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PDF打印版在文末
你最喜欢的《人民日报》金句 1.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2.城市之美,美在都市风光,美在自然山水,也美在内涵品质,美在艺术人文。 |
让城市成为“开放的艺术馆”
关键词:城市治理;文化;艺术
在小区停车棚里看一场展览是什么体验?走进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东昌新村的“星梦停车棚”,三星堆照片展、龙门石窟图片展和一幅幅岩彩绘画作品不断跃入眼帘。在展品下方,整齐停放着自行车、电瓶车等交通工具,存取车时,就能欣赏美妙的艺术,给来来往往的人们带来了融入日常又跳出日常的艺术体验。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城市、文化的新的人民日报申论范文,一说到城市,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可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可能是街头巷尾的菜场;那一说到文化呢?可能很多同学首先想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名胜古迹等等——这些很可能都是我们的第一印象,也是我们在复习公务员考试中,可能很快就会掌握的内容。不过,公务员考试并没有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它会把一些热点、难点和重点结合在一起来考我们,比如今天这篇,“城市+文化”,似乎就有些不好想,该怎么写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知识盲区。
首先看第一段,开篇引入。本段主要就是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事例不算新,不过有些同学应该还不知道,它通过了一个小区停车棚的改造,告诉了我们在城市里面,艺术和治理的结合能达到一个什么样子。停车棚很小,但艺术体验,给城市治理带来的启发却很大,这是我们在写申论文章、开头举例时需要注意的一个内容。同时,本段的结构也有特点,第一句话先说的是:“在小区停车棚里看一场展览是什么体验?”用一个疑问句来引发读者的思考,然后再说“走进……”这样代入感就更强。我们在写申论文章时,也同样要注意疑问句这种句式的使用,能给这类说理性强、相对“枯燥”的文章更好地增加一些表现力。】
从室内到户外,从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到地铁、公园、商场,艺术正在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区别于传统的美术馆、画廊等展厅空间,如今的艺术新空间与工业遗存、创意园区、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等公共空间叠加,营造出生活化的艺术展示,让人们在不经意间就能享用一顿艺术便餐。如今,漫步城市街头,或许就能在下一个转角与艺术不期而遇。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二段,中心论点段。本段的文字很有美感,内容的含金量也很足。首先第一句话:“从室内到户外,从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到地铁、公园、商场,艺术正在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里就告诉了我们,城市治理中的“文化”,都可以有哪些场景,有“室内的、户外的”,有“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地铁、公园、商场”等这么多的地方,这就拓宽了一些我们的知识面,申论考试当中遇到这类材料,面试考试当中遇到相关题目,就能做到迅速反应。而类似的,还有一句话,叫做:“如今的艺术新空间与工业遗存、创意园区、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等公共空间叠加,营造出生活化的艺术展示”,这就又告诉了我们,现在在城市里面,很多有特点的艺术空间,都是在哪里呢?都是和“工业遗存、创意园区、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这些地方结合在一起的,而这些地方,都是带有城市特点的、我们在城市生活当中常见的、甚至盘活了一些城市“死角”“本来有些废弃的”地方,比如刚刚学过的第一段里上海陆家嘴的“星梦停车棚”,又比如著名网红景点“北京798艺术区”,它的前身就是废弃的厂房等等。结合这些现象,理解本段里面提到的艺术空间和城市建设的结合,就能更好的理解今天文章里面让城市成为“开放的艺术馆”的真意。】
艺术融入城市,助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之美,美在都市风光,美在自然山水,也美在内涵品质,美在艺术人文。上海市公布首批15个“美术新空间”,既有人气爆棚的网红打卡地,也有地铁、社区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江苏南京南艺后街的一家餐厅里,除了吧台和餐桌,地面、墙面的空间都用来布展,兼具文艺范和烟火气。不断拓展城市里的艺术空间,助力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生活品质日渐提升,为人们在城市中“诗意地栖居”提供了更多可能。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三段,分论点一,艺术融入城市,助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先注意这句:“城市之美,美在都市风光,美在自然山水,也美在内涵品质,美在艺术人文”,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一语道出城市和山水、艺术、人文的关系,本质上说明了城市是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相结合的。这句话记下来,在一般和城市治理有关的话题里面,都可以通用,效果不错。而接下来,作者列举了上海、江苏“城市艺术空间”的例子,写的很细,大家认真读一下就行。而本段还要重点注意的,是最后一句的两个表述,分别是“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和“诗意地栖居”,这两个词都是说到治理、文化、文明等话题时常用的角度,或者在乡村振兴、旅游的相关话题也可以用。比如我在5月26日给大家分析过的文章《立足文化根基打造古镇特色品牌》,里面就有:“古镇定能让当地居民诗意地栖居,也能让远道而来的人们体会到‘诗与远方’的美好。”大家可以把那篇文章找来,和本段内容一起对比学习,效果更好。找不到的同学,还是老规矩,可以和我要从去年到现在的所有范文,举一反三、查缺补漏。】
