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讨论宏观没有意义

财富   2024-12-08 07:30   福建  

本文转自公众号Doraemon时光机


中国的老百姓特别喜欢谈宏观叙事的大故事;

因为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宏观的大叙事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大部分的产业,跟普通的老百姓息息相关;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最大的蓄水池行业房地产,以及影响了12亿居民生活方式的互联网;

诞生了一大批的时代弄潮儿,

以至于老百姓特别喜欢活在宏大叙事里;

但是其实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个常态,在短短的20年的时间里,

一个国家只靠内部融资,没有侵略和殖民,

GDP硬生生得增长了超过10倍,家庭杠杆率从10%上升到65%

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没有经历过的历史故事;

但是这样的增长故事并不是一个常态;

中国投资者的阈值不能永远都这么高,一旦不能满足兴奋感,就自责或埋怨大环境;

日本式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并不会必然地在中国发生;

因为日本衰退的主因是产业降级,在终端消费品当中,除了汽车,日本在衰退的20年里,产业都在降级;

而中国的主要问题,是供给过剩,在过去的三年,中国的终端消费品基本没有发生显著的产业降级,只是因为供给跟不上需求,导致价格和无差别劳动的内卷;

所以如果一定要说过去的三年,宏观环境教会了我们什么:

其实就一点:

不要加杠杆把财富集中在一个行业(房地产),

居民对于经济增速的期待不可能一直跟过去一样高,

这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的;

但不是说我们的增速下去了,我们的营商和投资环境就是rubbish;

出海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不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过去三年,

大部分的企业出海能获得成功的,他们本来在国内就做得很好;

比如比亚迪,海底捞,名创优品,泡泡玛特;

大部分在海外投资获得成功的个人;

也依然在相对困难的时期,在国内拥有稳定的现金流。

一个根本不具备学习能力的学生,大概率不会换一所学校成绩就突飞猛进;

只有一个具备优秀学习能力的学生,去了更优质的教育环境,才能产生蜕变;

2022年的时候,谈大衰退是有意义的;

时代的那座山太重了,谁卖的早谁就赢了,谁躺的快,谁就活了;

2023年的时候,谈大衰退也是有意义的;

因为疫情刚放开,积极扩张和不积极扩张,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选择相信中国经济加一把油还是选择大洋彼岸的人工智能的超级赛道也是有天壤之别的;

但是到了2024年年底的时候,中国经历了三年时间的调整,最悲观的时期肯定是已经过去了;

我们在这个阶段,判断大盘和房地产整体走牛或者再出现大熊市无疑是痴人说梦;

没有产业的升级或者大市场的对接,想要时代的大潮流是不现实的;

但是出现大熊市也很难,毕竟估值已经被压到低点,货币宽松,政府化债,凭什么大家要一起抛呢?

但是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即使面对港股和中概股这么恶劣的beta

依然走出了泡泡玛特,名创优品,江南布衣,携程,拼多多

等等这些不需要有任何高科技的认知,跟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牛股;

所以从现在开始的3-5年时间里;

谈宏观的大环境真的意义不大;

因为宏观环境既不会恶劣到让努力的个体没有出头的机会;

也不可能乐观到再给我们一个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得起来的时代;

所以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

做好小的积累,做好现金流的规划,做好相对分散的资产配置;

少看宏观,多看微观;

实事求是,做好小事;

每个个体都渴望时代的大江大海;

但或许风平浪静的时代,

才更能体现个体的价值。


投资有道
价值投资文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