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常说】大学毕业我差点找不到工作,却进了海航?

文摘   2024-08-22 07:01   陕西  
 点击上方“飞人威廉博士”关注公众号


97年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也很难

都说2024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其实1997年我大学毕业时就业也很难。


1997年正值中国就业市场的一个特殊时期。记得那一年,国家正在经历经济体制改革,包分配制度逐步取消,毕业生人数激增,竞争异常激烈。


根据教育部统计,199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82万人,比前一年增加了10万人。这使得就业市场压力骤增,许多毕业生面临找工作难的困境。(大家猜猜2024年大学毕业生有多少人?答案在文尾)


与此同时,我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面临巨大挑战,国家政策的变化让外贸行业不再像以前那么兴盛。


1994年中国实施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将原先的高退税率大幅调低,旨在减少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到1997年,这一政策的影响逐渐显现,许多企业的出口利润受到了冲击。此外,政府在1996年开始逐步下放外贸代理权,从原先集中于少数国有外贸公司的模式,转变为更多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这种变化打破了传统外贸公司的垄断地位,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这些政策的调整对我们这些刚刚毕业的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原本看似前景光明的外贸行业,突然变得充满不确定性。许多外贸公司缩减了招聘计划,甚至停止了招聘。面对这样的就业环境,我们不仅要与更多的毕业生竞争,还要面对行业内部的剧烈变动,这使得当时的就业前景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当时的我处于一种惶恐、焦虑的状态,六月份快毕业的时候我的工作还没落定。家里为了帮我找到一份工作,也四处托关系,最终让我去了一家国营外贸公司面试。我还特意为面试买了一件西服,希望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然而,面试过程中,人事经理只是客气地问了几个问题,然后让我回去等通知就再也没有消息。后来再去打听,才知道当年确实没有编制,尤其是国营企业更是如此。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进入民营企业

“为什么选择进民企而不是国企?”


这是公司的小朋友在看了我的职业经历后问的第一个问题。


在大多数人看来,进国企就相当于拿了“铁饭碗”,第一选择当然应该是国企。


其实,我当年进民营企业纯属被动选择,误打误撞。


外贸公司面试没有下文后,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迷茫。


正当我对未来感到无比困惑时,学校举办了一次人才交流会。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加了这次交流会,遇到了来自山东淄博的一家电子公司。当时他们正在招董事长秘书,我虽然对这个职位和淄博这个地方都不太了解,但对方人事部的人觉得我形象不错,便给我发了一份就业协议书。


就这样,我签下了这份合同,但对于即将开始的新工作和新生活,我依然感到忐忑不安并没有下定决心。


就在这个时候,我在学校食堂的公告栏上看到了一张A4纸的招聘广告,海南航空公司正在招聘应届大学生,当时招聘广告中的介绍:“海南航空,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的中外合资航空公司”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和同学决定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拿着简历,骑着自行车从太白北路一直骑到西安交大。


到达面试地点后,我们发现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床上已经堆满了简历。我记得我只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是招聘还是分配?在得到是招聘的答案后,我扔下简历头也没回就离开了。那个时候带指标的分配就代表着靠谱和稳定,,同时看着当时在房间里高谈阔论的场面,我也觉得机会渺茫。


在此之后,我开始考虑毕业后到底该去哪里。家里人也开始帮我找工作,希望我留在西安。


突然的转机发生在六月底的一天,我的传呼机响了,号码显示0898的区号,我一头雾水。直到同学提示我可能是南方的号码,我才意识到可能是之前投给海南航空的简历有了回音,我迅速跑到宿舍旁边的小卖部打回电话。


电话那头海航工作人员告诉我,我通过了材料审核,入围了初试。他们决定安排一个电话面试,这在当时算是很先进的方式。我们约定了时间,第二天下午两点。为了面试,我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学校对面的电话亭候着,生怕错过这次重要的面试。


面试官是我后来的部门领导,飞行翻译出身的他上来就用英文开始提问,现在想起来幸亏在毕业前我专门报了一个英文口语强化班,重点训练的内容就是英文自我介绍,这次英文面试也算是歪打正着的运气。


故事的后来就是我顺利通过了面试,1997年7月7日我坐上了前往海南的飞机。



职业选择,是偶然也是必然

其实回顾我的早期职业选择,是偶然也是必然。

就像我在1997年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和行业变革时那样,我也曾感受到种种压力和迷茫。当时的外部环境和政策变化使得许多原本看好的行业突然变得充满不确定性。我面对着选择的十字路口,内心挣扎着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挑战,促使我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努力优化简历。偶然对海南航空的一次主动投递,却真正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

能够进入海南航空,其实也是必然的选择。大学期间,我除了学习经济学专业课以外,特别辅修了计算机软硬件专业,当时也拿下了我们系唯一一份计算机专业等级证书。同时如前所述,毕业前我特意为英语面试做了充分准备。这些在专业外的技能和,在面试中展示了我在技术和语言能力上的优势。这些可能也让我在诸多应聘者中有了一定的差异化优势,也最终让我开启了一段19年的海航之旅。

所以说,职业选择是一次次偶然尝试中的必然,我们能做的就是为每一次偶然的选择做好准备。

最后的话


202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100.179万人,又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据说今年普通高校和非双一流院校的博士生的就业率仅为14.29%,部分本科生就业率仅为19%。


但其实,毕业≠未来,毕业只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小门槛,无论做任何选择都终将迈过开始下一程。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在家训《了凡四训》讲:人生之大运不可违,而人生之意义恰恰在于在定数中寻找变数。


祝大家都能通过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变数!


推荐阅读:

【飞常说】在海航,我复印了两年材料

【飞常说】在海航,我和麦肯锡战斗了两年

【飞常说】 在海航,我25岁做了营业部经理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

共同参与讨论文旅的世界


------------------《《《----------------


赵晖博士,知名航空、酒店、文旅行业专家,晟瑭集团董事长,道格特智库创始人,致力于用智识力量在全球讲好中国文旅故事,唱响中国文旅声音。
飞人威廉博士
赵晖博士,道格特智库创始人,广义文旅概念提出者,美团、碧桂园高级顾问,文旅业创始人商业IP打造教练。曾任两家世界500强高管,成功带领一家文旅企业新三板上市,主导15个文旅品牌打造提升,中饭协酒店资委会副理事长,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理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