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青春| 归去来(节选)/赵正

文摘   2024-04-18 11:01   陕西  




栏目主持人:陈晓辉


陈晓辉,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意写作学科带头人。曾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等多项。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教材、文学作品多部,刊发学术论文40余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数篇。
















这篇小说取材自我的家乡。古城南门外,有大片民居拆迁后的废墟,静置两年,无人打理。我喜欢去里面游逛,残存的几条小路,通向几家钉子户,四围破败,环绕一方小院,门前纤尘不染。我偶尔会想发生在里面的故事,那些拿到拆迁款的人家经历如何。于是,我动笔写下了这篇故事。


这是一篇离去与归来的小说,我试图借它厘清自身与过去的关系,得到再次出发的动力。同时,又渴望探寻缠绕在现代青年身上的困境,有些困境似乎总是隐含的,倘若不刻意发掘,它会包裹在一片霓虹中静静流逝,是那般悄无声息,直到把一个个空洞留在身后,再回首已经失去了它的名字。那些困境来自过去,堆积了我们的骨头,生成了我们的纹理。能够回望过去,是一种幸运。像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分离后,走向了三种不同的命运。恍惚多年,他们有幸能够再次相遇,回到曾塑造他们的废墟,将一些空洞填补或丢弃,是一种失去,也是一种坦然。我想,每个人的过去都会有这样的空洞,应该以某一种方式直面它,新的塑造才会开始。三个人物归来后,或许会再次离去,或许依旧停驻原地,亦或许沉湎到更早的时光。无论如何,那都将是一条区别于以往的再次离去。

















