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视野 | ​点地梅:贺兰山的追随者/ 田鑫[贺兰山中的花]

文摘   2024-08-22 14:24   陕西  

点地梅:贺兰山的追随者

田  鑫



贺兰山里的春天来得迟,这事山上的花草们都很清楚,因此,即便是过了漫长的冬天,时间的脚步已经来到四月,它们似乎还不着急从梦中醒来。直到蒙古扁桃忍不住开了,迎春花们才款款起身。
其中,就有我心心念念的点地梅。自从在《贺兰山植物志》中看到“点地梅”这三个字的时候,就幻想着和它在山间的相遇,可多少次入山,都未能如愿。
可能有人奇怪,点地梅这种多年生或一年生矮小草本,挺常见的,为何会如此痴迷。
按照分类学的分法,隶属于报春花科的点地梅属约有一百二十种,国内有记录的有七十二种,这意味着全世界的点地梅有超过一半都能在中国找到。在贺兰山,点地梅的家族里共有五个姊妹,分别是北点地梅、大苞点地梅、西藏点地梅、长叶点地梅和阿拉善点地梅。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前四种都是常见的品种,而阿拉善点地梅,这个以贺兰山的地域命名的品种,只分布于青海、甘肃和宁夏,属贺兰山-祁连山种,为我国特有。
这下明白了吧,遑论点地梅独特的造型,也不说它落地贺兰山的过程,只一个仅三省分布,就让我更加急切地想要找到它。于是乎,每次进山都按图索骥。山的东麓遇不到,就去山的西麓;石质草原中没有,就去岩石缝里,最终都是无功而返。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6月的一个周末,我陪女儿爬山。坐着缆车抵达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处,其间,女儿醉心于山间的攀岩项目,我则坐在一侧,一会看风景,一会看手机。就在我低头捡掉落的矿泉水瓶时,一地细碎的纯白色花朵闯进了视野。虽然是不多的几朵,但它们紧紧地围成一团,像花做成的细小垫子,也像一个花朵组成的绣球。
我蹲下,还是难以看清它们的样子,似乎得趴下,贴近地面才能完全欣赏到它们。这些细碎的花朵,实在太矮了,茎高几厘米,小花柄顶着纯白的小花,比小拇指甲盖还小。仔细看,这花虽小每朵花却生得一丝不苟,精致到无可挑剔。为了看清楚它的整体,我拨开这“垫子”的表面,才露出许多小颗粒,每一粒似乎是一个叶丛,对应着一根枝条,顶着一朵小花儿。植株下面,则是密集的枯枝和枯叶。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出现在我视野里的,就是我找了多时的阿拉善点地梅。原来,它们常常聚集贺兰山的中段山地,以团聚的方式静默在石质山坡或者岩石缝里,本来即便是长在显眼处也不一定能看到,如此一来更显得神秘。
面对一株阿拉善点地梅,我按捺住自己的激动,急切地想着,该从哪个部分入手认识它,了解它。
点地梅喜湿润、温暖、向阳环境和肥沃土壤,常生于山野草地或路旁。至于它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离开湿润温暖的平原地区,将贺兰山作为栖身之地,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点地梅落脚在贺兰山上的时候,就决定做山的追随者,因此做出了改变自己的决定,它努力降低高度,像怕儿女失散的父母一样,把所有的枝叶都紧紧地挤在一起。这样既躲避了高原上的大风,又减少了热量和水分散失。久而久之,直立点地梅就变成了垫状点地梅,原本“点缀在地上的梅花”,就变成了憨态可掬的一团垫子或绣球。于是乎,阿拉善点地梅的名字就此诞生,贺兰山作为它的模式产地,开启了一段花和山双向奔赴的情感之旅。
抛开阿拉善这个地理名称不说,光看“点地梅”三个字,就觉得这个名字起得真的贴切。法国哲学家、科学家、诗人加斯东·巴什拉说:“在给花命名之前,应该先爱上它。”我猜想,为点地梅取名之人,一定是非常喜欢它的,并且通过观察得到了某种暗示,才会得到这么准确传神的名字。
点地梅有个绰号,叫“喉咙草”,是它的中药名。作为一味中药,点地梅在古代被称为“谷精草”,最早记载于唐代的《本草拾遗》,说:“谷精草白花细叶。”宋代的《图经本草》则更为具体地记录了它的特征:(谷精草)春生于谷田中,叶杆俱青,根、花并白色。以其叶细,花白而小圆似星,故以名尔。又有一种,茎梗差长有节,根微赤,出秦陇间。我一直琢磨,“出秦陇间”的谷精草,是不是阿拉善点地梅?因为没有其他文献佐证,这个疑问可能一时半会没有答案。
一开始,我觉得“喉咙草”这个叫法并不是很贴切,虽然点地梅味辛、甘,性微寒,具有祛风、清热、消肿和解毒的功效,也主治咽喉肿痛、口疮、哮喘等病症集中在嘴和咽喉区域的病,但这似乎并不能完全概括以“喉咙草”命名的全部意义。而从长相上判断,点地梅更像张开的嘴,似乎跟喉咙毫不沾边。在阿拉善点地梅身边待久了,才琢磨出一些门道。有没有一种可能,倘若贺兰山能言,那么,替它发声的应该就是点地梅,作为山的追随者,它和山贴得最近,最了解山的心思,山也信任它。如此想来,喉咙草这个叫法也有几分贴切。可是,不管我耳朵贴得多近,阿拉善点地梅都沉默不语。
只能靠检索和思考来寻找线索。点地梅的寓意是平凡和不屈,而花语则是相思。这不禁让我对点地梅的形象产生了质疑,它到底拥有不屈的英雄气质,还是带着儿女情长的市井模样?
我在网络上搜到过一则信息,有爬山者见阿拉善点地梅生得可爱,就动了移植的心思,于是把一整块长着花的石头都搬回家了,可是还没到家,整簇花就已经枯萎。有懂植物的人评论: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都不适合高山点地梅生长,因此就算全土带回家也根本种不活。还有评论者说:贺兰山一类的高原区域环境脆弱,滥挖滥采是对生态的严重破坏,点地梅能很好地保护环境。因此,还是让这可爱的山的追随者静静地开放在山野中最有价值。
明白了点地梅的寓意之后,再来看它的花语,不禁有所疑问:身居高山的点地梅,究竟在思念谁?寻着网络才发现,原来,相思是人寄托在点地梅身上的美好寓意。清明时节,平原上的点地梅盛开了,它只在清明节前后才开花。如果想要采摘这种花卉,就只有趁清明去采摘,一旦错过就只能等来年。清明,是人定义的最相思的节日,点地梅配得上这沉重的思念之情。至此,我完全理解了它的寓意和花语。也对阿拉善点地梅有了更细致的了解。
在贺兰山,和日思夜想的植物撞个满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因此就想跟它有个更深入的交流,无奈,它沉默不语,只能到书本里去继续寻找线索。最近在读法国作家雅克·达森的《植物在想什么》,书中,总有独特的见识让我着迷。比如,在植物学家艾琳·海纳尔·洛克看来,“植物,是寂静的女儿”,它们对外界刺激影响及各种喧嚣动荡都固执地保持着缄默,似乎是不能进行交流的。但是,点地梅似乎并不属于不交流的植物门类,因为它的花会变色,在花刚开的时候花冠是白色的,授完粉之后,就会悄悄变成淡淡的粉色。按照植物学家的说法,点地梅主要靠蝇类和蜂类等昆虫来完成授粉,而有趣的是,这两类昆虫是看不到红色的,它们能看到紫外线。正因为如此,授完粉后为了不让蝇类和蜂类白忙乎一场,点地梅就把自己变成了娇羞的粉色。
这难道不是点地梅交流的表现?这紧贴贺兰山的花儿,在生存方面是有大智慧的。在没有深入观察和书写贺兰山上的花儿之前,我一直以为那些习以为常的植物们,没有思想,只懂得按照季节的轮转发芽、长大、开花、结果、死亡,其实,它们是有大智慧的,并且和一座山在一起时间久了,它们还会和山互换信息,彼此塑造,一座贺兰山,因为万千植物的影响,而变得多样,神秘。
上小学那会,语文老师就教我们要从植物身上学习生存精神,现在,我的孩子也已经开始写《我的植物朋友》这一类的作文,可我对向植物学习这件事还是一知半解。当我趴在地上用手机镜头对准一簇点地梅的时候,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那么一瞬间,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连呼吸都变得谨慎,生怕粗重的呼气惊扰到弱小的它们。这与世无争的点地梅,在贺兰山落地生根之后,不急不缓,从容而不争,它一盛开,贺兰山就显得更加幽静而深远。








