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延安市宝塔山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延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并于2024年11月27日经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宝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域包括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为宝塔,一般保护区以塔为中心向四周外延500米,环境风貌控制区为一般保护区外延1500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宝塔山文物和山体的义务,有权对侵占、破坏宝塔山文物和山体的违法行为进行劝阻和举报,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依法处理。《条例》强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从事下列活动:擅自在宝塔保护区内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转让、抵押宝塔山文物,将文物作为企业资产经营;擅自改变保护区内国有土地使用用途,保护区内设置固体废弃物堆放场所;未经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主管部门批准,在宝塔山禁飞区域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拍摄活动;在宝塔山从事种植、放牧等破坏植被的活动,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物品进入保护区,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条例》要求,宝塔山的基本建设和旅游发展必须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依法落实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规定,防止建设性破坏和过度商业化。应当鼓励和支持以宝塔山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宣传教育、创意产品开发、对外交流以及文物史料的搜集、整理、出版、陈列等工作,提升宝塔山作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利用宝塔开展宣传、教育、纪念或者文化等活动应当庄重严肃;瞻仰、参观、游览、直播等活动应当言行举止文明,不得庸俗化;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宝塔及所承载的革命历史文化。(庞 博)
202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办
12月5日,202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足举办。会议由大足石刻研究院主办,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大足学学术研究,共谋石窟寺保护利用。会议以大足学学术研究交流为平台,汇聚国内外石窟寺研究力量,旨在聚焦石窟寺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的难点热点,深入挖掘以石窟寺为载体的丰富文化内涵,提炼大足石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推进石窟寺文化互动和文明交流互鉴。会议聚焦大足学与中国南方石窟寺研究、全域视野下的中外石窟寺比较研究、新时代石窟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石窟寺遗产保护研究、数字信息技术与遗产保护利用等五个主题。会议收到论文110余篇,展示一批中外石窟寺比较研究的新资料新认知。近年来,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重庆市拓展对外交往、塑造文化品牌形象的重要舞台。大足石刻研究院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传承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大足石刻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交流,秉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不断完善保护体系,提升研究水平,让大足石刻在历史长河中永续传承。中国古陶瓷学会2024年年会暨邛窑学术研讨会在四川邛崃举办
近日,中国古陶瓷学会2024年年会暨邛窑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邛崃市召开。活动由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邛崃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古陶瓷学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馆和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邛崃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承办。来自文博系统、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120余位古陶瓷专家、学者参加会议,26位专家学者进行发言,分享学术研究成果。
研讨会以邛窑为中心议题,涉及邛窑的发展历史、考古历程、邛窑及瓷器研究成果,瓷器的品种、器形、纹饰、制作工艺、对外文化交流与影响,邛窑系统瓷业、馆藏邛窑瓷器、邛窑与其他瓷窑的对比研究等。此次研讨会论文集《邛窑与唐宋窑业研究》收录论文46篇,是中国古陶瓷学会历年数量较多的一次,涵盖邛窑的发展与展望、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教育功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策略、新时代邛窑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探析等内容。
