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医学教育迎重磅改革,困于学分的医生有“救”了……

健康   2024-11-24 18:02   北京  



学分不是终极目的,想办法将医务人员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被动性化主动性,才能不断靠近继续医学教育的初心。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米子


熬了一整个急诊大夜班的张医生,正准备回病房,手机突然弹出了一条来自医院人事部门的信息:“由于您的继续教育学分未达到规定的标准,因此无法晋升高级职称。”


这一消息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市级三甲医院优秀医生,拥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患者中享有良好的口碑,曾下基层服务一年,且科研论文达标,连张医生自己都没想到在晋升高级职称过程中栽到了“继续教育学分”上。


被同类问题所困扰的医生,并不在少数。而这项与每位医护切身利益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政策,在近日迎来了重磅改革,或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转机。



继续医学教育迎重磅改革:自学也能拿学分了


11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不同以往,此次有两大亮点值得关注。


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1.不再设置I类和II类学分分类。

根据《管理办法》,关于学分要求,延续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所获得学分累计不低于25学分(不少于90学时)。

也就是说,学分计算方法和标准将得以简化,不再设置I类、II类学分分类,不再对远程、面授学分构成比例做限制性要求,并且按统一标准计算发放,即3小时授予1学分。

I类学分主要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国家级推广项目;II类学分则包括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形式。按照此前规定,I类学分必须达到5~10分,II类学分达到15~20学分,两类学分不可升级,不可跨年累计,但很多医务人员获取I类学分的途径极其有限。

“其实我们获得学分的机会很少,压力很大,甚至有时候需要请假,自费去一个很远的城市参加线下培训。”河北基层医生刘平(化名)表示,此次政策的改革对其来说可谓是一个利好消息。

2.“有计划的自学”也能获得学分。

《管理办法》明确了多种可授予学分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形式,除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外,进修学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有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实践活动、政府指令性医疗卫生任务、有计划的自学及符合规定的其他方式都是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形式。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单独列出的“有计划的自学”这种形式比较亮眼,经用人单位综合评估后,每年最多能拿10学分。

那么,哪些可以称为“有计划的自学”呢?

《管理办法》是这样定义的:指经用人单位批准,制定年度自学计划,基于岗位胜任力开展的多种形式的自学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参加授课或带教、参与专业考试命题、开展健康宣教、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承担教学和科研课题等。

不过对此,也有一线医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虽然我们看上去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贴合自己职业成长需求的学习项目,但医院在某种程度上仍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恐怕在落实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


有多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是真实的?

继续医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学分吗?

肯定不是!

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医务工作者责任重大,需要进行不断的继续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其知识层次,更是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这是一项终身性以及长期性的自我提升。但,继续医学教育在近几年越来越形式化。

在临床上,刷学分的事情屡见不鲜,骨科医生李天然(化名)坦言,“为了快速获得学分,我身边的很多同事都会选择在线上的一些继续医学教育平台上挂机刷课,只是让课程在后台播放,并没有真正的参与进去,更别说吸收和理解课程内容了。有时候我实在忙得不可开交时,还会让我女朋友帮我刷课,这说起来有点羞愧。”

而对于那些经常参加学术会议的医生,也存在刷学分的问题。上个月刚参加完学术会议的肿瘤医生王涛(化名)称,“我们去参会有时候只是为了签到挣学分,感觉真正参与讨论和交流的医生并不多,很多人短暂地出席会议之后就会选择离开。我们以前还讨论过这个问题,有人认为会议上分享的研究成果对小医院的医生用处不大,在临床中几乎碰不到那些经典或罕见病例。再加上学分带来的逆反心理,所以造成了如今的局面,这实际上是对资源的浪费。”

他还提到了一种困局,制度要求每个医务人员都要挣取学分,但矛盾的点在于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学分,因为很多医务人员在自己的医院根本轮不到外出学习和讲座的机会。

其实,这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医务人员工作繁忙,为了获取更多的学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甚至金钱。

一些医务人员为了获得学分,不得不参加一些收费高昂的学术会议,一个医生要拿出好几百块钱的参会费,这对于收入有限的医务人员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在一项关于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中显示,有12.50%的医务人员表示由于经费紧缺以及有70.83%的医务人员表示由于工作较忙而对完成继续教育学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有92.5%的医务人员为自费进行继续教育。

如今,国家卫健委已经关注到了继续教育学分制存在的问题,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更新,获取学分形式的多样化,以上情况将会逐渐改善。


怎样的继续医学教育,才是临床医生真正需要的?

此次《管理办法》的发布,有网友将其解读为试水取消继续教育学分制。

但实际上,学分统一计算标准并不是取消继续教育学分制的信号,而是对学分制的一种优化和完善。

取消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在近十年来一直呼声不断,有网友曾提出用其他衡量标准来替代学分制:

比如学时制,今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了执业药师每年应当参加不少于90学时,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不再实行学分计算;

比如评估学习成果,可以通过考试考核、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对医务人员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

比如参与度和贡献度,《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还提到了,执业药师在参与援派工作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期间提供药品管理与药学服务等,可视同参加继续教育。

但从目前形势来看,取消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与其呼吁取消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倒不如去思考,怎样的继续医学教育形式才是临床医生所真正需要的。

除了获取学分的形式多元化,或许还需要从内容角度出发。

很多临床医生反映,能获取学分的知识,大部分和各自的专业无关。为了凑够每年的学分,不得不参加各种与专业领域不相符的讲座或培训,甚至还包括各种党政学习,这些课程内容往往缺乏实际意义,与医务人员的实际专业需求不匹配,难以真正帮助其提升专业能力。

据王涛医生称,其所在医院学习次数特别多,但每次仅能获得极少的分数,如果想要达标,就要连同与自身专业无关的课程一起学习。还有一些内容过于基础,一些继续医学教育内容较为陈旧,无法满足医务人员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需求,从而导致其失去了学习兴趣。

在李天然医生看来,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不需要统一,需要的是贴近每个人的临床工作,如果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更能释放出广大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我希望可以在兴趣爱好和临床前沿等方面做出个人选择,比如与我们合作的上级医院每周都会组织大讲堂,线上和线下结合,还可以重播,讲的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内容,与我们在临床中遇到的真实病例息息相关,但医院并没有对我们实行强制要求,自愿学习,我觉得这种形式就挺好的,我们医生也会有所收获。”

期待,未来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在不断变革下,会更加多样化与人性化。

总而言之,学分不是终极目的,想办法将医务人员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被动性化主动性,才能不断靠近继续医学教育的初心。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神经科
关注医脉通神经科,快速获取国内外神经科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