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视野 | 三关口的灰绿黄堇/ 田鑫 [贺兰山中的花]

文摘   2024-11-21 10:21   陕西  


本文刊发于《美文》2024年11月下半月刊  



三关口的灰绿黄堇

∣田 鑫


入秋之后,连日的降雨让苍凉的贺兰山变得葱郁起来,到处都是绿。那绿,不是山间一星半点的点缀,而是铺天盖地汹涌而来。从山脚下开始,嫩绿、翠绿、深绿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幅巨大的绿色锦缎沿着山体蜿蜒展开。

这是许久都没有出现过的景象,大家喜形于色,于是,呼朋引伴朝山脚下涌去,争相目睹这突如其来的绿。我也加入了奔山的队伍中,不过为了避开苏峪口等热门区域庞大拥挤的车队,我选择了较为偏僻的三关口。

贺兰山一脉相承,山体陡峭,到了三关口处却陡然平缓,这里自古就是阿拉善高原进入宁夏平原的重要通道,明王朝自此处设置道卡,从东向西设头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称之为三道关。此段的贺兰山,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原两山夹峙的山坳中,建有关隘,因此也称三关口。这里既能看见宁夏平原蔓延的绿色锦缎,还能感受明长城遗址的秋日风光。

车子在307国道上缓慢行驶着,窗外是淡雾中的头关,贺兰山腹地最重要的一块区域,此刻看不到任何与战争有关的线索,只有路两侧蔓延的绿,和笔直的公路上偶尔飞驰而过的车辆。一边走,一边想象,脑海里便出现了当年的金戈铁马、烽火连天,加上车载音乐刚好播放着韩磊的《向天再借五百年》,画面、音乐和想象结合到一起,让人觉得轮下这片土地立马就带上了历史韵味。再往深处想想,似乎我开的车不是车,而是一匹战马,带着一道军令,奔驰在戈壁上。

历史的烟云已经消散,成为史书上那一行行汉字,现实中的贺兰山和三关口,依然挺立,为宁夏平原抵挡着寒流,为动植物们提供着庇佑。其实此行并不为凭吊历史,目的是能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发现更多独特的生命之美,发现那些躲在山中的野花精灵。

很快就到了明长城脚下,这座历经风雨侵蚀的古老长城,斑驳陆离却也依然巍峨,冷峻的边墙仿佛诉说着战火的洗礼与过往的辉煌。明长城一带,植被稀疏,只有一些狗尾巴草随风摇摆,恍若要攻城的士兵,不过,风停下来,它们也便偃旗息鼓了。

就在我们准备爬山的时候,远处一株植物引起了我的注意。

从颜色上来判断,它有着一抹不同寻常的色彩——一种介于灰绿与淡黄之间的微妙色调,在秋日的迷雾下,显得格外柔和且神秘;从外形上来看,它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久久地仰望着这段苍老的明长城。

我快步跑到它身边,蹲下身观察起来,才发现它的叶子和花,构成了奇妙的色彩和构图,于是赶紧拍照识别。“识花君”告诉我,它叫灰绿黄堇。《贺兰山植物志》对它的记录如下: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该属贺兰山有三种,其他两种一个叫贺兰山延胡索,贺兰山是其模式产地,因此以山命名,一种叫蛇果黄堇。

照片里,灰绿黄堇的叶子呈现灰绿色,这种颜色既不是纯粹的绿,也不是深沉的灰,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微妙融合,有一种沉稳而又不失生机的气息,在秋雾中像极了出水芙蓉,格外地清新;花朵单生于总状花序,花朵的中心,是深邃的黄色,那是花蕊所在的位置,也是灰绿黄堇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花蕊由众多细小的花丝和花药组成,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精致而复杂的结构;花瓣质地轻薄而柔软,呈淡黄色,这种黄色并非刺眼的明亮,而是一种柔和而温暖的色调,残留在上面的晨露,将不远处的长城映照其中,为这古老的战场增添了一抹生命的色彩;披针形的叶片,边缘带着细微的锯齿,触感略带粗糙,却又不失细腻。整株花仿佛就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和贺兰山上的大多数植物一样,灰绿黄堇的植株并不高大,只有十几厘米的高度,可当它孤独地立在长城脚下时,却营造出一种精致而坚韧的生命力——茎干纤细而有力,支撑着整个植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着生命的秘密。

九月中旬,它恰好结出蒴果,长圆形,斜伸着。这种蒴果一旦成熟,就很容易崩开。蒴果里那一列种子,稍微有点力就会像子弹一样四散飞去。看来,这小小的可爱之物,在长城下蛰伏得久了,也学会了一些战争之术。不过,它小小的果子弹射出去,不会有任何东西受到伤害,相反,如果弹进大地的裂缝,小小的果子还会获得新生。

