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的大巴车出发前,望着窗外慢悠悠飘落的雪花,我感觉困意袭来,果然没一会儿,头就砸向了大巴车的玻璃。醒来后,树上、屋顶、街道已经被大雪覆盖了,一脚踩进雪里,仿佛踩进了妈妈精心缝制的棉被,蓬松而绵软。外婆家门口,已经被提前扫出了两条小道,分别通往厨房和主厅。
顾不得去主厅放包,我像只猴子一样蹿进通往厨房的那条小道。飞奔至厨房门口,那浓郁醇香的孜然羊肉味道,如丝如缕钻进我的鼻腔。熟悉的蒸饼面香,伴随着飘出的水蒸气,不由分说地挤进来,占领我刚被肉香俘虏的感官。走进厨房,外婆正专心致志地给炉灶添火。瞧见我来了,她扔下手中的炉棍,拍拍身上的面粉,走过来拉住我的手,说:“怎么又穿这么少,快过来烤烤火。”
等到全身暖和过来,蒸饼也终于出锅了。外婆像超市里数钞票的收银员那样眼疾手快,从锅里揭下一张又一张蒸饼,每一张都薄如蝉翼、几近透明,透过面饼还可以看见外婆温柔的面庞,色若羊脂玉,微微泛着光泽。摆好以后,外婆拿刀把饼切成细丝,像从前那样,笑着为我们每人分配一碗,再铺上早已准备好的羊肉碎、淋上肉汤。
那时候,不管我们几个小孩玩得多投入,只要外婆朝着巷子一喊,我们便如归巢的小鸟,齐聚在灶台前。来不及拍打干净身上的泥巴,便迫不及待地围在外婆身边,或者踩个小板凳站在炉灶旁,眼巴巴地望着她将蒸饼切好装盘。一口下去,孜然羊肉的鲜嫩与蒸饼的筋道软糯,在齿间厮磨、交织。入口的那一刻,不管先前受了什么委屈,都会随着水蒸气、顺着烟囱的青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长大后,我们似蒲公英的种子般飘散在四方,各自奔波于繁忙的都市之中。离外婆家的炉灶越来越远,看望外婆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但我知道,外婆对我们的思念从未停歇。每一次在电话的那头,外婆都会叮嘱我们不管多忙,都要好好吃饭,顺便问问什么时候回家,她提前备好蒸饼和羊肉。
每到我们归家的日子,外婆都会早早起身钻进厨房。想到她在厨房中,用那双满是皱纹却灵巧的手,熟练地将面粉和水交融,而后反复地揉搓、醒面、擀皮、刷油,仿佛将对我们的无尽思念,都细细密密地揉进了面团里,融入每一张蒸饼之中。
吃着热气腾腾的蒸饼,看着岁月在外婆身上留下的痕迹,却少了少时的无忧无虑,蒸饼的味道深入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它时刻提醒着我,在乡下的小村子里,有一位慈祥的外婆,正用她的爱与思念,盼望着我们的归来。这份爱与守望,是我一生都无法报答的恩情,唯有更加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
■(配音:滨州市老年大学孙茜)
本文来源 |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25年1月号
编辑 | 田小妹
复审 | 徐臻
终审 | 梦慈
老年教育读者微信群成立啦
赶快加入我们吧~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
发送所在老年大学+姓名
点击下图订阅
《老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