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武开鹏AEM:应力诱导LiFeyMn1-yPO4的异常锂化平台

科技   2024-12-31 20:08   江苏  



第一作者:徐恩浩

通讯作者:武开鹏

通讯单位:四川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4929



论文速递

本文通过基础电化学表征和结构弛豫分析推测了磷酸锰铁锂(LiFeyMn1-yPO4)异常锂化平台的来源,并采取有限元模拟、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原位X射线衍射技术进行了验证。PⅡ源自Mn3+/Mn2+电对,但不同于典型的Mn3+→Mn2+转变。在快速锂化过程中,Li+首先聚集在颗粒表层形成局部富锂相,此时颗粒内部仍然是贫锂相。随着锂化的推进,受膨胀过程中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两相边界会承受局部压应力。这种应力会压缩边界晶格,从而降低Mn3+的工作电压并诱导PII的形成。此外,随着LiFeyMn1-yPO4中Mn含量的增加,上述效应会愈发明显,从而导致更低的电压。有趣的是,该应力在诱发异常嵌锂平台的同时,产生了两个有益效果:一是增强了Li+的扩散动力学;二是缓解了Jahn-Teller畸变。这些发现将加深人们对LiFeyMn1-yPO4锂化机制的认知,并为开发高电压橄榄石正极材料提供新思路。



背景介绍

锰(Mn)被誉为除锂、镍、钴之外的第四种能源金属,具有高丰度、低成本和低毒性等优势,衍生出多种基于Mn的能源材料。作为锰基正极材料之一,橄榄石型磷酸锰铁锂(LiFeyMn1-yPO4)因具有比磷酸铁锂更高的能量密度,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有力竞争者。通常情况下,LiFeyMn1-yPO4的充放电曲线中只存在3.45 V和4.1 V两对电压平台,分别对应于Fe2+/Fe3+和Mn2+/Mn3+的氧化还原反应。在一些情况下,在LiFeyMn1-yPO4的放电曲线中会出现一个额外的放电平台,其工作电压位于4.1 V和3.45 V之间,尤其是对于LiFe0.5Mn0.5PO4来说,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一些研究已经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其机制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该平台的存在对电池比容量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其较低的工作电压有悖于引入Mn元素的初衷。此外,异常的工作电压会导致电池的一致性变差,引起后期电池BMS难管理等问题。因此,揭示异常锂化平台形成的机制,对推进LiFeyMn1-yPO4正极材料的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解析

图1:磷酸锰铁锂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表征。(a)LFMP55和LFMP55/C的XRD图谱,(b)LFMP55以及(c)LFMP55/C的SEM图像。LFMP55/C的(d、e)TEM图像,(f)HRTEM图像,以及(g-k)TEM-EDS元素分布映射图,表明合成的材料纯度高,元素分布均匀。


图2:磷酸锰铁锂放电曲线中异常锂化平台的归属。(a)LFMP73/C、(b)LFMP55/C和(c)LFMP37/C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d)LFMP55/C在2C时的P Ⅰ、P Ⅱ和P Ⅲ;(e)2C放电时LFMP55/C的差分容量曲线;(f)2C充放电时LFMP55/C的差分电压曲线;(g)LFMP73/C、(h)LFMP55/C和(i)LFMP37/C在1.0 mV s–1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j)LFMP73/C、(k)LFMP55/C和(l)LFMP37/C的GITT曲线,说明异常锂化平台来源于Mn3+的放电序列。


图3:异常锂化平台的稳定性及其对容量的贡献。(a)LFMP73/C、(b)LFMP55/C和(c)LFMP37/C在2C下前100个循环的充放电曲线;(d)LFMP55/C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e)在0.2C的恒定电流充电后,LFMP55/C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f)P Ⅰ、P Ⅱ和P Ⅲ的容量随放电倍率的变化。(模式R:在不同倍率下进行充放电;模式C:以0.2C的恒定电流充电后在不同倍率下进行放电),表明P Ⅱ的存在能够促进Mn容量的释放,随放电倍率的增大而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图4:异常锂化平台的动力学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a)LFMP55/C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b)峰值电流(IP)与扫描速率平方根(v1/2)之间的关系;(c)由GITT计算的LixFeyMn1-yPO4(0 < x < 1,y = 0.7,0.5和0.3)的DLi+;(d)快速锂化过程中单各颗粒的变化;(e)LFMP55/C的电压记录曲线;(f)在0、30、60、90、120、150和180分钟的弛豫时间后35°到37°的XRD图案以及(g)相应的晶格参数;(h)不同DOD下LFMP55中Li+的扩散和相应浓度分布以及(i)主应力的变化。这些结果揭示了P Ⅱ是一个暂态过程,受动力学控制,其较低的工作电压来源于嵌锂过程中累积的电化学应力。


