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人民日报》金句 1.“数字游民”,正从一个时髦概念变成初露峥嵘的社会群体。 2.伴随数字技术对边界的打破、对空间的重塑,人和地方的互利共赢有了更多模式与可能。 |
关键词:数字游民;互联网+
“数字游民”,正从一个时髦概念变成初露峥嵘的社会群体。日前上海首个数字游民国际村在金山区漕泾镇开村,首批吸引12名数字游民入住。出现较早的浙江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已累计吸引数百人入住。在云南大理、海南文昌、江西景德镇等地,也有一大批数字游民基地破土而出。这些数字游民,在互联网时代体验“另类活法”的同时,也为乡村和城市带来新气象。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如果你做过最近几年的申论试卷,不管是国考还是联考,还是江苏、浙江等自主命题省份的卷子,几乎所有申论卷子都越来越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新”。一个话题,可能去年刚刚出了中央文件,地方实践也才开展了一年,马上就能出现在申论卷子里,大家可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公务员考试关乎千万学子的就业,命题本身就是一个技术难度极高的工作。最首要的,就是申论卷子在选题时,既要考虑问题新,能够体现当下工作重点,也要考虑公平,也就是选题既要新又不能偏,所以,我们发现申论选题往往会选择那些既是工作重点,又具有相当社会讨论度的话题,以此兼顾效率和公平。
如果你能够理解这个思路,那么你就能意识到“数字游民”这个概念的重要性,正如文章第一句所言,“数字游民”,正从一个时髦概念变成初露峥嵘的社会群体,可以说“数字游民”已经符合既新又具有社会讨论度这个基本标准了,因此值得我们大家花一点时间,多了解一点、多思考一点。
文章的第一段,通过上海、浙江安吉、云南大理、海南文昌、江西景德镇等地数字游民社区的案例,让我们将数字游民这个概念和现实中的实践结合起来,而最后一句话也道出了文章的主旨,对于个人来说数字游民是一种“另类活法”的体验,但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在为乡村和城市带来的新气象。我们看到新气象这个词,就知道这肯定是件好事儿,是对我们乡村和城市发展有益的,既然是有益的那么地方政府肯定就会想方设法把好事办好,所以这篇文章就是站在地方政府的视角上去观察和思考,如何打造“数字游民”向往的栖息地。文章的主旨、主体、视角在这一段就已经都交待清楚了。】
数字游民,让乡村小城焕发新的生机。所谓数字游民,指的是依靠互联网创造收入、不受传统工作地点和时间束缚的人。他们不是消极避世的“无业游民”,而是在山水草木间寻找“诗和远方”。/一方面,他们远离大城市的“超载竞争”,在他乡的探索和驻足中寻求内心平衡,某种意义上也增强了乡村和一些小众城市的“向心力”;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游民从“外来融入者”变为“在地改造者”,原先相对沉寂的乡村和小城焕发出新的生机。/比如,依托湖州建言献策主平台“游民会客厅”,年轻的外来者们为辖区乡镇直接引进了50余个新业态项目,帮助村集体增收;在安吉,涌入的数字游民除了助力当地白茶品牌升级,还使得当地衍生出咖啡馆、音乐酒馆、窑烤面包店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数字游民的能动力与创造力,不可小觑。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二段,分论点一,数字游民,让乡村小城焕发新的生机。这一段从写作逻辑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层次,我在文中用“/”作了分隔。第一个层次重点写了什么是数字游民,并且特别强调了一个可能很多人对这个群体的误解,一句他们不是消极避世的“无业游民”,而是在山水草木间寻找“诗和远方”,让数字游民的画像瞬间更加清晰起来。接着第二个层次重点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数字游民对地方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他们的行为增加了乡村和一些小众城市的“向心力”,另一方面他们融入当地,使这些地方焕发了新的生机。最后第三个层次用湖州和安吉的两个例子证明了本段的论点。三个层次分别回答了数字游民“是什么”“影响是什么”以及“如何产生影响”这三个问题,有观点、有分析也有例证,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模仿的一段论述。】
数字游民,让职业发展产生新的可能。从择业角度来说,数字游民确实把握与创造了一种新的就业选择和机会,也意味着职业发展具有更多可能性。有数据显示,76.4%的00后愿意成为数字游民,全球数字游民已达3500万人。在新技术、新需求、新观念的多重推动下,这个群体或将变得更加庞大。/对一些非中心城市和乡村来说,吸引数字游民,也是引进青年人才、特色人才的巧妙入口。在不久前举行的扬州市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上,数字游民标杆城市建设项目签约。面对新群体新现象,出台相应的支持、鼓励、保障措施,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发展空间,颇具前瞻性和预见性。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三段,分论点二,数字游民,让职业发展产生新的可能。上一段讲到了数字游民不是“无业游民”,这一段就进一步论述不仅不是“无业游民”,而且还是就业的新选择。虽然我知道很多人向往数字游民的生活,但是文中76.4%的00后愿意成为数字游民,这个数据还是让我深感震撼。虽然这篇文章出自《新华日报》,但我还是去确认了数据出处,结果这个数据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2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数字时代的多元雇佣关系》报告,可见数据具有相当的可信度,那么如此具有震撼力和可信度的数据,大家可以重点记忆,用到我们申论写作或者面试当中都一定会很出彩。
