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日子过好,需不需要精打细算?

教育   2025-01-17 17:12   山东  
父亲的算盘
□韩伟定


想起父亲,眼前不由自主浮现出一把算盘。紫红的花梨木,围合成长方形的精致框架。父亲对这把算盘爱不释手,每天有空就要操练一下。他打起算盘来手指翻飞,加减乘除统揽手下。我家兄弟姐妹5个,母亲是家庭主妇,全家老少的生活,仅靠父亲一人的微薄薪水。日子虽然清贫,但省吃俭用也微有积蓄,父亲总是迫不及待将其存入银行。他挑选银行十分苛刻,既要信誉好、又要利息高。一家家细细揣摩,反复比较,才肯存入。
记得与父亲同去银行取存款,那时还没有电脑。父亲递上存款单,柜员翻开账页算利息。父亲看到单子上的本息,马上张口说:“你这账算错了,不是这个数。”接着把自己算好的金额递给他看。柜员看上去40多岁,对自己的专业十分自信,客气地对父亲说:“老师傅,我是多年的老员工了,一年算到头,这账是不会算错的。”父亲双眉一皱,斩钉截铁地说:“我在家算过,不是你算的这个数。”二人各执己见,相持不下。
此事惊动了银行的领导,问清事由后,领导亲自核对,数字竟与父亲算的分毫不差。不由得翘起大拇指,连声称赞说:“老师傅,你的算盘功夫真厉害,我们员工还比不上你”。直到此时,父亲一张长满皱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对于储蓄存单的到期日子,父亲记得非常清楚。到期日那天,取款是头等大事,不管严寒酷暑,一定会准时取出,再转存定期存款。他对我们说,存单过期后这些日子,是按活期利率计息的。到期不取,可要吃大亏。
父亲自己的生活十分俭朴,平时在单位食堂只吃最便宜的蔬菜,很少开荤。买衣服只买二手旧衣,还说衣服旧一点没关系,只要能保暖就好。可他对子女却有求必应,90年代我们要买房,5个子女每户都需要好几千元钱。父亲把自己多年的积蓄,一股脑儿取出好几万,为我们每一家付了购房款。要知道二十多年前的几万元,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可是天文数字。直到那时,我们才懂得父亲那把算盘的厉害。
父亲品行端正,公私分明。母亲没有养老保险,想借用他的医保卡配药,父亲绝不允许,毫无“人情”。自己体检查出肺癌晚期,竟不愿意花费国家医药费住院治疗。邻居都说,像父亲这样一心想着国家的人少见啊。是啊!父亲的心中有一把“算盘”,国家利益的账,他算得格外精准。
父亲的一生,是精打细算的一生。他的心里装的是国家、是家庭、是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他的人品是留给我们兄妹最珍贵的精神遗产。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多年,如今我也是退休多年的耄耋老人了。每次想起父亲的算盘,眼前就会不由自主浮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似乎隐约看见他拨动算盘的姿态,那一个个圆圆的算盘珠,珠珠彰显着慈父的崇高品德,时时指引着我的人生之路……■


《老年教育 长者家园》投稿邮箱:
zglnjy@sina.com

本文摘自《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24年12月号
点击下图订阅

编辑 | 米茵
复审 | 徐臻
终审 | 梦慈

老年教育读者微信群成立啦

赶快加入我们吧~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

发送所在老年大学+姓名

点击下图订阅

《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杂志创建于1984年,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目前有上旬刊“长者家园”、中旬刊“老年大学”、下旬刊“书画艺术”三个版本。刊物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和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已成为老年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老年人的良朋益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