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VinoJoyNews”
记得点亮星标⭐️,就更容易找到我们啦!
葡萄酒行业不仅品牌碎片化,企业也十分碎片化。
在中国近一万家葡萄酒相关企业中,销售额低于500万元的“非一般纳税人”葡萄酒企业占到总数的近85%。这体现出中国葡萄酒企业极为碎片化、小商众多的特征。
小微企业占主流
Vino Joy News在企查查网站的”批发与零售”大类中输入“葡萄酒”,显示为正常状态的9948家企业中,注册资本100万以内的多达6488家,占总数的65.22%。相反,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葡萄酒相关公司仅有168家,占总数的1.68%。
注册资本是指企业注册时向登记机关申报的、由股东或发起人认缴的资本总额。由于中国的《公司法》规定注册资金必须在一定期限内缴纳,因此注册资金可以体现出企业的资金实力。然而,注册资本与实际销售收入并不相关。
大量葡萄酒相关公司的注册资金低于100万元,反映出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中,小规模企业占多数。
若勾选“非一般纳税人”,竟有8420葡萄酒相关企业位列其中,占了企业总数的84.64%。“非一般纳税人“也称“小规模纳税人”,指应征增值税的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的门槛,这同样反映出葡萄酒行业中大多数企业销售额不高的现状。
中国葡萄酒50强、上海九岸⽹络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云酒仓的联合创始人张海啸认为,这真实的反映了中国葡萄酒行业“公司碎片化”的特征。
“在中国卖葡萄酒的门槛很低,谁都可以去成立一家公司卖葡萄酒,我们可看到的小作坊、个体户太多了,好多人都是自己离职了就去开一家公司,甚至没离职都有人偷偷开公司,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他说。
在Vino Joy News前不久与挖酒中国合伙人Dan Siebers的一次对话中,Siebers也谈到了同样的话题,他称这类小微企业就像“食人鱼”,并认为中国的创业热潮促使许多葡萄酒公司的前员工、以及在海外拥有葡萄酒从业经验的中国人开设公司。
“这些小规模进口商俨然‘食人鱼’。单独来看可能微不足道,但总体来看,他们却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综合影响超过了前几大进口商。”他说。
小商的优势,及合作模式
负责法国奢侈品巨头EPI集团旗下葡萄酒品牌中国商务拓展的Claire Xu也感同身受。“我所知有葡萄酒品牌在中国的几个代理商,区域小型进口商贡献的销量甚至超过了大商。”她说。EPI集团拥有白雪香槟(Piper Heidsieck)、哈雪香槟(Charles Heidsieck)与碧安帝山迪庄园(Biondi Santi)。
关于小商的优势,Claire Xu认为第一是聚焦。“小型进口商由于公司规模不大,往往只能做3-4个牌子,有公司甚至专为某一个品牌而生。相比手握数个品牌的大商,与小商合作更易得到重视。”她说,
第二,是下沉。“大商在全国多座城市开花,但是撒胡椒面式的卖酒,产品很难下沉到二线城市以下的市场。相反,一些小商扎根于某单一城市,在当地拥有下沉至县一级市场的渠道能力。”Claire Xu表示。
要在中国碎片化的葡萄酒市场取得成功,酒庄必须采取量身定制的策略。Claire Xu认为,酒庄首先要审视自己的规模:若酒庄的年销产量低于20万瓶,完全可以在中国选取一家专业的小型进口商做独家代理,但前提是酒庄要与这类进口商谈好排他协议,如不能再与相同产区的其他酒庄合作。”
而对于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酒庄,则可以把某一条产品线的独代,亦或把某个小微企业擅长的区域或渠道交由相应的公司去运营。这使他们能够有效利用这些运营商的独特优势,同时保持对其市场占有率的更广泛控制。
然而,中国的小型葡萄酒进口商的生态也在变化,传统的小商可能利用葡萄酒价格不透明提高加价率而卖酒,但这种模式随着行业的内卷正被压缩。
就此,汉凯菲斯奈特中国品牌代表顾育平提醒道:“如今有竞争力的小微企业,除了拥有很强的渠道能力,还需有很强的专业性,而不是简单的靠陪吃陪喝卖酒——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
“此外,由于比价越来越容易,成本也不如以往那么高。但小微企业有一个优势,就是自身运营成本也很低。”顾育平补充道。这种趋势也是酒庄在中国选择进口商,并考虑产品能否稳定可持续动销时,需要注意的。
编译丨岩
排版丨Gakki
往期精彩回顾
2024年近800家葡萄酒企业倒闭
中国知名葡萄酒馆爱杯创始人离世
OIV数据:欧洲葡萄酒消费量降至70年来最低
关注悦聊酒VinoJoyNews
第一时间给你最全酒类资讯
“VinoJoy行业交流社群”已开放,欢迎扫码入群
* Vino-joy.com 网站,目前唯一一家专门关注亚洲和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英文新闻媒体。由驻香港的资深葡萄酒新闻记者Natalie Wang创办,Vino-joy.com旨在成为亚洲最专业、最值得信赖的英文葡萄酒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