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

教育   2025-01-13 17:01   山东  

老年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

□周 苗



内容摘要



本文从老年教育教材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应开发符合老年教育培养目标的新形态教材。文章通过对老年教育新形态教材的概念界定和类型、老年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与分析了新形态教材的建设路径,以期为全国老年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提供借鉴参考,持续推动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



老年教育  新形态教材  老年大学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尽管近几年中老协积极组织编写出版全国统编教材,各省市老年大学也在积极开发出版教材和校本教材,但相比其他阶段教育,老年教育材料还是亟须加强与改进。

一、老年教育教材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目前老年教育教材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当前老年教育教材主要存在教材设计缺乏老年教育特色、教材形式单一及立体化程度低、教材使用率低等问题。

(一)教材设计缺乏老年教育特色

老年教育教材与普通教材的最大区别应该是突出老年教育的特色。老年学员已具备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知识体系,他们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同时也伴随着年龄所带来的视力、体力问题。老年学员的学习动机纯粹,都是从自身爱好和需求出发选择课程。在编写老年教育教材时,教材的内容选择及编写体例应符合老年学员的学习所需与阅读习惯,切合老年群体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征。许多教材在编写时沿用了普通教育的教材编写模式,没有突出老年教育特色,存在一些不利于老年学员学习的因素,如教材字号偏小,排版过于紧凑,不利于老年群体阅读;教材过于注重专业性与系统性,延续了学科本位的教材模式,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对老年学员来说理解难度较大;教材太厚,不便于老年学员携带等。

(二)教材形式单一且立体化程度低

目前普遍使用的传统纸质教材虽然能够自成体系,但形式形态单一,教材一旦成型后就难以修改和调整,缺乏灵活性,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同时,传统纸质教材在表达形式上以文字叙述为主,图片呈现为辅,稍显枯燥无趣,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老年教育教学体系。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无数便利,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数字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收取信息、日常阅读的主要渠道。在各类软件、各大网络平台的刺激下,老年学员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逐步加强,对于网络课件、电子教案等信息化教学资源接受度逐渐提高,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老年教育教材立体化开发中已具备一定基础。但老年大学教材仍以纸质为主,信息化教学程度不高,立体化程度低,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

(三)教材使用率较低

目前的老年大学教材是按照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忽略了老年学员的认知特征和培养目标,有些教材与实际结合不紧,语言表述过于学术,使得老年学员难以理解,对教材兴趣不浓,导致教材的使用率较低。

二、老年教育新形态教材的概念界定和类型

《“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曾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新形态教材,组织院校和行业企业等联合开发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新形态教材是一种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对多种数字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为教学活动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的教学材料,是一种从内在形态到外在形态、从功能到使用方式都全面革新升级的教材体系,具有集成性、融合性、交互性和发展性四个主要特征。新形态教材主要包括融媒体教材、活页式教材和手册式教材等。

(一)融媒体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逐步融入传统教材,融媒体教材应运而生。融媒体教材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VR/AR技术、虚拟仿真和二维码等技术,将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教学资源库和在线课程等资源融合,精准服务教育教学的教材新形态,是当前最为广泛的一种教材类型。老年大学的各类课程都适用此类型教材,智能手机、计算机、摄影课程是与融媒体教材适配度最高的课程,此外声乐、器乐、舞蹈、外语等课程也可通过二维码实现音视频教材和纸质教材的高度融合。

(二)活页式教材

“活页”的含义不限于外在的装订方式,其本质含义是指教材内容的选取、组织逻辑及呈现。活页式教材的内容设计需要结合老年教育的类型特征,对接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将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等进行有机融合,构建模块化的教学单元,不仅能使教材编排更为灵活和多样,还能有利于开展以学员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满足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书法、绘画、舞蹈、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课程适用此类教材。

(三)手册式教材

手册式教材多用于职业教育,是指参照企业的生产操作指导手册设计教材结构、编写教材内容,出发点更倾向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操作性流程。在老年教育领域可以运用在实操类课程中,对实操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加工,体现操作规范性、标准化和专业性等元素,将其转化为具有科学性、普遍性和教育性的专业技能知识和实操方法的教学内容。手册式教材立足于指导学员在实操环境中的学习和实操练习,按照实操过程的任务分解,将理论知识、学习任务、自我评价、总结反思及延伸拓展等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烹饪、插花、绒线编织、家庭应急救护、母婴护理等课程教材皆适合此类型教材。

三、老年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价值

老年教育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对象学习需求的独特性而成为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老年教育以培养老年人为教育目标,除要满足老年群体自我发展的需求外,还要践行“积极老龄化”,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融媒体”“活页式”“手册式”教材作为新形态教材的三种类型能展现出以老为本、为老服务的老年教育类型特征,是老年教育教学规律的内在体现。

(一)融媒体教材建设的价值

融媒体教材不仅能充分利用不同媒体的优势多元化展示教材内容,还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声乐教材中,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欣赏所学歌曲的各种版本范唱、原调或降调的伴奏带、难点讲解等,学员在家也可学歌曲,展现了融媒体教材的实用性和便捷性。融媒体教材得益于视频讲解能以二维码形式插入教材,使文字篇幅及图片数量大量减少,从而明显降低了教材成本,轻便的教材更便于学员携带。

(二)活页式教材建设的价值

活页式教材能依据专业发展情况及当下流行情况对教材进行单独更新和优化组合,解决了传统教材修订更新不及时、不能快速反映新知识、新技能、新潮流的问题。例如:在虎年春晚,源自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青绿”一出场,迅速占领各大社交媒体。趁此热潮,老年大学的课程也立刻作出调整,加入《千里江山图》作为教学内容,活页式教材便发挥其优势,为教学内容的快速调整提供支持。

