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教师简介】
黄平平,女,1981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泉州市“教 坛新秀”,泉州市骨干教师,泉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福建省普通话水平测试 员。曾获得全国“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级优课;福建省微课程设计比 赛一等奖,福建省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市教师素养展示、优质课、说课等比 赛一等奖;多篇论文在CN刊物发表;主持并参与多个省级课题。执教25年来, 追求“扎实、灵动、素美”的课堂教学风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及教学重难点解析
《这儿真美》是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本单元人文主题是“祖国河山”,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读写要素关联度极高。单元编排的内容环环相扣,系统性强,形成读写闭环:课文《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景,由美及爱,激发学生爱家乡、爱河山、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次习作打下情感基础;课文提供了多处典型的总分(或总分总)段落表达,文后安排了指向写景文章阅读理解和语言积累的练习题,并编排了写景小练笔,为本次习作表达做了充分铺垫;通过习作表达,家乡美、山河美、祖国美的情感体验更加真切。
单元内容为本次习作做了充分准备,本次习作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活动支架,具体包括:
1.提供交际语境。
习作前提出“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吧”,习作后要求“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你发现的美景”,强调交际功能,加强读者意识,唤起学生表达兴趣。
2.呈现丰富例子。
第一部分列举“花园、果园、田野、小河……”以常见地点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寻找身边的观察对象,第二部分习作要求列举三个起始句,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达“一个意思”,即学习关键句的写法。列举三组新学词语,供学生直接选用,也启发学生自主运用已积累的合适的词语。
而插图,呼应前文提到的常见地点,也是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资源。
3.指导全面具体。
写前指导学生从“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两个角度细致观察,写时从围绕一个意思、运用新学词语两个要点着力,写后从自读修改、朗读分享两个层次提升。习作全程指导明确而具体。
将本次习作置于第六单元中横向考量后,再综合全套教材纵向比较,更能精准把握本次习作的教学重难点。
1.观察是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本次习作紧接在全套教材的第一个习作单元(单元主题:留心观察)之后,观察内容为美景地点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的。本次习作承接第一个习作单元,继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进一步加强“五感”观察法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后续习作夯实基础。
2.写清楚,是本次习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要求指出:观察周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 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全套教材共编排了五次写景习作,分别编排在三至五年级,具体包括三上《这儿真美》、四上《推荐一个好地方》、四下《我 游览过的地方》、五上《我最喜爱的季节》、五下《 即景》。“写清楚”作为第二学段习作学习的核心目标,贯穿于三四年级30次专项习作训练中。本次习作是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写景专项练习,属于“起步”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是本次习作教学重难点,重在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运用新学的词语,从 “有些什么”和“什么样子”两个方面写清楚并向他人介绍身边的一处美景,让读者能看得明白、留下印象。
(二)学情分析与指导策略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初始年段。在本次习作前,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如下:
一至三年级已精读课内写景文13篇,二年级专门写话训练7次,随课写话练习4次,三年级已完成习作训练5次,在本单元阅读中完成高关联度写景小练笔2次,学生具有初步读写储备;在本册第三单元学习使用三种修改符号,具有粗浅的修改明显错误的经验;在第五单元初步学习观察方法,了解并具有基本的观察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困难和问题:
1.观察:未能留心观察时,较难发现身边的美景,导致选材困难;细致观察时面面俱到,不懂得根据不同景物的特点综合运用多感官观察,使自己的观察更扎实、更深入。
2.表达:只罗列观察的景物,没能写清楚景物的样子,景物呈现可能存在跳跃性;可能出现错别字、词语运用意识不强或句子表达不够通顺。
针对学情,通过用实教材、用“活”教材来突破:
1.单元课文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如何发现美、观察美和表达美。
2.本次习作设计了情境化课前观察分享记录单,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学习记录。
3.课堂指导强调交际功能,以加强读者意识为突破口,通过“美景分享会”,激发学生表达与交流的热情;以校园的一处美景为例,让学生经历真实充分的课堂动笔实践,在学生成品习作中发现问题、找准起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交流中习得方法,提升习作表达能力;同时,通过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媒介语言相结合,人智与数智相结合,激发表达与交流的新灵感,生成表达与交流的新体验。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处美景,乐于向别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习作。
2.能围绕一个意思,主动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写下自己观察的美景(以校园某处为例)。
3.能朗读自己的习作并用修改符号修改错别字或“拼音字”,提高朗读和修改习作的能力。
4.介绍一处美景,分享自己的发现,感受景色美、环境美、生活美,培育审美体验能力和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
学生课前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方案完成相应预习任务。
教师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课堂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发布习作任务,多感官观察发现美
1.揭示习作课题,初读教科书,明确本次习作任务。
2.创设分享会情境,交流选材:你准备介绍身边的哪一处美景?向谁介绍?
3.以校园某一处为例,结合第五单元的学习经验,分享多感官观察所得。
4.结合课前观察单和美景照片,现场二次观察,同桌互相分享观察所得。
【设计意图:强化读者意识,创设分享情境,激发分享热情,在分享中感受生活美好;链接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引导留心观察、多感官观察、细致观察发现美,为习作做铺垫。】
(二)明确习作要求,写评结合表达美
1.梳理写法。
(1)再读教科书,明晰习作要求:围绕一个意思写。
(2)借用教科书例子,学习用关键句表达一个意思。
2.动笔练写。
3.朗读检查,运用修改符号修改错别字。
4.多向互评。
(1)集体欣赏典型习作,建构习作评价标准。
(2)引入课文典型片段,优化语言表达。
【设计意图:聚焦写法迁移,通过链接教材明确习作要求;结合动笔练写、多向互评环节,确保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不断调整,伴随学习过程习得习作方法,建构评价标准。】
(三)AI赋能创意表达,自改互荐分享美
1.自查自改。
2.组内分享,推荐好作品。
3.集体共赏。
(1)小作者朗读分享作品。
(2)共赏AI美文,交流借鉴。
(3)同质习作创意展示。
【设计意图:自主查改与合作推荐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回归分享会情境,引入AI智能分享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学习体验,享受习作的乐趣。】
(四)主题升华情育人,活动延伸传播美
1.紧扣单元主题,小结升华。
2.活动延伸,布置工整眷抄与共享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紧扣单元主题进行小结,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深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布置美文共享任务,不仅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的分享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将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和审美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