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学生对习作的感兴趣程度普遍不高,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其对作文的喜爱程度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普遍是应教师的要求完成习作,其自主写作的意识不强,加上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课外阅读量匮乏,导致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较少,造成了学生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写不出真情实感等问题。于是,仿照作文、编造作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组块教学“注重个性化的解读和感悟,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信息组块”。受年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小学生对许多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但教师不能因此否认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独特感受,使学生的习作热情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作文教学难,原因之一在于作文指导。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作文的指导方法较为单一。如部分教师只会“讲要求,讲范文,讲细节”,告诉学生“写人,就是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的描写;写景,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注重写作顺序;写想象作文,那就需要想象丰富,且符合常理”。学生看似学会了,但其实无从下笔。针对以上情况,薛法根借组块教学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指导法”,即用提问的方式,就每个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一个个地追问,将写作文的具体方法、策略融合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有层次、有坡度地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这种“问题指导法”将写作化繁为简,让学生对作文不再有畏惧心理,值得教师学习。
当前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死板。组块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相沟通交流。在互评阶段,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从而更好地学习写作。
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 即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教材中明确了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在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写下观察所得,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且要按顺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本次习作属于写景记叙文,其重点在于描写景物。这类记叙文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三、四年级均有接触。但这次的作文要求学生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这无疑比之前的作文要求更高,这其实也是教材内容呈螺旋形上升的一个表现。在写这类记叙文时,学生要注意借助联想和想象,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使得文章的思路开阔,描写更加惟妙惟肖。当然,写景记叙文不仅只是单纯地描绘景物,还要借景抒情,正所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达到一种融会贯通的境界。
薛法根主张“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基于此,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最具生长价值的核心目标,以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本次习作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明确同一个景物有不同方面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写观察所得,重点写出景物的变化,把题目补充完整;
3.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阶段水平,寻找适合学生生长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前特别设计了预习单,旨在了解学生在本次作文中已经掌握的内容和存疑点。本次预习单共分成三部分,其中前两部分应在课前由学生完成,第三部分是在课上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当堂完成。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它的动态变化,根据当时观察所得填写记录单(见表1)
3.请你根据自己所观察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个片段,重点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通过检查预习单,笔者了解到,此次作文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观察、了解不透彻;
2.对“即景”理解不到位,写景时出现了移步换景的现象;
3.题目拟定不合理,比如有的学生拟题“大雁即景”“水杉即景”;
4.观察顺序体现得不够明确,没有使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体现观察顺序;5.景物变化较单一,不够多面化。同一个景物,观察角度、观察时间等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关注到景物一个方面的变化点,观察角度不够全面。
1. 环节一:开门见山,释题拟题
教学伊始,笔者直接以题目导入,指出此篇作文是写景作文,并带领学生明确“即景”的意思,让学生辨别此次作文和以往写景作文的不同,知道这次习作中的“景”是“即景”,要写出景物短时间内的变化。随后,笔者又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习作提示明确此次半命题作文中可以补全的内容,以此更清晰地理解本次习作的内容。
在此环节,笔者还基于习作预习单中发现的问题,帮助学生一一进行解答,如针对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观察、了解不透彻的问题,通过组图呈现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深化学生对概念的了解;针对“即景”的概念理解不透彻以及题目拟定不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不合理的题目进行探讨,以找到一个更合适的题目。
习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自改、互改、集体评议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修改。教师可以选取一篇典型的作文,进行讲评。如笔者选取了一位学生写的《夏雨即景》进行集体评议。
学生习作片段:南方夏季的雨,总是来去匆匆。你看,雨轻轻柔柔地飘洒着,如丝线,如绣花针,天地浸润在一片雨雾中。慢慢地,雨大了,雨雾变成了雨帘。你听,啪啪啪,那是雨点打在窗户上弹出的有力乐章;哒哒哒,那是雨滴落在水坑中跳动的音符。不一会儿,整个房子都被笼罩在水雾之中。刚刚还倔强地挺直腰板的小花此时早已耷拉着脑袋。路上,行人的脚步也更加匆匆,从高处看,像是一把把五颜六色的小伞在互相追逐。针对此习作,笔者先做出了积极的点评:“此作文时间顺序较突出,较好地写出了雨中景物的变化,还抓住了雨的形状、声音。”接着再抛出问题:“这篇习作将时间顺序和景物变化这两点都较好地呈现了出来,是不是就说明该作文就没问题了呢?”开始,学生有点愕然,直到看到该作文的题目《夏雨即景》,才恍然大悟,发现小作者虽然指出了夏雨的特点是“来去匆匆”,但文中具体写到雨时却没有体现出“来去匆匆”的特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了写景还要时刻关注景物的特点,想象联想必不可少,但不能胡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