(三)手册式教材建设的价值

手册式教材能更好地在实操环境下提升学员的专业规范性和实操能力。例如:《家庭应急救护》教材中,在模拟面临气道异物梗阻、开放性创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晕厥、休克、咬伤、溺水、烧烫伤、中毒、冻伤、失温、中暑等情况下,用任务式的编写体例,规范地指导救护措施,提升救护能力。

新时代呼唤新形态教材,新形态教材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自喻。新形态教材体现了老年教育特征,彰显了老年教育特色。

四、老年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路径

(一)提高对新形态教材建设的认识

对于老年教育教材建设而言,新形态教材属于新鲜事物,因此对老年教育管理者和老年教育教材编写者而言,必须认识到新形态教材建设是老年教育教材建设改革的方向与趋势。新形态教材建设与传统教材建设有较大差距,并且新形态教材建设不是“面子”工程或“帽子”工程,因而要提高对新形态教材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认清新形态教材的内涵、类型和价值,明确目标、转变思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才更好地能编写出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新形态教材。

(二)明确老年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思路

全面规划,重点突破。老年教育教材建设管理者需全面规划新形态教材建设,加强教材编写的顶层设计,统筹教材架构、教材逻辑、教材形式和教材内容,编写任务安排合理,编写人员分工明确,编写进度有序可行,形成教材建设的合力。同时,优先推进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融媒体技术手段相对成熟的专业教材编写工作,投入文字编辑和数字编辑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建成老年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示范教材,为今后新形态教材建设提供参考范例。

教材、课程建设,同步开展。在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作为核心,在老年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上勇于创新,把课程建设的成果体现在教材形态和教材内容等方面,使得老年教育教材变得更加贴合老年教育教学规律。教材形态变革须跟上课程形态变革的步伐,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及呈现形态和课程建设融为一体。在教材图文内容编写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邀请教材编写组成员录制教材配套视频,创建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不同于碎片化的短视频,视频资源依据教材目录,将整本教材内容进行详细教授,具有更强的体系性。此外,使用新形态教材的教师和学员能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在线指导、在线作业批改等功能进行互动。例如,在每节课的最后为学员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课后作业;通过班级群进行课后讨论,让师生在班级群中自由地对课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效地将课堂教学进行延续。

建用并进,动态更新。在建设新形态教材的同时,组织面向全校,甚至更大范围的专业相关教师开展师资培训,推广与共享新形态教材建设成果。师资培训主要包括对新形态教材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管理与监督以及数字教学资源的使用等。其主要目标是促进老年教育一线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为新形态教材的及时改版迭代提供意见和建议。

(三)组建多元协作新形态教材编写团队

编写团队建设是教材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老年教育相比其他类型教育有其特殊性,比如授课教师基本上为兼职教师,学校对兼职教师的约束性较低,教材建设管理难度大。兼职教师大多为一些院校退休教师和无教育学背景的能工巧匠。退休教师们虽然具有较强的教学水平,对传统纸质教材编写也较为了解,但对新形态教材却缺少了解。而无教育学背景的能工巧匠作为教材编写的主力军还是不够的,教材编写团队成员水平参差不齐,教材质量难以保证。如何组建一支新形态教材的编辑队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在发布的系列教材管理办法中强调:要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多举措培养优秀编写人才。老年教育教材编写可以通过整合兄弟老年大学、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教育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充分吸引多方面人才,组建由各单位优秀人员组成的教材编审队伍,通过共同研究、共同规划设计、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发资源和共同审核发行等协同开发老年教育新形态教材。

兄弟老年大学的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编写,能将丰富的老年教育经验转化为教材编写的老年教育特色,群策群力,共同编写,共同使用;高职院校优秀教师较强的专业性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有效确保教材开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行业企业的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能将行业企业一线的实操技能内容融入教材,体现教材的实操性和实用性;还可借助出版单位的优秀编辑,对文字编辑和版面设计进行优化,确保教材文字表述规范、准确和流畅,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和形式新颖。

(四)建立多元主体教材评价机制

为了促进新形态教材的高标准建设,建立完善有效的教材评价机制极为必要。多元主体评价机制是指让教师、学员及社会从业者共同参与评价过程,从而实现评价效益最大化。这种教材评价机制能体现教材评价的全面性与逻辑性。通过多元主体的多向反馈,不同主体间的教材评价反馈能形成一定的内在联系,有效避免单一评价机制中由于个体认知差异而产生的问题。教师、学员和社会从业者的协同参与,有利于提出更多合理化建议,形成良性、高效的信息反馈模式。可以通过线上调查问卷和线下座谈会相结合的教材评价机制,广泛地向多方主体征求意见,探索新形态教材内容与形式更新的具体途径,为新形态教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郑富芝.尺寸教材,悠悠国事——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J].人民教育,2020(3).

[2]教育部教材局党支部.加强教材建设,奠基教育强国[N].中国教育报,2017-11-29.

[3]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材建设工作综述[EB/OL].(2021-10-11)[2024-10-28].https://www.gov.cn/xinwen/2021-10/11/content_5641781.htm.

[4]高校教材育人功能持续增强,新形态教材创新发展[EB/OL].(2020-12-24)[2024-10-28].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842/mtbd/202012/t20201225_507540.html.

[5]丁喜纲.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比较与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7-71.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老年大学督导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投稿邮箱:

lnjylndx@126.com


本文摘自《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24年11月号

点击下图订阅


编辑 | 米茵
复审 | 徐臻
终审 | 梦慈

老年教育读者微信群成立啦

赶快加入我们吧~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

发送所在老年大学+姓名

点击下图订阅

《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杂志创建于1984年,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目前有上旬刊“长者家园”、中旬刊“老年大学”、下旬刊“书画艺术”三个版本。刊物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和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已成为老年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老年人的良朋益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