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本书环游品牌▎04《胜算》—用多元思维理解商业世界的本质!

文摘   广告创意   2024-10-06 16:54   上海  




 
导言:品牌猿自小就沉迷于儒勒·凡尔纳和他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最近又偶遇《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一书,灵感陡生,一个全新的阅读系列应运而生——《80本书环游品牌》!
在这个系列中,品牌猿将精心挑选出80本与品牌息息相关的书籍,暂划分入12个版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令人兴奋的品牌奇妙之旅!


04、《胜算:用概率思维提高胜算


推荐指数:★★★★☆
创新指数:★★★★☆
版块:「认知升级」和「创业智慧」版块
反复阅读次数:2遍!
推荐语:“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是一流的大智慧”,这就是一本把商业底层逻辑以极简方式表达和汇总的好书,每一章的路上你都会有奇遇。
本书出版于2023年,是刘润用「概率思维」将各种思维模型串联起来,并对他过去两本《底层逻辑1和2》的精华进行了系统总结。对于那些想要学习却“缺少”时间的创业者和品牌人来说,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入门商业读物。
如果在阅读的同时,用一点点心思来思考,它比任何商学院都更有用。
品牌猿还认为,假如在这本书里没有找到任何共鸣或启发,就不要去创业的了。

概率思维下的6大进阶和10个新认知
我一生都在追求多元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
这本书分为六大进阶步骤,包括了117个思维模型。
1、6大进阶步骤
  • 1-定准方向,把握人生的精度

  • 2-找对方法,看透这个世界的本质

  • 3-做好决策,赢得人生主动权

  • 4-思维进化,人生需要不断地重启

  • 5-管理智慧,人和人之间就是互相成就

  • 6-商业逻辑,找到你的旋转飞轮。

2、10个“提高胜算”的认知升级:
认知升级1: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别在哪里?
优秀是一种成功的标准,那么有没有一套方法判断有效呢?或者高手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别在哪里?
差别不在0~60%这一段。这一段的关键词是“我会了”也不在60~90%这一段。这一段的关键词是“还不错”
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别在90%~99%这一段,这一段的关键词是“极致”;而顶尖高手和高手的差别在于99%~99.9999%,这一段的关键词是判断力、分寸感和颗粒度。
认知升级2:知识增量,决定你的成长质量。
世界上有两种知识:把未知变成已知;把已知变成认知。明白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用。
扩展阅读:(日)山口周《阅读变现》。
认知升级3:真正困住一个人的是格局。
当别人告诉你这件事不可能时,那是因为他做不到,不代表你不能。允许更多的可能性,你才能有更多的机会。
扩展阅读:张一鸣访谈“认知升级”。
认知升级4:用多元思维看世界。
“多元认知模型”最基本的逻辑是:找到这个观点的反面→找到一个能支撑该反面观点的案例或者原因。让这两方面的观点同时在你心中扎根,你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
扩展阅读: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
认知升级5:长期主义,坚守战略定力 。
“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消费者获益。” 赚钱从来都不是商业的起点,而是终点。重视长远价值,才不会失去眼前利益。
在商业战场上,什么样的竞争对手最可怕?是认真坚守长期主义的人,而不是聪明的人。
扩展阅读:贝佐斯《长期主义》。
认知升级6: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可复制的能力内核。
这个内核特别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内核要足够简单,这样才可以大规模复制;
②内核要能构建成系统,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才有生命力和抵抗力,不会太容易被别人抄走。
认知升级7:认知的三种层级。

①一元思维: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其他都是错的。

②二元思维:兼容两种不同观点。具备基本逻辑和同理心,无须通过赢来逻辑自洽。

③多元思维:兼容外界所有思想和观点。快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时提炼使用

认知升级8:五维思维(第二部分送上)
认知升级9:深度思考三把刀。

①进化思维,接受所有你曾经信仰的东西都不是最终的完美状态,一切都在进化;

②本质思维,不断深挖,区分方法论和本质的差别,在变革时代,基于本质寻找新的方法论;

③系统思维,解构、重组所有本质的要素,吹去灰尘,重新合上开关。


认知升级10:没有先进的战略,只有合适的战略。(第三部分送上)

