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众多藏品中,书画文物占据着重要位置。其数量多,便于展示,非常受观众欢迎。博物馆通过对这些书画文物的收藏、研究和展示,不仅能够让公众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风貌,还能够通过其鉴赏和阐释,加深对历史变迁和文明演进的认识和理解。为加强博物馆书画陈列展览工作,提高书画文物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助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文物报社于日前举办“馆藏经典书画欣赏与策展”线上培训课。此次培训面向文博机构工作人员,各大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社会组织相关从业者,书画、文博爱好者,培训以馆藏经典书画的欣赏与策展为主要内容,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授课。
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李凯以“对古代书画展览的几点思考”为题,围绕古代书画展览与学术研究工作的关系,藏品资源与展览的策划,展览选题、方案、文本、陈列设计、宣传、服务等十个方面内容进行探讨。在李凯看来,办展览的着眼点不应是小众精英,而是要面向大众。那么,怎样的展览才称得上是好展览?李凯借用著名画家吴冠中评价画作时的一句话来概括,即“群众点头,专家鼓掌”。观众参观一个古代书画展览,大家原有的基础是不同的,但在参观之后,都普遍感觉各自有了新的收获,此为“群众点头”;而专业工作者则体察到展览作品的遴选、叙述的逻辑结构、设计之精心,展示手段、说明文字力图贴近广大观众,同时又解读得专业而准确,此为“专家鼓掌”。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博物馆的古书画专业工作者在筹办展览的过程中,从展览内容介绍和受众群体两个角度不断地切换思考,既要考虑展览解读的专业性和准确度,又要考虑便于公众认识和了解,只有在这两个方面不懈地持续努力,所策划的展览才能不断地提升。
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裔萼以中国美术馆的国际交流展览为例,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对外传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并就如何增强中国美术走出去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裔萼认为,中国美术馆“走出去”展览大多是国家文化交流协定框架内的艺术展览交流项目;馆际交流以对等交流为模式;展品一般以馆藏为主,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艺术、书法、篆刻、摄影、民间美术等;重视中国画的对外推介,在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交流中,对中国画和书法艺术的推介更多一些,并周期性推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展的策划,裔萼总结为两条线索:一是通过艺术作品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的蓬勃生机;二是展示中国艺术本体的发展与演进,感受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造力。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汪亓以“赵孟頫书画特展”为例,结合近年来的策展工作展开探讨。他从“溯本清源——赵孟頫的艺术渊源”“书画交辉——赵孟頫的艺术成就”“松雪遗韵——赵孟頫的艺术影响”“云泥有别——赵孟頫书画辨伪”四个方面介绍了赵孟頫书画艺术及特展的主要内容。杨载《大元故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公行状》中记载,元仁宗称赵孟頫“人不及者数事”:帝王苗裔,一也;状貌昳丽,二也;博学多闻知,三也;操履纯正,四也;文词高古,五也;书画绝伦,六也;旁通佛老之旨,造诣玄微,七也。赵孟頫在《自警诗》中写道: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惟余笔研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有专家评价,“赵孟頫书画特展”环境设计清雅,可谓简明唐宋元明清书画史,使艺术爱好者得以集中欣赏赵孟頫的书画,既览其成就,又观其艺术的渊源与影响。在汪亓看来,书画展览主题主要有书画史、文物类别、艺术家、书画题材、装裱形式、馆藏文物优势六大类。在策展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几个方面:其一,要明确展览主题。其二,要以学术为坚实基础。其三,要收放有度,量体裁衣,突出亮点,轻重得宜。其四,要注重可操作性。其五,要强调多部门、多层面的协力合作。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董宝厚以“墨韵文脉——辽博馆藏书画撷珍”为题,介绍了辽宁省博物馆书画收藏的来源,并结合晋佚名《曹娥诔辞》卷、唐张旭《古诗四帖》卷、宋欧阳修《谱图序稿》、唐佚名《簪花仕女图》卷、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宋赵佶《瑞鹤图》卷等馆藏重点文物,就作品流传过程、笔墨章法、题跋落款、装裱形式、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内容分享。董宝厚认为,现存的古代书画作品大致可分为传世佳作和考古出土两种来源类型,其中大部分为传世作品。在欣赏古代书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去“读”画,而不是去“看”画。古人欣赏画作,通常是在书斋之中或书案之上,对于卷轴类作品,并不会一下子看到全部,而是缓缓打开卷轴,这种浏览方式与直接观赏完整作品的体验有所不同,会令观者产生一种时空上的变化之感。古代书画作品往往具有故事线,读画的方式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取出故事线,与艺术家在某种形式上达成共鸣。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梁育军以“霜满龛红——山西博物院藏傅山书画欣赏与策展”为题,从“谁是傅山”“初识傅山”“品读傅山”三个层次展开讲解。傅山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和书画家,一生著述颇丰,可惜所著宏论大都散失,后人整理他的诗文著作合集为《霜红龛集》等。由于当时人们对傅山书画艺术倍加推崇,因而留存下来相当数量的作品,收藏于海内外各文博机构和私人藏家手中。山西博物院是傅山作品的集中收藏地和保护地,也是研究和展示傅山作品的基地。多年来,山西博物院始终致力于傅山作品的征集、保护、研究与展示工作,也始终在探索以更新、更好的方法,向观众讲述傅山的故事。“傅山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经历了明亡清兴的历史大变局,同时也经历了中国社会、思想和学术的动荡与重建。”梁育军表示,只有沉浸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才能透过一幅幅墨迹、一页页书卷、一则则传说,真正读懂一个有血有肉、且悲且狂、亦读亦思、不趋不从的傅青主。
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薛良以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为例,从呈现客观现实、去标签化、再呈现、关照历史四个角度,分享了北京画院美术馆近些年的策展成果。薛良表示,在展览策划中,以当代观照历史,在历史叙事中,重构以往被忽视的文化主题,让历史作品活化为当下的文化认知,对当下策展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北京画院美术馆一直坚持将研究带入策展,以策展推动研究的工作方式;在办展览的过程中,注重展前研究,对艺术家的生平、师承、交游、艺术风格、脉络分期、艺术成就及影响等做详尽的梳理;对于展览作品,会进行真伪辨别,以及创作背景、艺术价值、代表性、相关信息、保存现状等内容的分析。在薛良看来,扎实的展前研究是办好展览的基础,与此同时,展后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每次展览的呈现仅是一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而持续性的发掘和思考才应是美术馆策展的常态。
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李文琪结合“翰墨载情”等三个馆藏书画陈列展览,从展览构思过程与目标、展览结构、重点展品赏析、总结与体会四个方面进行内容探讨。她在讲座中谈及的三个展览,专业性较强,在策划此类展览时,重视体系性和延续性,这是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有效办法。即使不做专题性、主题性的陈列展览,也要设立一个预期目标,按照一定规则来陈列展品,也可以选择呈现不同的维度。李文琪认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应重建阐释序列。在策展过程中,从业者要关注藏品的产生语境和使用功能,使参观者来到博物馆之后,在每个展览中都能完成一次新的“看见”之旅。
书画文物不仅是博物馆中的重要收藏对象,也是研究和展示人类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让文物活起来,在博物馆展览中挖掘书画文物的独特价值,基于馆藏经典书画的活化利用和策展实践,日益受到文博界的重视。此次“馆藏经典书画欣赏与策展”线上培训,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理论总结、互动交流等方式,讲授书画策展经验和方法,让学员在学习策展理论、方法路径以及项目管理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展览策划的各项实务与操作技能,提升学员的书画鉴赏和展览策划能力,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艺术策展专业人才提供了新方法,开拓了新路径。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