艺术融入城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艺术进驻生活,不仅是对展览数量做加法,更是在艺术的触及率和影响力上做乘法。广大旅客走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候机时就能饱览高质量艺术展品;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4.2米展厅,是登塔游客必经之地,每日参观游客络绎不绝。高雅艺术不应局限于专门场馆,而要呈现于更多公共空间,才能更容易走进人们心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人们在一场场“沉浸式体验”中,收获美的享受,丰富精神世界,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四段,分论点二,艺术融入城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现在我们都知道艺术融入城市是很好的做法,可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作用呢?本段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艺术进驻生活,不仅是对展览数量做加法,更是在艺术的触及率和影响力上做乘法。”这句话还可以提炼一下,变成:“(要想)……,不仅对……数量做加法,更是在……上做乘法”,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做好一项工作,不仅要做到“量大”,还得做到“优质”才可以,这样一来,所适用的范围就不局限在今天的话题,在很多考点里面,都可以借鉴这个写作思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本段最后的几个表述,比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既可以用来讲“把艺术融入城市”的具体做法,又可以放在其他地方用来形容艺术对城市的作用。再比如“沉浸式体验”,这也形象地表现了艺术和公共空间的结合。其实,如果把“沉浸式体验”展开来,我们在考场中还可以加入很多其他角度,比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让艺术更好的和公共空间、和城市结合等等。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也欢迎在留言板里写出来,彼此交流、拓展思路,更有助于提高。】
艺术融入城市,还要彰显城市独特品格。过去,深圳的“拓荒牛”雕像凝聚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兰州的“黄河母亲”雕像讲述了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黄河文化故事。现在,艺术与城市的融合,也需要在彰显城市独特品格、涵养城市精神上下功夫,既要继承城市的历史文脉,也要表达鲜明的时代精神。比如,西安地铁举办“地铁遇见博物馆”展览,通过文物复刻品、文创产品等形式,展示周秦汉唐文物,尽显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激荡着人们的文化自信。期待更多这样的探索实践,让艺术成为打造城市名片、塑造精神内核的一个重要支点。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五段,分论点三,艺术融入城市,还要彰显城市独特品格。本段先注意两个事例,分别是深圳的“拓荒牛”雕像和兰州的“黄河母亲”雕像,今天文章的一大特点,就是事例特别多,也都特别精彩,但尤其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就是这两个。为什么呢?首先,这两个雕像体现了非常特别的精神,“拓荒牛”雕像代表的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敢想敢干、苦干实干、自立自强;而“黄河母亲”雕像体现了中华文明和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特别是“黄河母亲”雕像,我在前些年的一次调研中还特意去看过,当时正是晚上下班后,忙碌的人群、滚滚的河水,而雕像静静地矗立,沧海桑田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很是震撼。而这两个雕像、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精神都是在申论、面试常考常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这两个雕像既然分别体现了城市的特点,时代的精神——而我们做好艺术与城市的融合工作,注意文中所说,就要在“彰显城市独特品格、涵养城市精神上下功夫”,这个思路,也是我们要做好城市治理工作的重要思考角度,它在实际工作中用的很多,但在大家复习考试的时候不太容易想起来写,记下来,考试当中用上去,可以很好的提升分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今,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问题越来越凸显。让城市成为“开放的艺术馆”,让文化流淌在城市的毛细血管,用艺术滋养城市的神经末梢,将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一座座充盈着艺术韵味趣味的城市,也必将收获更多的认可认同,释放更多的自信活力。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解析:第六段,结尾点题。先注意第一句:“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典型的金句,放在文化、城市相关的考点、话题里面可以直接使用,而且话很短,也比较好记。同时,还要注意本段“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的比喻,放在治理、基层、社区等有些“小的”“具体的”话题用的都是非常多的,比如说到社区,就可以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是城市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比如说到小微企业,我们就可以说:“中小微企业作为深入社会的毛细血管,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紧密”;再比如说到基层治理,我们还可以说:“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等等很多,大家可以一起对比、学习、把握。】
【注】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6月08日第05版,《让城市成为“开放的艺术馆”》,按照申论考试要求进行了修改和分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全文共计1097字)
公考隔壁班王老师【申论·面试】系列课程
扫描添加老师微信
扫描下载文章PDF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