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案例丨失去爷爷这个顶梁柱,准大学生一家深陷困境,社工来了

职场   2024-12-23 19:55   北京  



服务背景:




准大学生一家深陷困境

小羽(化名),男,19岁,2023年7月被广东某高校录取。弟弟15岁,智力二级残疾,在某镇一所中学读九年级。小羽7岁时,生母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父亲后来再婚,小羽10岁时,父亲因酒精中毒抢救无效去世。此后小羽便与弟弟、继母和爷爷共同生活。由于继母有多重残疾,且情绪不稳定,因此年迈的爷爷成了家中唯一的照顾者和家庭支柱。

然而不幸的是,爷爷于2023年年初因病去世,整个家庭陷入困境。亲人离世,家庭经济困难,上大学的学费及生活费尚无着落,让小羽一筹莫展。2023年8月,社工在日常入户探访中发现了小羽的情况,随后为其开展个案服务。
需求评估和计划:




“物质+服务”综合救助
社工经过细致而深入的评估,发现小羽及其家庭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与需求: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和辍学风险。小羽的家庭缺乏收入来源,一家人维持基本生活相当艰难,更难以承担小羽上大学的相关费用。二是小羽的家庭成员大多为残疾人,继母和弟弟自理能力不足,家庭的照顾功能较弱,因此小羽读大学存在后顾之忧。三是小羽缺乏自信,社会交往能力薄弱,自立能力不足。

针对小羽及其家庭的问题和需求,社工决定运用发展型社会救助模式,采取“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理念和方式,对小羽开展个案帮扶。实施发展型社会救助,不仅要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还要重点关注其能力提升、社会与文化资本建设、市场机会增加等自助互助发展议题。

因此,社工计划首先通过精准落实国家现有的兜底民生社会福利政策,保障小羽一家的基本生活,改善其家庭成员的生活品质;其次,为小羽筹措读大学所需的各种费用,使他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最后,增强小羽的自信心,提升自助能力,加强其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网络,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介入过程:




多措并举,逐个击破困境

1.合力解决生活和上大学费用问题

社工在发现小羽需要救助帮扶后,立即通过多次入户走访、拜访村委会等方式,向小羽及村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在第一次探访中与小羽接触时,社工发现他缺乏自信,在与社工交流时常常低着头,回避眼神接触,回答社工的提问时声音也很小。社工微笑着主动介绍自己及工作内容,让小羽对社工的身份和工作性质有所了解,并通过鼓励表达和积极倾听等方法,让小羽逐渐打开心扉,诉说自己目前的难处和担忧。小羽表示,开学在即,他上大学的学费需要7000多元,再加上需购置用于专业学习的电脑以及生活费等,其暑假打工的报酬远远不够,难以凑齐这笔钱。“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小羽无助地叹了口气说。社工运用同理心及时疏导小羽焦虑不安的情绪,并表示会和他一起想办法,积极应对生活和就学方面的困难。

针对小羽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社工初步判断其家庭符合申请低保的条件,于是协助小羽整理申请低保的相关材料,并与“双百”社工站事务岗社工对接,共同跟进小羽家庭申请低保的情况。在社工的协助下,经过材料初审、系统申报、审批和公示等程序,小羽家庭最终申请到了每月826元的低保救助金,并享受到了其他相关优惠政策,其家庭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

针对小羽上大学的学费问题,社工最初是计划协助小羽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解决。但是,由于申请助学贷款需要一名25—60岁的担保人,而在小羽的亲友中无法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因此申请助学贷款的路径行不通。于是,社工向村委会和镇政府详细沟通了小羽的相关情况以及帮扶中存在的困难,后经社工站常务副站长(镇公共服务办主任)的多方协调以及村支书的协助,社工帮助小羽链接到村里乡贤成立的教育促进会,获得一次性奖学金1000元。

上学费用缺口仍然较大,但小羽所在的镇经济欠发达,慈善组织发展较慢,难以链接到合适的助学资源,而邻近的镇外出发展的乡贤较多,社会慈善组织和资源比较丰富,因此社工拜访了邻近镇的多家慈善组织,最终促成了该镇乐心互助协会对小羽的助学资助。乐心互助协会向在外经营企业的乡贤和社会热心人士紧急筹集到2.2万元善款,全额定向资助小羽读大学。小羽读大一的学费、住宿费和购买电脑的费用有了着落。乐心互助协会还承诺帮助小羽解决后续每年的学费问题,且每月会为其家庭提供500元的生活补贴和一袋大米,直到小羽大学毕业。