这一段的论述总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我在文中用“/”作了分隔,第一个层次写从择业角度,数字游民对于普通求职者来说意味着什么;而第二个层次则是重点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写吸引数字游民,也是引进青年人才、特色人才的巧妙入口。这两个层次写得很好,特别是为申论大作文字数很难达标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写作思路,可以把一个分论点拆分成两个视角,这样每个视角都可以写一小段,拼起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论述全面的好段落。本段中用到了个体和政府这一对儿视角,相似视角还有宏观和微观、历史和当下、国内和国外、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等等,大家都可以在写作时尝试,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数字游民,火热的同时也需冷静思考。要不要做数字游民,是年轻人的个人选择;社会如何予以包容、接纳和引导支持,则是一个发展命题。随着数字游民的“火爆”,满足其社区归属感、文化认同感等深层次需求,成为吸引并留住数字游民的关键所在。一些有条件、与之契合度高的地方不妨顺势而为,通过友好的居住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等,给他们带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切身感受,由此实现“游民”变“乡民”。长远来看,这些举措也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此外,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把数字游民和当地产业促进政策结合起来,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让数字游民和当地发展良性互动、共同成就。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四段,分论点三,数字游民,火热的同时也需冷静思考。上周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稻田音乐节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一个观点就是一件事儿越火爆越要冷静思考,恰好今天这篇文章的分论点三也用到了这个观点,刚好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印象和理解。同样,这一段也强调了站位和视角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在写申论文章时,我们是谁?我们应该站在哪个位置上思考问题?大家看我用下划线标注的句子,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视角思考数字游民,我们思考的是作为个人如何作出选择,而如果我们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去思考数字游民,那这就变成了一个发展命题,也就是如何包容、接纳和引导支持数字游民,大家要用心体会这个视角的变化,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这个视角转化的方法,慢慢地我们就能够学会超越自我的局限,实现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当有一天你发现你思考问题是从地方政府的视角出发的,那你就已经为未来的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一定能够在申论和面试中脱颖而出了。
在这一段中,大家还要注意本段在写作时并没有完全落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等传统思路,而是几乎越过硬件更多地论述软件,也就是说文章认为对于数字游民而言,社区归属感、文化认同感等深层次需求更为重要,而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相应做出的这些举措长远看对于当地发展也是有好处的。这一点论述角度很新颖,大家可以多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新意。】
伴随数字技术对边界的打破、对空间的重塑,人和地方的互利共赢有了更多模式与可能。年轻人拥抱数字游民这种别样的生活方式,地方立足自身生态环境与文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数字游民栖息地,完善吸引、培训和服务链条,则有望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驱动力、创造更多新机遇。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五段,结尾。如果没有这个结尾,这篇文章就是在论述地方政府应当如何打造“数字游民”向往的栖息地,而结尾的第一句话将文章立意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将数字游民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职业选择上升上到“人和地方的互利共赢”的新模式,这是一个我们不看这篇文章很难想到的升华角度。你可以尝试背会这句话,然后自信的对着窗外说出这句话,想象你的对面是未来你要参加面试时所面对的考官,想象他们听到你说出这句话时的表情,去体会那种经过努力与他人产生高质量交流并得到认可的感觉。请记住这个感觉,当你备考过程中特别累、特别想放弃的时候,想想这一刻的感受,坚持下去,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都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注】
本文选自《新华日报》2024年09月27日,《打造“数字游民”向往的栖息地》,按照申论考试要求进行了修改和分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全文共计119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