「五维思维」思考

在《底层逻辑2》中,刘润以「笛卡尔坐标系」为引子,呈现了他的「五维思维」模型,相当精彩,这里我将通过两个案例,让你领略其中的精妙之处
1、关于招聘人才。
从「一维」去看待人才,要么态度好,要么能力强,二者无法兼得,如果非要兼得就要相互妥协。向中间移动,牺牲能力,去换一定的态度。
但是「二维」去思考,用能力和态度,横竖建立一个坐标系。比如蒙牛的牛根生,他认为德才兼备,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就是小白兔那个类型,要培养使用,有才但无德的野狗要限制录用,无才也无德的土狗,坚决不用。
▲图片来自《底层逻辑2》
「笛卡尔坐标系」思考则不同:在平面上,还要再加一条坐标,就是可能性。这就又上升了一个维度。
一个人态度好,可塑性就更大,一个人如果很傲慢,那么可塑性就很差。微软认为,我们招聘态度好的员工,然后培养他们的能力。这其实就是在用三维视角来看待人才的策略。看到了人才在坐标系上,未来的移动可能。
▲图片来自《底层逻辑2》
品牌猿补充一下四维和五维思考:
  • 比如字节跳动在入职筛人上,首先要有拥抱变化的心态;其次,对入职的新人,只有第一个着陆点,需要靠自己,在协同网络里去成长,自己找感觉,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生长。
  • 比如任正非认为:集体评议往往会埋没人才。“歪瓜裂枣”很多,华为的专家要识别他特殊能力的一面就行,也不用全面评价一个人,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 比如乔布斯,他认为优秀人才不需要被管理,优秀的人才可以自我管理。一旦他们了解要做的事,就会着手去做,他们压根不需要别人管理,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共同愿景,这也是领导力所在。
2、波士顿矩阵的BUG。
波士顿矩阵另一个典型「笛卡尔坐标系」三维思考方式。
一个公司成功的三个步骤是:先从问号业务到明星业务,然后从明星业务到现金奶牛业务,逐渐失去增长,然后关键是第三步,持续投入现金奶牛业务,孵化新的可增长业务。
▲图片来自《底层逻辑2》
另外,一部分业务现在很赚钱,但是不增长,一部分业务现在不赚钱,但是未来会很赚钱,还有一部分业务,一直亏损,正在准备收缩。因此,需要拿赚钱的业务,去养未来可以增长的业务,然后关闭那些不赚钱的,已经被证明失败的业务。
到了新商业时代,波士顿矩阵这种“三维思考”在新人类新消费、数字移动化、生态化前漏洞百出:比如苹果手机的升级迭代,马斯克的火星计划,瑞幸咖啡的快速扩张、SHEIN希音的快时尚、雷军造车等。而这些问题,以「五维思维」解读,一切就合理起来。
3、新商业的「五维思维」——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图片来自《底层逻辑2》
1)、零维(战术维):「即是把当下做到极致,美好自然呈现」
零维在几何学上的一个点。守着一个点,不论外界如何变化,只专注手头的事,专注自已的分工,将术业有专攻的理念发挥至极致,成为战术高手小队,或成为“匠人”。
2)、一维(战略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一维,在几何学上就是一条线: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
零维是战术维,一维是战略维。所谓战略就是说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就是要设立一个目标,想办法到达,当然如何到达,或者选择哪条路到达,那就是找到更适合自己的。
如何选择合适?这就是战略思考。战略,听上去很厉害,可是,还只是一维。
3)、二维(模式维):「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二维在几何学上就是一个面。一个面,有长度也有宽度。当你在二维世界里思考时,就开始有了“全局观”。以模式实现商业创新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早期的支付宝,现在共享单车,共享出租,共享办公。
4)、三维(创新维):「颠覆式创新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零维是战术维,一维是战略维,二维是模式维,那么,三维呢?三维是创新维。
三维,在几何学上是一个体。体,有长度,有宽度,也有高度。
商业世界也是一样,一旦真正有了颠覆式技术,传统商业模式就会被颠覆。比如今日头条的信息找人,抖音的内容找人。这样在这种颠覆下,曾经的百度搜索,传统电商才会被颠覆。
5)、四维(时间维):「原因通常不在结果附近」
四维是时间维。四维,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是无法展示的,需要你动用抽象思维。
桌上有一个苹果,二维视角,看到一个面;三维视角,看到整个苹果。而从四维视角,你可以沿着时间轴,往回推测出这个苹果从一粒种子到长成一棵树,到开花结果,到被采摘送进超市,再到摆在桌子上的过程;沿着时间轴的思考,这就是第四维思考。
商业实践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时间轴的重要性。很多创业者喜欢学习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将人家现在的管理和经营理念当做圣典,岂不知他们今天的做法是从十几年前或几十年前发展进化而来的,现在管理理念也许只适合现在的他们,而当下的创业者完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可以不顾时间差去学习呢?
所以,研究商业世界,一定要懂得给万物加上时间维。一旦加上时间维,你就会看到隐藏在成败背后的各种周期,比如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技术发展周期等等。万物皆有周期。
6)五维(概率维):「正确的事情,重复做」
五维与四维一样,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也是无法展示的,你需要动用比四维更多的抽象思维,才能理解五维的商业视角。
你可能听过一句话:“永远都要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因为结果不撒谎。”乍一听,这句话很有道理,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句话并不正确,甚至“有毒”,因为它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概率。
或者宏观上称为运气、所谓运气,也就是你坚持正确的事情反复做,不断增加成功概率。你只要坚持“正确的事情重复做”,天不帮你,概率也会帮你!


什么是「战略」,如何制定战略?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刘润将战略大师明兹伯格的战略“大象”,以更加形象有趣的方法表达出来,并以人们前往森林寻找「战略大象」来比喻寻找战略:
  • 设计派的蜘蛛。蜘蛛专心编织自己的网,等待着飞虫落下来。

  • 计划派的松鼠。松鼠在树间跑来跑去,收集资源为未来的日子做打算。

  • 定位派的水牛。水牛稳稳躺在水里,它在森林这么多选择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树丛中藏着企业家派的狼群。狼群死死盯着目标,绝不放弃。

  • 认知派的猫头鹰。猫头鹰把一切看在眼里,说你们这些无知的动物,受认知和眼界所限,看到的都是幻象。

  • 学习派的猴子。猴子们嬉戏玩闹,模仿学习对方的动作,一步一步成长。

  • 权力派的狮子。狮子们在想,等会抓到的猎物,应该怎么分?

