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肯定是不同的,但是至少举办稻田音乐节、马拉松比赛、自行车比赛、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或赛事,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类似,比如文中提到的,气候、交通、住宿、场景、群众意愿、治理能力等,这些要点都可以直接用在我们以后的写作中。最后,这一段画线部分的两句话,我们可以从中提取一个很好用的句式,就是:“要认真算一算成本收益账,反复琢磨发展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好……文章。‘赔本赚吆喝’‘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干不得。”这句话放在改革、发展、创新、经济等很多主题当中都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我们重点记忆背诵。】

发展“稻田+”,要挖掘当地文化特色。音乐会上,展演的主要内容是当地的民风民俗民艺;集市里,售卖的商品主要是当地美食、特产和文创产品……这样的稻田文化节才既有稻香味,又有文化味。挖掘“三农”特色,让游客主动把特产装入后备箱,也把当地的文化装进心里,才能不断打造乡村文旅新优势,让“稻田+”产业的“富”加值不断提升。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五段,分论点三,发展“稻田+”,要挖掘当地文化特色。任何商业模式或产业模式如果只是简单复制、毫无特色,那么一定是没有未来、没有出路的,前几年兴起的夜市经济、特色小镇已经反复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因此,“稻田+”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模式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挖掘当地文化特色。这个问题是我们申论考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比如,2023省考联考有一道题目是这样问的:“梳理当前宽石镇乡村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在这道题目的答案中,“深度挖掘农村历史文化,体现农业和文化特色”就是非常重要的采分点。对照这一段和考试题目,大家也可以发现,我每天日更分析《人民日报》申论范文并不仅仅是在帮助大家提高大作文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我们对重要的政策热点的理解,本质上是提高大家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对于我们答好申论小题、公文题和大作文题都是最基础的,如果我们大家都能抱着这样的目的去学习,那么我们每天学习申论范文的成效也一定会更好。】

如今的稻田,不仅能长出庄稼,还可以催生美食集市、文创产品小店、乡村音乐会等。丰收的不仅是稻谷,还有农耕文化;富了的不仅是农民的口袋,还有农民和游客的“脑袋”;强了的不仅是线下的村集体经济,还有线上的直播经济、电商经济。现代文旅消费和乡村自然风光的“联姻”,将谱写一曲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歌。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六段,结尾。这一段最吸引人的毫无疑问是文中画线部分的三个排比句,其中“丰收、富了、强了”三个动词层层递进,“稻谷与农耕文化”“农民的口袋和游客的‘脑袋’以及“线下的村集体经济和线上的直播经济、电商经济”一一对应,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强化了新型“稻田+”产业的积极效应。这句话字数不多,但信息量非常丰富,再加上排比句式的加持,构成了一个有气势、有深度的结尾句,是不可多得的排比句范本。此外,文章的最后一句,“现代文旅消费和乡村自然风光的‘联姻’”“农文旅深度融合”“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标准表述都是我们在相关主题中可以反复使用的,需要大家记忆掌握。总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尾段,推荐大家反复学习模仿,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写作中。】


【注】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20241008日第05版,《有稻香味,也有文化味》,按照申论考试要求进行了修改和分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全文共计1052字)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申论·面试】系列课程



扫描添加老师微信
扫描下载文章PDF打印版

隔壁班学习园地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唯一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