为解除小羽上大学的后顾之忧,就要增强小羽家庭的照顾功能,社工联合村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组成了社区照顾帮扶小组,制订了相应的帮扶计划。帮扶小组一方面对小羽家庭进行恒常走访、卫生清洁等,另一方面定期到小羽弟弟的学校了解相关情况,协助其弟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2.“扶智+扶志”促进人格发展

针对小羽自信心不足等问题,社工积极整合相关资源,运用多种专业方法进行介入。

首先,社工陪伴小羽多次到镇“心适小屋”(市委政法委聘请第三方心理咨询师为群众提供心理服务的机构),协同心理咨询师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在心理辅导中,心理咨询师采用“生命线”工具协助小羽回顾生命历程,引导他逐渐摆脱原生家庭对其人格发展的负面影响,并为其注入生活的希望。

其次,社工积极引导小羽参与社工站开展的各类朋辈群体活动,并陪小羽到中学的篮球场和田径场打篮球、跑步等,让小羽的压力得到释放。在此过程中,小羽对社工的信任感也进一步增强。

再次,社工结合小羽的兴趣爱好,培养其阅读的良好习惯。社工将一些名著借给小羽阅读,引导他分享阅读感想,并与他一起讨论阅读名著对个人成长的价值。

最后,社工鼓励并邀请小羽参加高龄老人探访等志愿服务活动,增加他与其他群体交流互动的机会,促进他从受助者向助人者转变。

经过社工持续地陪伴和疏导,小羽在人格发展和社会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去大学报到的前一天,小羽对社工说:“多谢你的帮忙,不仅帮我解决了学费问题,还一直陪伴着我、鼓励我积极面对生活,让我成长了许多。我现在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努力读书,学好本领,毕业后让继母和弟弟过上好日子,同时要回馈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现在小羽已上大二,其学习与生活状态良好。在校期间或放假回到镇上,他还会主动参加志愿服务。目前,小羽正在申请入党,他说:“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我也要争取成为一名党员,尽自己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
服务总结:




发展型社会救助有效缓解困境

本案例服务中,社工践行“物质+服务”的社会救助理念,针对小羽的基本生活保障、家庭功能恢复、升学、人格和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性介入,充分体现了发展型社会救助的理念和做法。

服务中,“双百”社工站服务岗和事务岗社工分工合作,主动、及时协助小羽一家享受了低保救助政策(物质救助),缓解了小羽一家的生活困难。同时,社工站采取“社工+社区+志愿者”联动的服务模式,为小羽家庭中欠缺自理能力的家庭成员提供社区照顾(服务救助),恢复并增强了家庭的照顾功能。

此外,社工还积极联动社会慈善资源,使小羽获得了来自多方的教育帮扶,得以入读大学来提升知识水平、增加文化资本,从而提高未来就业的市场竞争力(“扶智”)。社工还通过陪伴等方式,增强小羽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坚定其理想信念,促进其社会参与,培养其自立自强的良好品格(“扶志”)。通过“物质+服务”的发展型社会救助,社工帮助小羽走出了困境,圆了大学梦。

(作者黄少波系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东园镇社工站社工,李楷佳系揭阳市“双百工程”督导办公室协同督导,廖其能系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

更多精彩案例,点击这里订阅《中国社会工作》

作者:黄少波 李楷佳 廖其能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4年11月下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往期推荐




社工参与“社会救助帮扶联合体”运作,怎么联怎么帮?

救助案例丨人生从山峰跌落低谷,社工如何重构他的生命故事

END


微信责编:周佩滢

杂志责编:汪昊
插画:AI生成
制作:谢霄
审校:夏学娟
审核:许娓



在这里,了解专业社会工作发展

喜欢本文,点赞、分享在看

中国社会工作
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指导刊,全国社会工作行业影响力媒体,权威社会工作知识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