  • 文化派的孔雀。孔雀与世无争,从未转移过焦点,只关心自己是不是漂亮。

  • 环境派的鸵鸟。鸵鸟的心态,是相信世界会选择最合适的动物活下来。

  • 结构派的变色龙。变色龙善于变化,能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人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头「战略大象」?大象在哪里?
森林里面,没有大象,整片森林,就是战略的大象。里面遇到的每一种动物,都是一种战略的方向。

▲图片来自《胜算》
最终,刘润给出了4个“战略”洞见:
  • 1)因为人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家的认知水平,因此,战略形成是心智的过程,依据认知水平做出的决策。

  • 2)不是预想战略,而是识别战略。不断反思,拔除有害种子,好种子自然繁衍和蔓延。所以战略形成是涌现的过程,当下做到极致,美好自然发生。

  • 3)企业在“物竞”,战略在“天择”。战略形成是适应性过程,战略选择的了你。

  • 4)没有先进的战略,只有合适的战略。战略形成是变革的过程,时间不同,战略不同。

品牌猿借此处送有关「战略」的9条干货。
1、德鲁克说:战略不是研究未来做什么,而是研究现在做什么才有未来!
简单理解就是,现在不是由过去决定的,而是由未来决定的,因此你要关注“未来的可能性”,而不是“过去的延长线”。
2、战略,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
人们认为聚焦专注等于对自己需要重视的东西说「是」,这是一般人的想法。聚焦其实意味着对成百上千个好点子说「不」,精挑细选,并专注。
浓缩后就得到乔布斯的战略思维:战略的本质是取舍,是聚焦。
小公司和创业者也得有战略,因为你必须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此时制定战略就是在你的能力、资源和目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3、战略是一头“成长”的大象。by明茨伯格
战略是一头“大象”,而我们的认知就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感受这头“大象”。这不仅因为视角,而且“大象”本身也在不断成长。
4、战略需要动态更新的。
在每一个不同时间点,都应该「有」不同的战略,把时间轴加入思考当中。
换句话说,一边制定一边实行也许是好战略,特别是当下这个不确定不安定复杂的时代。就如丘吉尔所说,战略是调整计划以适应变化的艺术。
5、认知的边界决定了你战略的格局。
「制定」战略是一个创始人学习和认知升级的过程,假如认知没有升级,战略的可选择项也就那几个。
这就是张一鸣的战略思维。他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认知比选择更重要。或者说,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战略,来自于领导者或创业者远超他人的认知!
6、创业者的战略包括三部分:科学的+艺术的+「手艺的」。
一个创业者最终形成的战略,其实包含三个部分,既有科学的部分,就是有规律;也有艺术的部分,就是创造的部分;但是还有第三个部分,就是手艺。——曾鸣

那么,什么什么是「手艺」?——就是天天做,认真做,重复做,然后积累出来的认知。
7、“逃跑” 是最有效的生存战略。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从战略角度来说,知道没有胜算时,为了将损失最小化而迅速撤退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8、「活下来」不是战略,那是目标!
9、将「创新」作为战略的核心考量要素,永远不会错!

相关阅读&扩展阅读

说到认知升级,不得不说四位领军人物:罗振宇、吴晓波、吴声和刘润,他们每年的跨年演讲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去听。
听这类演讲的心态应该是:不是学知识,不是被感动,不是被醍醐灌顶,不是看他们为谁站台,而在于——某个故事,某个创新,某个新逻辑,某个新理论,能不能帮你打开某扇门的缝,对你有所启发,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画面。
再送大家三个听年度演讲的正确姿势:
  • 角度1——「词语」是思维形式的外显,使用新的词语描述和解读世界,是打开新的视角和视野的一种方法;不进入意义认同的话语体系,就无法进入全新的商业价值体系。唯此方能理解,为什么任正非用「熵减」,张瑞敏用「生态进化」,王兴用「无限游戏」,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张一鸣用「演绎法」重新解读世界。
  • 角度2——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他生命的主题一直是为探索的头脑「开门」并引导学生入门;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叫“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尽管老罗同志无法成为我们的大师和师傅,但是为大家开条缝的能力还是有的。
  • 角度3——想象一下,每年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把过去1年发生的事情和新思维,梳理好,以他们全新逻辑展现给公众,还是免费的,为什么不讨论汲取了什么而却跟着乌合之众们哭喊呢?——“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 。
另外,那些从不思考没有深度只是简单搬运认知破局类的课程就别去听了,5分钟都不值得浪费!


精研每一种创新力量
解构每一个创新品牌
习得每一次创新感动

品牌猿创
新商业生态的窥探者! 品牌主理人,20年专注品牌创新与进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