归去来

/赵正


范小小消失八年,再见面,我已回到家乡,一座北方古城,经营咖啡馆。基本是赔钱买卖,凭父母给的费用维持着。拆迁后,父亲开始做建材生意,越搞越红火,人都油光起来。他按月给我打钱,说,啥时候玩腻了,就跟着他干。
古城旅游不景气,大部分商铺都在勉力支撑。隔壁原先是手工艺店,卖布偶、陶人和手工璎珞之类。店主姓林,我叫她林姐。林姐比我大几岁,人很好,爱笑。她教会我打手鼓,作为回报,我在她店里购买了很多捕梦网风铃,用作咖啡馆进门悬挂的装饰。林姐在古城待了三年,临走前送给我很多小玩意。
我一个人,吃住都在店里,城外的房空置着。买房时,父亲出钱,咬定要买大面积,没考虑我独自住,太冷清。店铺进门左手,有隔间,是我的卧室。落地窗临街,地上摆放花盆,月季,红海棠,还有我最喜欢的夏菊。游客旺季,我会采摘几束,插在餐桌上的白陶瓶里。有时不留神,花束不见了,我懒得管,少了再去添一束。我用白漆在木板上写,客留随意、勿扰他人,然后钉在大门上。
女友读研,放假来找我,也住店里。户部巷生意寥寥。女友问我,为什么不在主街上盘家店面。她看向窗外,小巷了无行人,晚阳直直地铺来,遇不到丝毫阻碍。我喜欢户部巷的风景,它不工整,临街店面瓦檐残缺,门框没有刷统一的红漆,没有挂同款的商旗,这让我感到心安。晴朗的早晨,我可以倚靠窗边躺椅,看阳光慢慢铺过青石砖,再睡个回笼觉。我回答她的是另一个理由,这里安静,人少但是不忙。
租金也低,我补充道。
女友点点头,好像总能理解我。
范小小推门进来,我正低头串珠,心想多串些撒在鱼缸里。圆珠的孔隙太小了,每次穿线都很费劲,眯眼皱眉,好不容易塞进线头,手一滑,珠子啪地掉落。
抬头。她站我面前,掩着嘴笑。
我问,要喝点什么。
她不说话,睁大眼睛看我。
她的眼睛好看,似有灵物,吸引我也看她。越看越狐疑,越惊讶,也越熟悉。我看她的脸,还没想起什么,直到她的卷发传来清淡的橘皮香味。我跳起来喊,范小小。
串珠蹦落,在地板上跳跃。范小小笑着说,看来还记得我,没忘嘛。
我不会忘记她独特的发香。它和长方砖台下的千头菊、石桌旁的橘子树,共同构成了我对一个院落的记忆。小小有独特的洗发秘方,她收集橘皮,洗净晒干,等待变成陈皮。她用陈皮泡水,红白纹脸盆置在砖台,低头,长发沾水,白净的脖颈暴露日光下,像涂了淡金色的腻子。陈皮在水盆里晃晃悠悠,清涩的香气跟随漾动。我看到气味像水,镶了金边。
她伸手说,帮我拿毛巾。
我和文江就拽着一条毛巾,塞到她掌心。
现在,她穿露肩碎花长裙,挎着白色针织包,人和那时一样清爽,更好看了。
我曾有许多疑问,她为什么不辞而别,文江为什么要锯倒那棵橘树……这些事文江从没告诉我答案。它一直鲜明地摆在那里,指向文江,指向小小,也犀利地指向我。可见到她,回忆反而淡漠,疑问像水泡一样破散了。
我递给她咖啡,请她坐下,正寻思如何开口。她手指身后,示意来了游客。戴红色旅游帽的中年大叔踱步进来,四处闲看。我说,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开店。她说,缘分,本来打算闲逛,一扭头,看到你在串珠。我挠挠头,珠子还在地上散着,像过去的日子一样零碎、散漫。她说,你没变化,我一眼认出来,差点吓一跳。我说,你也和以前一样。她笑笑说,是吗。又问,开店几年了。我说,四年,大学毕业就回来了。她微微点头,犹豫片刻,抿一口咖啡,拿起桌边的手账本,随意翻看几页,说,蛮有意思。我说,没别的,就想听听别人的故事,觉得自己活得挺那啥,说不清楚。我继续说,你看这个,烤鱿鱼串的小尧,和银饰店的涵哥,两个人有过节,他们在手账本上以记录的形式对骂了十几页。那些天,我的收入稳定。小尧中午来,点一杯拿铁,坐着写,洋洋洒洒,咖啡很快下肚,他走后,涵哥立马到了,他先批评拿铁的无趣,然后品咂着冰美式,写得字斟句酌而洋洋得意。两人的争论为后来的游客提供了乐趣,他们分析辩驳,那十几页不大的纸,很快写满了纷纭的意见,再往后便无处下笔。兴致盎然的游客不知当事人早已和好,他们矛盾的起因大概在于涵哥嫌弃小尧烤的鱿鱼串难以下咽,而和好的动机是因为小尧想给他女朋友打一对银手镯。
范小小眼神飘忽,好像有些心不在焉,我没再过多介绍。过了一会,她扭头望向窗外,说,文江呢。文江是我发小,拆迁前,住我家对面的大院。小小在我家左邻。
文江长得挺帅,瘦高,板寸乌黑,紧贴头皮,脸庞棱角分明,左眼角有颗黑痣,整个人痞痞的。他常咧着嘴,对理发师傅说,再短点,更狠。他的狠由心而发。打架,从小学一路打到高中。高一刚入学,新鞋被人踩了,照脸上去一拳,把人鼻梁打塌。那人捂着鼻子,倒地不起。他蹲在旁边,说,想想为什么挨打。
文江爸赶到操场,身上还套着围裙。他是搬砖工,手掌厚,打人孔武有力。冲上前,一巴掌撂倒文江,骂道,上了高中还不给老子省心,哪天杀人偿命,老子亲自把你打死。他照文江肚子狠踹一脚,要继续踹,被老师拦下。半空中,全是他围裙上腾起的砖粉。
操场没铺橡胶。文江侧躺着,手捂肚子,脸面沾灰,像濒死的鱼,独留眼神清明。
傍晚,我在操场看台见到文江。他左脸浮肿,黑痣都胖起来。小小正往他脸上涂抹药膏。他看到我说,我考第一,他就没理由揍我。我说,瞎扯淡。但文江无疑是我们仨中最聪明的。高中三年,除了高考,他每次都考第一名。
我很早发现文江打架的规律,集中在新生入学那段时间。打一两个月,打出威风,再往后,打架就少。把人打趴下,他照例问,想想为什么挨打。于是,混混们叫他想哥。他是独狼,打架多半单挑,遇到一对多,不喊人,拿起棍子,稳、准、狠,从不吃亏。
只有两次例外,他邀了帮手。(未完待续)

(更多内容详见纸刊:2024年第08期)



















作者简介

赵正,1999年,山西平遥人,现为西北大学文学院2022级创意写作专业研究生,有作品发表在《微型小说选刊》。

















美文·青春写作

















邮箱|3331309742@qq.com 

未收到样刊的作者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美文·青春写作》2023年全年刊物订阅中

👆🏻点击图片,即刻订阅👆🏻














20

24


2024 MEIWEN


展示着中国散文的前沿状态

呈现国内外作家的创新佳作

创刊于1992年,贾平凹主编,以大散文创作为主旨,强调散文写作的平民意识和创新精神。视野开阔,格调高雅。

邮发代号:52-115


2024 QINGCHUNXIEZUO


中国少年散文青春写作

创刊于2000年,是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较多的文学杂志;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和中学生课外补充阅读的重要参考;是实用的中高考专刊。

邮发代号:52-227


往期回顾



2024年4月《美文·青春写作》目录

2024年4月《美文·青春写作》卷首语

美文青春写作
《美文》杂志由作家贾平凹主编,1992年创刊。下半月刊以青春写作为主,全面刊发青年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展现新一代青年的文学风采,不拘一格,力推散文写作新星,以多样化和包容性培植青春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