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一幼•园所快讯】浅秋相约,对话儿童半日生活的行与思——安吉儿童村专家入园跟班指导纪实

楼市   2024-10-22 14:08   内蒙古  



安吉儿童村#入园跟班指导#



和你一起过秋天,我的嘴角会止不住上扬。
在你的眼里我找到了童年的梦,如在秋天的园子里找到了迟暮的花。
万物都奔向秋天,只有我奔向你。
游戏中的儿童我注定奔向你,奔向你盛大启幕的秋。

十月开启,主题#回应#追随#改变课程观

在持续践行安吉游戏理念下课程改革的第三阶段里,我们将重点聚焦于游戏故事的呈现以及集体对话分享环节的组织,尝试将游戏与课程整合,延续阶段目标,注重幼儿一日生活,深化游戏解读能力,重视教研落地,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当自主之息被爱意无限延展,红十一幼鲜活的个体被看见,被真实温暖地回应,我们向孩子们、家长们敞开心扉,儿童、教师、家长,尽最大努力同盟,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对世界的体验。

为进一步推动我园自主游戏的开展与实施,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发展,近日,浙江省安吉儿童村葛玉玲、卢岩、郭嘉丽三位专家来到我园实地指导,对我园现阶段室内外自主游戏及幼儿半日生活进行观摩与反馈。










——安吉儿童村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吉儿童村课程培训讲师







一日生活中的行与思,回应游戏,追随儿童,改变课程观。实践第三阶段中,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





基于“安吉游戏”理念下的实践探索,是一条漫长的路。借由“观察—回应—追随与支持”这样一条路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去往更自由、自主的生活,和孩子们一起向着明亮的那方一直走下去。



游戏中的观察,带着好奇持续的追踪拍摄,好奇心驱使下的观察与倾听,好奇儿童的反复行为、情绪变换、在一起的趣事,活动中的发现。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两位老师带着自己对儿童行为的好奇沉浸其中,为探寻游戏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他的解决方式。






思考 复盘 一次对话 ,链接内在驱动力

在教师研训现场,郭嘉丽老师依据半日跟班情况做出反馈与指导,为教师们直观的讲述,并给出具体实践的方法:











话题一:放手与观察

“放手放的是什么?”
“当我们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自主生活的时候,我们老师做什么?
“为什么要观察?”
“怎么观察?”
“观察的作用是什么?老师......孩子......”
当我们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自主生活时,教师需要观察,用拍摄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爱与关注。观察是调整游戏环境与材料的重要依据,持续地观察幼儿的能力发展、行为表现、材料的使用、幼儿与游戏场地的互动等情况,了解幼儿的成长,关注幼儿,给予支持,进一步探索。幼儿园的课程从生活中来,从游戏中来,其实更重要的是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中来。
话题二:关于收纳

“观察的作用是什么?老师......孩子......”
“我们为什么要收纳?”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去收纳?”
“怎么支持孩子的收纳?”
支持幼儿对材料的掌控感、秩序感,为服务幼儿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回归材料投放的原则,有材料玩、分类存放、就近投放、看得见、放得回,做好标识,直观易懂。
话题三:记录呈现

“儿童做表征/记录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进行支持?”
墙面环境与幼儿形成互动,无遮挡,与自己的表征进行交流,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这是对幼儿经验交流的支持。
除了观念、态度、时间上的支持,我们还要从环境材料上来支持儿童。
环境、材料等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慢慢观察不断调整,允许儿童不即时达成某一结果的同时,也允许自己慢慢来。

卢岩老师以大三班半日跟班案例为切入点,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度对话链接:


思考一:结合班级案例,你发现有哪些环节有助于幼儿一日生活的自主发展?

思考二:园区教师一对一常规教研记录带给我们的那些启示。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课程是在他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的,就是在这样简单而平凡的一天里,我们的课程内容在孩子们的身体里缓缓流淌,关注幼儿身上发生的小事、感兴趣的话题、与同伴、材料的互动等,记录的过程,这就是教师行动个案上的实践与反思。而借助儿童发展平台生成连续观察或发现案例,带着好奇,全身心的观察幼儿的游戏,才能有机会看到语言之外的“交流”。





反思成长 学习后的思考 关于室内外自主游戏中的N次变改


立足儿童视角,优化室内外自主游戏环境布局及材料投放,我们一直在从多元化、开放性的角度思考:
1. 盘点本班室内自主游戏的现状,存在什么问题?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否可以调整,策略是什么?
2.户外区域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进行调整?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时,教师的任务都有哪些?每到一个新的区域,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游戏,教师应做哪些计划?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权力,是他们的需要,我们做到支持幼儿尽情游戏,让孩子成为本来的样子。我们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游戏现状,以年级组为单位,围坐一起共创教研模式,将场地逐个进行再次研讨,教师们各抒己见,从放手、观察儿童出发,力求知行合一,时刻追随儿童的发现。我们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让模糊的理解变得清晰,从反思外部原因走向自我反思,共研有效的实践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放下原有的观念与模式,停下来、重新聚焦,找到儿童与区域与材料互动行为背后的真问题,再为教师提供支持与赋能。
儿童村专家的跟班指导反馈指明了我们近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改进方向。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行思相随,立足实际,继续扎实推进安吉游戏理念实践。





梳理了具体的实践策略,接下来就是实践的过程!



结语
对于红十一幼的教师们而言,之所以聚在这里不仅仅是为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是为我们全面落实安吉游戏理念下的自然、游戏课程夯实基础。
五年间,我们通过学习、研讨、反思、实践的闭环过程始终贯彻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放手真正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我们看到了游戏中积极乐观、自信阳光、会探究创造......的儿童,我们惊喜地发现儿童在游戏、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和自主意识,改变的是儿童,改变的是我们。
我们审视与更新了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现阶段里重新认识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认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
一个懂儿童的教师,会蹲下身去看,去倾听儿童的想法与表达,我们越来越尊重、理解和认同孩子们的想法。“安吉游戏”理念下的自主游戏于儿童和教师而言都是互惠互利的,成就了儿童,也成就了教师。
让游戏点亮儿童的生命不再是口号,我们需要做的是,站在开端,重新回到教育的本质问题,去追问、去反思、潜心创造,把这场教育变革转换成为能量,让教师成为研究儿童的专业工作者,让每个孩子奔跑在自己的热爱里。






未完待续

......




— END —



撰稿、初审|郭思彤

编辑|付新蕊

复审|董晓飞

终审|于  颖


赤峰市红山区第十一幼儿园
发布幼儿园相关信息,展示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各项活动,家园共育,为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间搭建起一架现代化的沟通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