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 10%,是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指南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 4 类: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子痫前期-子痫。本文聚焦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降压治疗。
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目的和时机
1、降压治疗的目的: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和胎盘早剥并发症。
2、降压治疗的时机:收缩压 ≥ 160 mmHg 和(或)舒张压 ≥ 110 mmHg 的高血压孕妇应进行降压治疗;收缩压 ≥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 90 mmHg 的高血压孕妇建议降压治疗。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的目标
1、当孕妇未发生器官功能损伤,酌情将收缩压控制在 130~155 mmHg,舒张压控制在 80~105 mmHg;
2、孕妇并发功能器官损伤,则收缩压应控制在 130~139 mmHg,舒张压应该控制在 80~89 mmHg;
注意:血压不可低于 130/80 mmHg,以保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
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药物治疗
2020 年,中华妇产科杂志发表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给出的治疗方案总结如下:
表 1 妊娠期常用口服药物的使用方法
药物名称 | 作用机制 | 用法 | 妊娠分级 | 优点 |
拉贝洛尔 | ɑ、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50~100 mg | 妊娠 C 级 | 不影响胎盘血流,对抗血小板凝聚 |
硝苯地平 |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 5~10 mg,3~4次/天,24 h总量不超过60mg。缓释片 30 mg口服,1~2次/天 | 妊娠 C 级 | 全身血管扩张,降压迅速 |
尼莫地平 |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 初始剂量20~40 mg,3次/天 | 妊娠 C 类 | 选择扩张脑血管 |
尼卡地平 |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 初始剂量20~40 mg,3次/天 | 妊娠 C 类 | 扩张脑血管,降压迅速 |
甲基多巴 | 兴奋中枢 ɑ 受体 | 250 mg,3~4次/天 | 妊娠 B 类 | 安全 |
口服药物血压控制不理想,可使用静脉用药(有条件者使用静脉泵入方法),静脉用药汇总如下:
表 2 妊娠期常用静脉药物使用方法
药物名称 | 作用机制 | 用法 | 溶媒 | 不良反应 |
拉贝洛尔 | ɑ、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依据患者病情综合评估,一般初始剂量为20 mg,10 min后如未有效降压则剂量加倍,最大单次剂量80 mg,直至血压被控制,每日最大总剂量 220 mg,根据血压调整滴速,血压稳定后改口服。 | 5% 葡萄糖注射液 | 心功能不全,体位性低血压、超敏反应、药物引起的发热等。 |
尼莫地平 |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 依据患者病情综合评估,一般情况下,每小时 1 mg为起始剂量,根据血压变化每 10 分钟调整1次用量;高血压急症:以每分钟0.5~6 μg/kg的滴注速度给予。从每分钟0.5 μg/kg开始,将血压降到目标值后,边监测血压边调节滴注速度。 | 5% 葡萄糖注射液 | 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腹泻,胃肠道出血、头昏、头痛、虚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嗜睡等症状。 |
尼卡地平 |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 一般情况下,每小时1 mg为起始剂量,根据血压变化每 10 mg调整 1 次用量。高血压急症:以每分钟 0.5~6 μg/kg 的滴注速度给予。从每分钟 0.5 μg/kg开始,将血压降到目标值后,边监测血压边调节滴注速度。 | 0.9% 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溶液液 | 麻痹性肠梗阻、低氧血症、肺水肿、呼吸困难、心绞痛、血小板、肝功能异常等。 |
酚妥拉明 | ɑ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10~20 mg溶于5% 葡萄糖溶液100~200ml,以10 μg/min 的速度开始滴注,应根据降压效果调整滴注速度。 | 5% 葡萄糖注射液 | 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率失常,鼻塞、恶心、呕吐等。 |
硝酸甘油 | 作用于氧化亚氮合酶,可同时扩张静脉和动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 起始剂量 5~10 μg/min静脉滴注,每 5~10 分钟增加滴速至维持剂量20~50 μg/min。 | 5% 葡萄糖注射液 、0.9% 氯化钠注射液 | 头痛、头晕、嗜睡、心动过速 |
硝普纳 | 强效血管扩张剂 | 50 mg 加入5% 葡萄糖溶液 500 ml 按0.5~0.8 μg/kg/min 缓慢静脉滴注,仅适用于其他降压无效的高血压危像的孕妇。 | 5% 葡萄糖注射液 | 出现反跳性血压升高、血压降低过快快剧,出现眩晕、大汗、头痛、肌肉颤搐等。 |
妊娠期尽量避免使用的降压药物:
药物类别 | 代表药物 | 可能的不良反应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类) |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 | ACEI 和 ARB 可干扰胎儿肾脏血流动力学,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胎儿尿液生成减少可导致羊水过少;可能的后果包括胎儿肺发育不良、形态畸形和死亡。出生后,新生儿可能存在肾衰竭,通常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善。 |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 缬沙坦、坎地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等 | |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 | 螺内酯、依普利酮 | 螺内酯可穿过胎盘,从未证实该药可在妊娠期安全使用,尤其对男性胎儿,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出现雌性化。依普利酮是无抗雄激素作用的 MRA,根据动物数据,可能会损害雄性的生育能力。 |
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选择
无产前高血压的女性(产后 48 小时至产后 6 周随访),产后高血压患病率可高达 8%,产后 6~12 周有子痫前期病史的妇女产后高血压患病可高达 50%。产后 6 周孕妇的血压仍未恢复正常时,应于产后 12 周再次复查血压,以排除慢性高血压。
哺乳期可继续应用产前使用的降压药物,但禁用 ACEI 和 ARB 类降压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除外)。已有应用甲基多巴后母亲发生抑郁的报道,且产后本就存在抑郁风险,因此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建议,产后患者避免使用甲基多巴。
小结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儿危害大,不容忽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妊娠期妇女的筛查以及自我健康管理的指导与宣教,对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需做好妊娠期降压药物的疗效和可能不良反应的监护,为母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审核专家
作者及图表:李长艳、潘佳倩
策划:sober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投稿及合作:zhangshengmei@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