一边观察着它,一边了解着它,有那一刻,心中就充满了喜悦。这种喜悦,不仅仅是因为我找到了心中那个不确定的目标,更是因为在古老的长城脚下,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和美好。

灰绿黄堇作为多年生的灰绿色丛生草本,喜欢丛居,因此见过了一株灰绿黄堇的美好,就憧憬着能目睹灰绿黄堇花丛的胜景,为了找到它的花丛,我甚至都爬上了贺兰山,在迷雾中的山间行走,呼啸的风,越过山岗的鹰和遍地金黄的花朵,仿佛误入了仙境。可是,我在三关口长城内外,却再也没有找到一株灰绿黄堇,更别说一丛了。

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坐在贺兰山间的风中,琢磨起这株野花来。灰绿黄堇,这个名字,初听起来似乎并无太多惊艳之处,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意蕴与深刻哲理。灰绿,是大地与植被在秋日的交融之色,既有着夏日的余温,又预示着冬日的临近,它代表着生命的过渡与沉淀;黄堇,则是花朵本身最直观的色彩表达,淡黄中带着一丝温暖与希望。灰绿与黄堇的结合,不仅是对这种植物外观特征的精准描述,更是对其内在精神的深刻诠释。它告诉我,即使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即使面对的是严酷的环境,作为花朵的生命,依然要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贺兰山灰绿黄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美丽,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它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得益于它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贺兰山三关口一带,土壤贫瘠,水分稀缺,温差巨大,对大多数植物而言,都是难以生存的绝境。然而,灰绿黄堇却以它那看似柔弱的身躯,顽强地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它汲取着每一滴雨露,每一寸阳光,将根深深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寻找着生命的源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灰绿黄堇最动人的地方。它教会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不断适应与改变,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而灰绿黄堇的选择,更是对生命智慧的一种体现——在艰难中寻求机遇,在困境中绽放美丽。

贺兰山,这座古老的山脉,不仅是灰绿黄堇的家园,更是它们生命价值的见证者。灰绿黄堇的存在,丰富了贺兰山的生物多样性,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景。它们在秋风中摇曳生姿,不仅吸引着像我这样的“寻芳者”,更成为贺兰山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灰绿黄堇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贺兰山植物志》记载:全草入藏药,有止血退热的功能。假如时光倒流,回到明朝的三关口,这一株株灰绿黄堇,应该也医治过战士们的伤病,救他们于危难之中。现如今,它也受到了人们的保护,作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非法采集、买卖、收购、加工国家保护野生植物或破坏其生长环境均属于违法行为。因此,当我再一次审视这株花的时候,内心深处就多了几分敬畏。

我经常会思考一座山和一朵花之间的关系。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灰绿黄堇与贺兰山的共生关系,贺兰山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而灰绿黄堇,则以它那独特的生命力与美学价值,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贺兰山间的迷雾一会儿将整个三关口笼罩,一会儿又被风吹散,因此,我见过了两种不同形态的三关口,一个迷幻,一个真实。灰绿黄堇在我脑海里,一会儿是具象化的,风雨中挺立着一个弱小的身姿,一会儿是意象化的,贺兰山上多了一个坚强的身影,因此,我心里就有两种灰绿黄堇,一种诗意,一种浪漫。

黄昏的时候,浓雾彻底笼罩了三关口,雨水正在赶来的路上,我们匆匆下山,准备返程。当我离开阿拉善三关口长城脚下时,我再一次去看了那株灰绿黄堇。它依然静静地生长在那里,灰绿色的叶子在迷雾中闪烁着生命的光芒,黄色的花朵如同暖阳温暖着它的周边。看着它,心里的贺兰山上,就开出了遍野的灰绿黄堇。



田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批培根工程入选作家,出版散文集《大地知道谁来过》《大地词条》两部,曾获丁玲文学奖、宁夏文学艺术奖、《朔方》文学奖等奖项。




投稿邮箱:3331309742@qq.com

未收到样刊的作者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

24


2024 MEIWEN


展示着中国散文的前沿状态

呈现国内外作家的创新佳作

创刊于1992年,贾平凹主编,以大散文创作为主旨,强调散文写作的平民意识和创新精神。视野开阔,格调高雅。

邮发代号:52-115


2024 QINGCHUNXIEZUO


中国少年散文青春写作

创刊于2000年,是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较多的文学杂志;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和中学生课外补充阅读的重要参考;是实用的中高考专刊。

邮发代号:52-227


往期回顾


2024年11月《美文·青春写作》目录
作家新视野 | 点地梅:贺兰山的追随者/ 田鑫[贺兰山中的花]
作家新视野 | 神禾塬上的白蜡树/ 祁云枝 [秦岭里的树]

美文青春写作
《美文》杂志由作家贾平凹主编,1992年创刊。下半月刊以青春写作为主,全面刊发青年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展现新一代青年的文学风采,不拘一格,力推散文写作新星,以多样化和包容性培植青春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