作者简介

田  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批培根工程入选作家,出版散文集《大地知道谁来过》《大地词条》两部,曾获丁玲文学奖、宁夏文学艺术奖、《朔方》文学奖等奖项。



 投稿邮箱 


 💫 3331309742@qq.com  💫 

未收到样刊的作者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美文·青春写作》2023年全年刊物订阅中

👆🏻点击图片,即刻订阅👆🏻

20

24


2024 MEIWEN


展示着中国散文的前沿状态

呈现国内外作家的创新佳作

创刊于1992年,贾平凹主编,以大散文创作为主旨,强调散文写作的平民意识和创新精神。视野开阔,格调高雅。

邮发代号:52-115


2024 QINGCHUNXIEZUO


中国少年散文青春写作

创刊于2000年,是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较多的文学杂志;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和中学生课外补充阅读的重要参考;是实用的中高考专刊。

邮发代号:52-227


往期回顾


2024年8月《美文·青春写作》目录
作家新视野 | 刺客荨麻/ 田鑫[贺兰山中的花]
作家新视野 | 杏树与“八卦”/ 祁云枝 [秦岭里的树]

美文青春写作
《美文》杂志由作家贾平凹主编,1992年创刊。下半月刊以青春写作为主,全面刊发青年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展现新一代青年的文学风采,不拘一格,力推散文写作新星,以多样化和包容性培植青春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