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图片了解哦!
打开www.RENEWAL-ZONE.com了解更多
微访谈
从外滩金融中心、苏河湾中心到长风嘉佰道和豫园福佑三期,Foster + Partners涉猎的作品不仅极具话题性和关注度,也成为所在区域未来发展的一个风向标。他们的作品不囿于风格的显著性,在地性不言而喻,辨识度则融于严谨的品质细节和深层次的人性化考虑,能够以其独特的文化基因讲述着场地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
通过Foster + Partners的合伙人周砚田的讲述,我们得以了解到在Foster + Partners打造的建筑空间中,他与团队如何通过创作挥洒灵感并兼顾多重考虑,而这一切不仅是人们视线所及的内容,更是让身临其境的用户不断从中受益的细致呈现,以及对可持续发展和多方效益的有效平衡。在对中国城市更新的持续关注下,我们也不禁期待Foster + Partners带来的作品,在当前与未来的挑战之下所蕴藏的潜力。
Q
A
简称R
城屿演新
简称Z
周砚田
R
您如何看待当前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给建筑设计从业者们带来的挑战?
Z
多年前福斯特便提倡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设计,在该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政府也通过一些标准化要求积极推动这方面的实践。对于开发商而言,绿色可持续意味着相应的经济投入的增加。作为建筑设计方,我们在满足项目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探寻既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能优化成本的解决方案。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师的角色愈发关键,如何在可持续性与成本效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博懋广场 © Foster + Partners
博懋广场 © Foster + Partners
R
您参与了不同国家地区的众多标志性项目,过往的经验为新的作品带来了怎样的启发或助力?
Z
任何经验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对我而言,失败的经验同样可贵,从中反思和突破也给未来的创作带来助力。建筑师不似艺术家般天马行空地挥洒创意,不能过于理想地去描绘愿景,需要基于用户的需求去兼顾并协调多方因素,更像是一个不断在积累和沉淀中跨越前行的持证艺术家。从公共建筑到住宅设计,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因地制宜的个性化考量。我们会基于国内外多年经验的融会累积,为中国的项目植入更具创新性的设计,以达到更为理想的实际呈现。
复星艺术中心 © Foster + Partners
长风综合体 © Foster + Partners
R
您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城市更新发展的趋势?
Z
作为参与方,我们通过项目感受到了不同时期城市更新的特点。十余年前在上海外滩金融中心中,我们已尽力尊重外滩的历史,通过材料等元素表现与场地历史的联系与呼应。之后的苏河湾中心更加注重对老建筑的保护,展现出新旧的共存与融合。在位于浙江北路海宁路区域的博懋广场中,我们从项目之初便考虑对石库门肌理的保留和融入。豫园福佑三期的设计更是将上海的历史传统贯穿其中,保留了原有肌理、尺度和高度,展示出上海的起源之地。在这一项目过程中,我们会反复核对其中的每一栋历史保护建筑和值得保留的老建筑,予以保护和再利用。
苏河湾中心 摄影师©朱润资
苏河湾中心 摄影师©朱润资
苏河湾中心 摄影师©朱润资
Z
随着时间的推进,在近十余年的城市更新发展中,从政府规划部门到业主和设计师,都越来越意识到保留历史遗产的重要性,这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实现建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博懋广场 © Foster + Partners
博懋广场 © Foster + Partners
博懋广场 © Foster + Partners
R
可否为我们分享一些您参与的城市更新项目及创作感悟?
