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要不要把钱交给子女保管?

教育   2025-01-19 09:05   山东  

人到晚年,要不要把钱交给子女保管?


有人说,幸福的晚年生活要具备“四老”,即老窝、老本、老伴、老友,其中的老本便是指要有一定的养老积蓄。拥有老本不仅是老人晚年生活、看病的重要经济支撑,也是老人不必依赖子女,依然保持独立和自由的基础。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七八十岁以后,衰老导致的行动不便和认知减退可能会让老人即使有钱也“花不出去”,过去可以轻松处理的事情,比如银行取钱、超市买菜、医院买药都可能成为负担。所以,很多高龄老人晚年会选择把自己的积蓄交由子女保管,由子女全权处理自己的生活和财务。

很多做子女的也赞同这种做法,在他们看来,老人提前交代好自己的财务状况,也有利于子女为其做好养老的各种准备。

然而,也有很多老人坚决反对自己在世时把全部积蓄交给子女,因为如果子女不够孝顺,“拿了钱后对自己不闻不问”,那将会使自己的晚年陷入失控悲凉的境地。尤其是多子女家庭,钱交给哪个子女管、怎么管?处理不好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家庭矛盾。

所以,人到晚年,手里的钱到底怎么管?是攥在自己手里,还是交给子女?

看看他们怎么说

胜利油田老年大学  阎文华  关于这个话题,我个人比较赞同我们家老爷子的做法。我公公今年90周岁,有三个儿子,老大也快70岁了。自从一年前我婆婆去世后,他就做了一个决定:跟着老三一家生活,工资和房产让老三继承。但实际上老爷子身体很好,生活自理,老三只负责给他做饭、陪他住,其余的事情老人家自主安排,生活非常惬意。对于钱的管理,老伴去世后,老爷子分别给三个儿子分了一部分钱,自己手里留有一部分存款。这样,偶尔去哪个儿子家住住、过年过节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平时自己想吃什么买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主,非常自由。

江西万年县老年大学  陈火胜  我认为我们老年人的养老钱自己掌握为妥,资金分配的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不需伸手向子女要,如遇亲戚朋友家有喜事要随礼也极为方便,平时自己支出生活费用不受拘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会逐渐衰弱,我认为自己若有存款应趁自己神志清楚时尽早将存单的密码告诉子女,以防不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湖南宁乡市老干部大学  段小平  人到晚年,“养老钱”怎么管是个大事。有人觉得该交给子女,可我觉得,这钱得自己拿着。我见过不少例子,有些老人把钱交给子女后,生活就变了味。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老人,原本生活挺自在,可把钱交给儿子后,儿子对他的态度慢慢变了。老人想买点喜欢的东西,儿子却觉得浪费,处处限制。老人心里委屈,可钱在儿子手里,也没办法。这多让人难受啊!

还有一种情况,在多子女家庭,钱要是交给一个子女,其他子女可能会有意见,觉得不公平。为了这事儿,兄弟姐妹之间闹矛盾,老人夹在中间,原本平静的生活就被搅得不得安宁。

自己管钱,不是说不相信子女,而是为了自己能有个安稳的晚年。我们可以学着用新的方式管理钱财,比如用手机支付、理财。这也是一种挑战,让我们的脑子动起来,生活更有活力。而且,自己管钱能保持生活的自主性,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老年大学  高薇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人老了手里多少都会有些积蓄。如果是行动方便时,经济大权完全可以自己掌握,孩子收入少可以适当帮衬一下,但一定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养老资金,以防身体出现大问题时捉襟见肘。另外我认为在身体尚好时,一定要在健康投资和休闲娱乐方面多些支出。退休后拥有大把时间,又实现了经济自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时光,一定要好好珍惜,年轻时的梦想可以重新拾起,虽然会多出一些花费,却能够大大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有利于身心健康。

如果真感觉到身体不行了,还是要把经济权交给孩子。俗话说“父慈子孝”,如果自己的人品厚道善良,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再说了真正到身体不能自理的时候,手里攥着钱又有什么用,也只能让孩子来管理。

福建三明市老年大学  徐榴珍  我和老伴都有退休金,除了生活所需,我们把大部分钱都存进了银行,自己保管。当然,我们也没有不管孩子。前些年大儿子买房,我们主动支持他五万,他连连感谢。小儿子买车,我俩也主动给他五万,他调侃说是雪中送炭!去年孩子们主动为爷爷修坟,花费不少,我俩知道后赶紧把钱打给他俩。两个孩子也很感恩,知道父母处处替他们着想,不让他们吃一点亏。经过这些事,我俩意识到,钱攥在手里固然能带来安全感,但面对孩子有急用或大笔开销时,作为力所能及的父母应伸出援助之手,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江苏南京市秦淮老年大学  于可第  我个人认为步入老年后分为三个阶段:活力老年阶段,健康老年阶段,人生尽头阶段。七十岁以下为活力老年阶段,在这个阶段养老积蓄可以完全自己掌控,子女不应该插手。过了七十岁特别是七十五岁以后,“养老钱”管理要以自己为主、子女为辅的原则,让子女参与管理。子女参与管理主要是指对子女要交底透明,这是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因为这个阶段的老年人虽然身体健康,但已经和社会脱节了,很容易被金融诈骗。走到人生尽头的阶段,则要以子女为主、老人为辅了,并且要提前立好遗嘱,避免矛盾纠纷。

山东济南市济阳区老年大学  王天书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子女有无责任心、有无管理好老人钱财的能力。如果子女孝心满满、尊重老人的意愿、又有良好的管理钱财能力,那么把钱交给他们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子女不具备这些先决条件就不要急于把钱财交给他们。否则就会失去老人财务自主权和处置应急事件的需要。其次,老人自己的生活规划是怎样的,决定着钱财交或不交给孩子。比如自己对晚年生活是有要求有规划的,而且能够自己打理,那就不要交出,否则就会带来很多不便。再次,随着年龄增大,可以提前做一个清晰的规划,决定什么情况下把钱财移交给子女。也可通过专业律师制定一份详细的财产分配计划,以预防失去行为能力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为确保财产交接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办理手续,如遗嘱、公证、过户等。子女多的尽量要做到公平公正,避免厚此薄彼,引起不满与怨恨,破坏家庭及亲人之间的和睦和谐。

总结:从大家的来稿看,老年朋友们对这一话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养老钱还是应该拿在自己手里,由自己保管和支配。站在老人的角度,这样做确实是明智和合理的。衰老本身就是一个对生活逐渐丧失主动权的过程,“有钱傍身”则会极大增加生活的底气,尽可能减少这种“失权”的感觉。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老人对子女不信任,而且可怜天下父母心,老人们虽然说着钱要自己保管,但有需要时仍毫不吝啬地为子女各种托举,令人感动。站在子女的角度,我们应该理解老人的这种想法,在老人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尊重他们的决定和安排;平时与老人多沟通,为他们普及一些防范金融风险的知识,同时提前商量好有关养老的各种事宜。


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老年教育 长者家园》投稿邮箱:
zglnjy@sina.com

本文摘自《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24年12月号
点击下图订阅

编辑 | 米茵
复审 | 徐臻
终审 | 梦慈

老年教育读者微信群成立啦

赶快加入我们吧~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

发送所在老年大学+姓名

点击下图订阅

《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杂志创建于1984年,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目前有上旬刊“长者家园”、中旬刊“老年大学”、下旬刊“书画艺术”三个版本。刊物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和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已成为老年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老年人的良朋益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