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教育   2025-02-05 07:03   山东  

书香里的家风

我家祖辈以务农为生,到我这一代才出了两个大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待书籍却始终怀着敬畏之心。

家中姐弟三人,长姐因家庭贫困,未能进入大学。可她却十分珍视书本,始终不放弃学习。小时候,我们兄弟两个不懂事,曾撕坏姐姐珍贵的学习资料。被父亲发现后,把我们绑在木梯上狠狠教训了一番。一顿暴打后,弟弟那撕心裂肺的声音甚至引来了村里人的围观。从此,家里再也没有人损坏过一本书、丢弃过一张纸。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慢慢成了我家的家风,也成为我们兄弟姐妹心中的无形约束。

时至今日,父母仍保留着我从小学到博士阶段的所有课本和笔记。那些书本一路跟随我们,从老屋搬到新屋、从农村带到城里。我曾劝父母卖掉那些过时的、用不上的书,父亲却一声不吭地将它们仔细收起。父亲的坚持让我明白,书籍在他心里早已超越了实用价值,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作者近照

我自己亦不例外。在大学时代,我便怀揣着一个梦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其中定要包含一个书房。那书房里,会整齐排列着我的书籍,展示我发表的每一篇文章,以及我用镜头捕捉下的人生美好瞬间。我想,唯有在这样的空间里,我的心灵方能收获至深的满足与宁静。踏入职场后,我终于实现了买房的愿望。而我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规划我心中理想书房的模样。我把书房当成我生命中最为眷恋的避风港,成为我愿意长久驻足、沉浸思绪的圣地。

家风就是这样,浸透心灵的角落,然后融入生活的每个细微之处。儿时有位朋友,据说他的祖上曾因喝酒误了一件大事,甚至因此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从此以后,他们家的家风就是不喝酒、不抽烟。他的爷爷坚守这个规矩,也不准他父亲打破这个规矩,于是他也自然地延续了下来。这种传承虽小,却像春风化雨,悄然滋润着每一代人。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像我们这样普通的家庭,也会有“家风”的传承。但回过头来看,真正的家风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却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人。从不撕书到爱藏书,这些点滴的家风看似微不足道,却成了我们家庭最珍贵的传承。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家风就像这“本”,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根基、延续的基础。在我们家,书籍承载着这份重量,托举着我们不断走向更远的地方。■

本文来源 |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25年1月号

编辑 | 田小妹

复审 | 徐臻

终审 | 梦慈

老年教育读者微信群成立啦

赶快加入我们吧~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

发送所在老年大学+姓名

点击下图订阅

《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杂志创建于1984年,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目前有上旬刊“长者家园”、中旬刊“老年大学”、下旬刊“书画艺术”三个版本。刊物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和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已成为老年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老年人的良朋益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