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简讯

文摘   2024-12-20 12:30   北京  

江苏兴化市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江苏省兴化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兴化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存较好,地域特色鲜明,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缤纷多彩、活态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兴化古称“昭阳”“楚水”,文脉悠远、人杰地灵,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兴化城区街巷肌理清晰、历史建筑成片,现有历史文化街区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传统村落23个,文物保护单位110处,不可移动文物119处,历史建筑11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24项。

批复要求,江苏省、泰州市及兴化市人民政府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要求,深入研究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系统开展考古调查和史料研究,厘清兴化古城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脉络,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强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编制实施好兴化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制定并严格实施保护管理规定,明确各类保护对象的清单以及保护内容、要求和责任。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摸清文物资源家底,加强文物保护,完善“先调查、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制度,重视保护城市格局和风貌管控,加强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保护;保护修复历史文化街区,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推动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充分发挥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使用价值。不得改变与名城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不得进行任何与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涉及文物的建设项目要依法履行报批程序。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对不履职尽责、保护不力,造成名城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行为,依法依规加大监督问责力度。

批复明确,江苏省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要加强对兴化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下一步,兴化将科学统筹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系,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兴化故事。

 (赵 昀)


《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复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湖北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湖北省联结东西、承接南北,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地区,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批复要求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系统活化利用,加强神农架、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唐崖土司城址等世界遗产保护,构建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

批复明确,《规划》是对湖北省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

批复强调,《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赵 昀)


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供需对接研讨会在京举办

12月18日,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供需对接研讨会在京举办。会议旨在探讨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发展现状与趋势,梳理文物“防、保、研、管、用”典型应用场景的装备供需难点,搭建工程师与文博单位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加快专用装备制造与文博事业高度融合,推动文物保护装备供需服务升级。

会议强调,要通过优化供需对接机制,确保文物保护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更加符合文博单位的实际需求,加大对文物保护装备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文物保护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文物保护装备领域的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加强文博单位与装备研发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馆藏文物保护、遗址和出土文物保护、文物考古技术、文物安全防范、文物数字化、博物馆智慧化等装备设备研发应用以及标准化保障文物保护装备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负责同志,相关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专家代表参加会议。本次研讨会由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主办,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工作平台承办。

徐秀丽


国有馆藏59541件/套一级文物完成备案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公布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备案结果并加强动态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备案工作,厘清了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基本情况,形成了国有馆藏一级文物数据库,为加强国有馆藏一级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夯实全国国有馆藏一级文物管理基础,规范馆藏文物定级备案工作,自2017年起,国家文物局持续组织开展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备案工作,重点对各地申请备案为一级的国有馆藏文物是否符合一级文物定级标准进行复核。经复核,1691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59541件/套一级文物通过复核并完成备案,1008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16500件/套文物未通过复核,暂时不予备案。
为加强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动态管理,国家文物局已将备案结果录入“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中的“藏品管理系统”,请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及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登录查看,如文物信息存在错误,确需变更的,应通过系统进行变更。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汇总形成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名录,并于2025年3月1日前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通知》强调,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应健全馆藏一级文物管理制度,加强馆藏一级文物保护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建立、完善馆藏一级文物档案,并履行备案程序。馆藏一级文物的调拨、借用、交换、修复、复制、拓印等事项,应依法依规履行审批、备案程序。在展示利用、包装运输、保护修复、盘库清点等工作中,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确保文物安全。发生馆藏一级文物丢失、损坏等安全事故的,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应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处理。
国家文物局将依托藏品管理系统常态化开展国有馆藏一级文物信息录入、定级备案、借展备案、档案更新等工作,相关文物信息将同步至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等,作为馆藏一级文物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博物馆运行评估等数据来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与数据平台建设,与国家文物局藏品管理系统互联互通,提升国有馆藏一级文物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社 文