Z
豫园之于上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目前中国最为重要的商业街之一,百年以前便存在于此。作为上海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豫园福佑三期涵盖了600多栋体量精巧的商业和住宅建筑,世春堂这样有着长达四百多年前历史的建筑也藏于其中。对于其中的现状建筑,我们尽力追溯每一幢的历史,对具有保留价值的进行细致甄别。我们在整体规划中体现出对历史的充分尊重,延续了原有的尺度和肌理,让建筑和街区的多样性得到保留,在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之间找寻平衡。项目涉及的建筑如同童涵春堂、仁记珠宝银楼等,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 © Laurian Ghinitoiu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 © Laurian Ghinitoiu
Z
与仿古商业街区相比,豫园福佑三期涉及范围之广,及复杂多样性都很具开创性,打造手法也与过往的作品完全不同。我们深感业主、政府和规划各方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和多家设计机构共同参与到这个独一无二的项目中。在商业部分中,我们将118栋建筑梳理合铺为约80栋。在外滩金融中心中,我们坚持设计的统一性,但在豫园项目中,80多栋建筑各自独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掘每座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致力于为其讲述独有的故事。我们乐于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也期待为外滩这样一个中西合璧的区域融入现代的元素,为上海成为第六大时尚之都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 © Laurian Ghinitoiu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 © Laurian Ghinitoiu
R
在这一类项目过程中,如何综合考虑并实现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态等多个层面的效益?
Z
除了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先性,作为构建城市空间的参与者,我们应该意识到所传递的信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在尊重并保护历史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悉心呵护那些承载着无数记忆与意义的历史遗迹。例如在豫园福佑三期项目中,经过重新修复的玄扈台在三四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在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中,我们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特别是在地标性项目中,致力于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这一点在香港汇丰银行项目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考虑到基地是当时菲佣的一个聚集空间,我们选择打开首层,将其打造为城市广场,空间还于城市,让原有的功能得以延续。
豫园福佑三期项目 © Foster + Partners
豫园福佑三期项目 © Foster + Partners
Z
在规划项目时,我们不仅要考虑社会责任,还需兼顾文化传承。文化元素在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纵观福斯特在不同国家的项目,就能体会到不同文化背景所赋予建筑的独特灵感。此外,在经济层面,我们需明智而高效地运用资金,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投资者带来长远价值。设计自用办公楼的经验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从更全面的多元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西岑科创中心 © Foster + Partners
西岑科创中心 © Foster + Partners
Z
此外,在一些自然资源优越的项目中,我们尤为关注自然与生态层面的效益。在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青浦西岑科创中心项目中,我们就考虑到植被以及相关野生动物的因素,例如场地是否为候鸟迁徙的通道等,这对于构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长风综合体 © Foster + Partners
长风综合体 © Foster + Partners
R
您如何为项目融入前瞻性的考量以适应城市和时代的未来变化?
Z
时代与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建筑及设计也随之演变。一个项目从设计至建设完成,可能会耗时十余年。因此我们在设计时需要融入前瞻性思维,兼顾当前的使用需求和未来的变化,例如能够功能改造转换的灵活结构,或是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可持续材料,使其在未来被拆除后仍可用于新的建筑。在我们为阿勒娅王后国际机场就设计了一套模块化系统,通过预留弹性空间和模块叠加以备未来吞吐量增长之需。
阿勒娅王后国际机场 © Foster + Partners
阿勒娅王后国际机场 © Foster + Partners
阿勒娅王后国际机场 © Foster + Partners
Z
以长风综合体为例,不同于传统的商业中心,项目功能集住宅、办公空间和艺术中心在内的公共设施于一体。整个街区业态多元而富有特色,以LWP(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的模式展开。从建筑规划之初,我们就为其融入了多方面的考量,从体量布局到人性化的街区尺度,到季风风向和自然采光以及遮阳等方面。同时我们从“15分钟生活圈”的理念出发,甚至考虑到5分钟范围内的社区配套设施,为其植入补充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为此,我们在首层设计了不同特色的广场,满足社区不同年龄居民和商办空间人群的需求。对于我们来说,建筑远非人们看到的外形风格,我们会考虑到场地的独特性、城市的特点以及环境的因素,让人们在置身其中时领略到很多综合的人性化思考呈现出的内涵与魅力。
长风综合体 © Foster + Partners
长风综合体 © Foster + Partners
REARD采访团队与Foster + Partners合伙人 周砚田合影
点击卡片,关注城屿演新
一键进入城市更新的创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