图5:异常锂化平台阶段电压降低与动力学增强的理论分析。(a)LiMnPO4、(b)MnPO4和(c)Fe0.5Mn0.5PO4晶格结构的正视图和侧视图;(d)在压缩LiMnPO4或MnPO4以及同时压缩LiMnPO4和MnPO4的情况下的电压变化;(e)Mn2+和(f)Mn3+ MnO6八面体的俯视图(上)和侧视图(下);(g)Li+沿b轴在MnPO4中的潜在迁移路径。;(h)左图:压缩LiMnPO4和MnPO4中Jahn-Teller扭曲的赤道偏离率;右图:Li+沿b轴在MnPO4中扩散的能垒。理论计算很好地验证了在应力作用下,电压的变化与电化学结果相一致。此外,P Ⅱ放电期间,Li+扩散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图6:异常电化学行为与结构演变之间的深度剖析。(a)归一化充放电曲线;(b)LixFMP55/C在0.2C/2C条件下充放电和在0.2C/0.2C条件下充放电时,28.7°至37.3°的原位XRD图谱及(c)对应单位晶胞体积与锂含量的函数关系。浅蓝色区域表示只检测到贫锂相,浅粉色区域表示检测到富锂相。该结果表明,高倍率下,电化学应力的累积与结构体积变化不均匀性是相对应的。


图7:不同倍率下的锂化行为、P Ⅱ的形成机理以及在高速锂化过程中LFMP中Li+扩散势垒降低的原因。


图8:异常锂化平台的验证及调控研究。(a)LFMP55/C-100μm、150μm(对比样品)、200μm、400μm、20%SuperP和30%SuperP中P Ⅱ的比例和电压对比曲线;(b)LFMP55/C和LFMP55/C-LPS的0.2C-2C充放电曲线;(c)LFMP55-SPS和LFMP55/C-SPS的XRD图谱;(d)带有LFMP55/C-SPS插图的LFMP55-SPS的SEM图像;(e)LFMP55/C-SPS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LFMP55/C-SPS在(f)2C放电、(g)5C放电和(h)10C放电时的差分电压曲线,表明P Ⅱ的形成主要受Li+扩散动力学的控制,与颗粒间的电荷传导速度关系较小。此外,进一步细化颗粒能够很好地抑制P Ⅱ的形成。



结论

总的来说,LiFeyMn1-yPO4异常锂化平台的产生可归因于压应力作用下Mn3+的放电。该现象是由于在快速锂化过程中,颗粒表面和体相之间晶格边界处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压缩应力导致。这种应力改变了Mn2+/Mn3+电对的初始工作电压,导致能量密度略微降低。然而,由于扩散通道的变宽和Jahn-Teller畸变的减轻,Li+扩散势垒在异常锂化平台阶段显著降低。动力学的增强使得异常锂化平台的放电容量在高倍率(> 5C)下占据主导地位,让LiFeyMn1-yPO4在超高倍率下也能提供高放电比容量。此外,可以通过减小颗粒尺寸来抑制异常锂化平台的产生。这些发现为LiFeyMn1-yPO4的锂化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橄榄石型正极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潜在指导。


Enhao Xu, Tuan Wang, Jinxuan Chen, Jie Hu, Haijun Xia, Hao Wu, Wenlong Cai, Qianyu Zhang, Yun Zhang, Kaipeng Wu, Stress-Induced Anomalous Lithiation Plateau of LiFeyMn1−yPO4 Over High-Rate Discharging.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4, 202404929.


# 专 业 报 告 #

《固态电池行业技术发展与市场投资前景分析》

《钠离子电池技术发展与产业前景研究报告》

《富锂锰基动力电池产业研究及其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全固态薄膜电池和全固态超级电容器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高能量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发展与市场投资规划报告》

▲以上报告由深水科技咨询制作

   咨询电话:18115066088

深水科技咨询
溧阳深水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由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投资创立,是一家面向储能领域,集技术咨询、产业咨询、政策咨询、机构建设、学术会议、商业会展、专业培训、产品推广、网络宣传、知识产权服务于一体的科技信息服务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