第一批陕西省工业遗产名单正式公布
日前,根据《陕西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经推荐、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和社会公示等程序,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厅公布22处第一批陕西省工业遗产。
《办法》明确,陕西省工业遗产是指在陕西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工业遗存。陕西省工业遗产申报范围包括在省内形成的、代表工业遗产主要特征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物质遗存指作坊、车间、厂房、仓库、管理和科研场所、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和相关的生产工具、机器设备、产品及生产教育设施、生活设施、陈列室、档案等;非物质遗存指商号、生产工艺知识、原料配方、管理制度等工业文化内容。
《办法》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陕西省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工业展览馆、工业体验馆,发掘整理各类遗存,完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支持利用陕西省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打造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鼓励利用陕西省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街区、创新创业基地、影视基地、城市综合体、开放空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等,培育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创意等业态。
第一批陕西省工业遗产分别是宝鸡申新纱厂(国家工业遗产)、王石凹煤矿(国家工业遗产)、延长石油厂(国家工业遗产)、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国家工业遗产)、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蒲城长短波授时台(国家工业遗产)、定边盐场(国家工业遗产)、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国家工业遗产)、西安电影制片厂(国家工业遗产)、西凤酒厂(国家工业遗产)、大华纱厂旧址、航天九院7107厂黄牛铺三线旧址、国营615厂、陕西钢厂、原中核国营八一三厂、宝鸡钢管厂、国营惠安化工厂、安康市蚕种场、关中工具厂、澄城县尧头窑古窑址区、佳县峪口造纸厂、白水杜康酒厂、城固酒厂。
 (庞 博)

黄兴获颁首届“柯俊科技史奖”
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史学术发展,为国家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贡献,近日,首届“柯俊科技史奖”颁奖仪式在北京科技大学科举办。
柯俊院士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金属物理和冶金史学科奠基人。为彰显柯俊先生对科学技术史教育和研究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弘扬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治学、甘为人梯”至诚报国的精神,北京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于今年出资设立“柯俊科技史奖”,奖金为面向校友募集所得。该奖项面向国内科学技术史教育和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学者,每届评选1人。经评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黄兴研究员获首届“柯俊科技史奖”。
黄兴是一位青年学者,在技术史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为推动科技史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中国古代冶铁竖炉研究”实实在在地揭示了中国古代冶铁技术“为什么行”,他的“古代指南针技术实证研究”真真切切地实证了中国古代指南针技术“为什么好”,他勇于承担和挑战学术难题,下真功夫、下笨功夫、下巧功夫,探索科技史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现了青年学者的使命担当。
 (徐秀丽)

湖南博物院湘潭分馆成立
12月14日,湖南博物院湘潭分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湖南博物院湘潭分馆揭牌仪式在湘潭市博物馆举行。
湘潭市是湖南省首个“省市联动”博物馆体系改革试点市,湖南博物院湘潭分馆挂牌成立,是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型总分馆体系的开篇之笔。湖南博物院湘潭分馆将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在丰富展陈内容、强化科技赋能、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有深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新地标和有温度、有体验、有品位的城市会客厅,加快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化建设、研学教育等多领域协同发展,在探索省市文博领域深度融合发展试点中走在前列、立标打样。
本次活动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湘潭市政府主办,三方现场签署《湖南博物院湘潭分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加强博物馆改革、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湘 文

冀蒙古代文物精品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幕
12月17日,“长城两边是故乡——冀蒙古代文物精品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幕。展览由河北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主办,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呼和浩特博物院协办。
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农牧结合的早期形态”,描绘了长城地带及其以北地区农业与畜牧业交互作用的生动场景,揭示了亦农亦牧经济社会形态的自然与环境成因,以及族群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渊源。第二部分“北方民族的交流融合”,讲述了广筑长城的历史背景下,战国至隋唐时期北方民族的迁徙与交往、交流。第三部分“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展现了宋辽夏金至清代长城内外各民族的深度交融与共同繁荣。
展览通过400余件精美文物,生动再现了长城沿线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深刻体会到长城所承载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展期将持续至2025年3月31日。
 (苑潇卜

