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丨她原本是一个“爱哭”的社工姑娘......

职场   2024-12-22 20:31   北京  


朋友您好!欢迎打开中国社会工作“夜听”栏目,今晚和您分享一个社工和服务对象互相关心的故事。

文丨何仙娇

“小杨,你过来,这个给你。”王叔将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塑料袋塞到了社工小杨的手里。小杨懵了:“王叔,您这是干啥?我不能收。”王叔憨憨地笑了笑说:“给你补补,你上次工作都晕倒了,要养好身体呀。”说完立刻就跑了。

小杨打开包裹严实的袋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包红参!小杨鼻子一酸,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服务对象真的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一包红参,对于每个月只有几百块低保金的服务对象来说,要攒多久才买得起啊,他却给了我。”这是我去社工站督导时,社工小杨跟我分享的故事。我当时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小杨是社工站副站长,她从2017年广东社工“双百计划”开始,就一直驻村开展服务。小杨刚上岗时,每次去服务对象的家里都哭,觉得他们太不容易了。她是一个热情又感性的姑娘,共情能力很强,慢慢地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她明白不能“老是哭”,要想办法为这些群体做些什么。

8年来,小杨带领这支有情怀的社工团队,一起走村入户,不断提升实务能力。一天,社工们跟我说:“督导,我们能不能做点项目?感觉我们这几年的服务很零散,最好能把我们的服务对象一起带进来。”这时,我看到了他们眼里的光! 

通过梳理过往服务,我引导社工思考目前的优劣势及社工站的资源。社工最后锁定辖区的一块荒地,我们一起策划了“一米稻田”项目——组织辖区内困难群体进行荒地的复耕复种,再组织亲子志愿者到稻田体验水稻种植和收割。水稻收割后,社工再将稻米进行义卖,所得资金作为“微心愿”慰问金,用于困难群众采买日常所需物资。

项目实施第一年就得到了好评,社工也靠项目收益实现了困难群众的补充性物质帮扶。比如,一位低保家庭的孩子每天要走很远的山路去上学,父母都是残障人士,只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社工用义卖金给孩子买了一辆自行车,现在他可以自己往返学校了……

社工给予的帮助看似平凡而微小,但每一次服务都得到了群众的真心和认可。文章开头的王叔就是在第二年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社工站承接的康园工疗站项目的服务对象,小杨把他引入“一米稻田”项目中,发挥他善耕作的优势。小杨在一次耕种活动中中暑晕倒了,所有服务对象都很担心她,这才有了王叔悄悄给她塞红参的事。

小杨说,她已把红参夹在自己买的水果里,送还给王叔了,她知道王叔家里条件不好,年纪也大了,他才更需要红参。小杨也知道,从专业伦理角度,她不能收服务对象的礼物,但是,她留下了王叔这份心意,继续努力为服务对象谋求更好的发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文中社工和服务对象均为化名。作者系广东省梅州市民政局社工督导办公室副主任、专职督导


“夜听”栏目聚焦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故事、成长故事,或服务对象视角的受助故事,或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具体场景中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和思考。文稿要求短小精悍、真实走心、叙事生动。欢迎大家投稿!文后请附作者信息及联系方式。

栏目投稿邮箱:2479976096@qq.com

了解投稿详情,请点击《“夜听”栏目征稿啦!让你的故事,被大家听到》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END


微信/音频编辑:周佩滢

图片:AI生成

主播:张瑾

审校:汪昊
监制:许娓




在这里,了解专业社会工作发展

喜欢本文,就点赞、分享在看

中国社会工作
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指导刊,全国社会工作行业影响力媒体,权威社会工作知识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