北京门头沟举行2024“京西物语”IP展示活动
日前,由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门头沟区文物事业管理所主办的京西物语文物文化宣传展示利用项目“京西物语”IP展示活动在北京潭柘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展示京西文化魅力、加强文物保护宣传为目标。
活动现场,讲解人员以一系列主题微视频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京西历史文化的变迁。展示区中,设计灵感源自京西传统文化元素的“京西物珍”文创作品琳琅满目,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图文并茂的《门头沟区撷翠绘本》,不仅描绘了门头沟的文物魅力,还展现了门头沟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工作风采;“文物游径”线路图则为文化探索爱好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京西文物的新方式。
此外,活动中还有斗拱结构拼装、文物知识问答、“京西物语”IP卡通形象人偶打卡摄影等互动设置,吸引观众踊跃参与。
 (张 楠

“安徽省少年文物诗词大会”在合肥举办
近日,由安徽省文物局主办,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安徽博物院承办的第二届“安徽省少年文物诗词大会”在合肥举办。
活动自启动以来,在安徽省16个市中小学生中掀起对于文物历史和诗词文化的学习热潮,最终优选出近100余名中小学生到合肥参加决赛活动。活动分为“探秘安博”“诗意安徽”“诗词比拼”三项内容,以文物为桥梁,以诗词为纽带,引领青少年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展示新时代少年的文化担当。
本届诗词大会增设“诗意安徽”环节,由各市代表队学员以诗词为引,向大家推介自己的家乡。学员们以诗词描绘家乡之美,以文物唤醒文化记忆,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
 (张 鹏)

四川博物院启动跨年六展 拉开新年文化盛宴序幕
12月17日、18日,“合作共赢·创享未来”四川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暨四川博物院迎新春跨年六展启动仪式在四川博物院举行。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四川省文物局负责人出席并致辞。四川省各市(州)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博物馆、科研单位、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商共议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承办,旨在推动落实“央地共建”工作任务,构建四川省文博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发展平台,为全省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川博物院迎新春跨年六展”包括“石壁丹青——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敦煌考察文物展”“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展”“传承、创新、发展——四川博物院社会教育展”“镇馆之宝系列特展:汉乐天府——四川汉代乐舞百戏艺术展”“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数字展”“锦绣中华——四川民族文化特展”六大主题展览,自12月18日起陆续开放,为广大市民游客呈上跨年文博盛筵。

此外,为充分发挥一级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人才、研究等优势,进一步落实四川省文物局关于全省中小博物馆提升试点工作要求,四川制定出台《四川省十六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大馆带小馆”中小博物馆帮扶工作倡议书》。1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将通过智力支援、业务建设、技术服务等方式,促进与深化四川省中小博物馆项目共建共享,推动解决四川省内博物馆区域分化强弱明显、总体发展偏弱的问题,促进文博事业均衡化发展,提高文博单位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系列精彩发布为扩大全省博物馆文化辐射力、促进全省博物馆创新合作提供更多新机遇。“文物活化利用——全省精品展览巡展计划”将促进更多的优秀展览在全省范围内流动,让更多市民游客领略到四川文化的魅力;“镇馆之宝”全民票选活动暨江渎文化月主题活动的发布更是拉近了群众与博物馆的距离,让群众有机会参与到博物馆文化的推广中来;《四川博物院授权手册》及“文创设计师联盟”倡议书的发布,则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素材、新规范,以激发更多创意与活力。

签约环节,四川博物院与首都博物馆、深圳美术馆、蜀道文化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永陵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将在文物研究、展览展示、文创开发、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让古老文物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

授牌环节,现场嘉宾为四川博物院资阳分院、四川博物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四川博物院张大千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四川博物院革命文物研究中心授牌。同时,四川博物院向来自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3位专家颁发特聘研究员聘书,增强博物院发展智库力量。

近年来,四川省文博系统纵深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目前,全省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457家,一级博物馆16家。“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文化体验逐步升级,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趋势,全年共开展对外交流活动37次,其中举办交流展览6项,四川博物院与法国吉美博物馆签署合作备忘录,成都博物馆、金沙博物馆与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国外文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实际行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川 文


编辑:刘子健 
校对:陈尚宇 陈颖航
审核:李文昌
监制: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文物报
《中国文物报》是国家文物局机关报、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