为配合研讨会的举办,邛崃市博物馆举办“技融南北——古代窑业技术交流下的邛窑”特展。中国古陶瓷学会与邛崃市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建立的“中国古陶瓷学会邛窑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12月6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期间,审议《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管理办法(草案)》及《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选举办法(草案)》,开展志愿者工作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伴随着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脚步,中国博物馆志愿者事业得到长足进步,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志愿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志愿者日益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会议同期举办以“精准 高效——博物馆志愿服务体系实践和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代表围绕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介绍特色做法、实践经验、亮点案例。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将持续致力于加强和促进博物馆与博物馆、博物馆与志愿者等相互交流合作,推动彼此发展与进步。会议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单位主办,河南博物院、宁波博物院承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参会。金元钧瓷标本精品大展暨金元钧瓷文化创新研讨会在豫举办12月1日,由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钧瓷艺术工作委员会指导,河南钧瓷博物馆与禹州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承办的金元钧瓷标本精品大展暨金元钧瓷文化创新研讨会在河南钧瓷博物馆举办。
钧窑始于唐,兴于宋,盛于金元,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闻名于世。本次展览集中展示金元时期钧瓷烧制所用匣钵、典型瓷片标本和修复作品、窑炉模型150余件,对该时期钧窑天青、天蓝和窑变等经典釉色标本分区呈现。通过瓷片标本阐释钧窑的乳光釉和分相釉机理,梳理了该时期钧窑的釉色发展流变。
当天召开的文化创新研讨会旨在揭示并弘扬金元钧窑残片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通过对钧窑残片的价值探讨和集中展示,梳理金元时期钧瓷发展脉络,为探讨金元钧瓷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新路径,为当代钧瓷文化发展注入活力。活动中结合钧瓷标本所做的金元钧瓷挂屏进行展示,选取瓷片标本将金元钧瓷代表性釉色进行呈现,十枚一组集缀于金丝楠木挂屏上,让古老的钧瓷艺术以传统家具的形式走进现代生活,推动钧瓷的保护传承。
数字艺术展探寻千年古寺的前世今生
戴上VR眼镜,一处坐落在深山中的古建筑群映入眼帘,跟随住持僧人“清宝”一起踏上高耸陡峭的百级台阶,走过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一幅色彩斑斓的壁画环绕四周,令人叹为观止。这是12月7日,在清华大学建筑馆开幕的“芥子须弥·开化——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艺术展”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数字艺术影片展现的场景。高平开化寺,位于山西晋城市高平市区西北的舍利山腰上,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历代屡有修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化寺大雄宝殿内保存有北宋年间绘制的壁画88.2平方米,画中人物众多,绘制技法细腻,被誉为壁画界的“清明上河图”。2004年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生陆续对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开展详细勘察、数字化测绘、价值研究与数字艺术展示探索。为了让沉睡的国宝“活起来”“走出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路珂主持策划“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展”,获得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资助。本次展览以虚拟现实、裸眼混合现实、实物展品、动态影像和交互影像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现开化寺建筑艺术的本体价值与当代价值。展览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开化道场”介绍舍利山开化寺的环境沿革以及大雄宝殿北宋时期建筑、彩画与壁画的营造特征与丰富内涵。第二章“不解之缘”讲述清华建筑学院团队测绘与研究的方法与历程。第三章“身临其境”是“高平开化寺的奇妙旅程”数字艺术影片的第一部分,通过裸眼混合现实的方式开启开化寺大殿的沉浸式交互体验。第四章“画中天地”展现清华建筑学院团队对壁画中建筑图像的空间复原研究以及多学科协作下的数字化展示方法研究。第五章“游历须弥”是数字艺术影片的第二部分,通过虚拟现实动态影像,叩问开化寺艺术的古今意象与想象世界。展厅的设计也颇具匠心,实木制作的大殿剖面模型、悬挂在展厅上方的彩绘纹样丝带、大殿木构彩画的复原展示、3D打印的建筑微缩模型、层层呈现的壁画图案帷幔,营造出唯美的观展意境。“翎集鹭岛——第五届‘护鸟祥飞’生态文化展”在厦门市博物馆开展
为传承弘扬筼筜湖治理经验,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倡导全民爱鸟护鸟,12月6日,由厦门市博物馆与厦门市观鸟协会联合主办的“翎集鹭岛——第五届‘护鸟祥飞’生态文化展”在市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鸟主题珍贵文物73件/组,观鸟设备、标本、科普图书、“非遗”作品等展品30余件,鸟主题摄影作品108幅。展览以“人与鸟的不解之缘”为线索,通过“关关雎鸠,君子好逑”“山海新经,众鸟登栖”两大部分,穿越古今,透视中国人与鸟类息息相关的自然观、文化观;让文物说话,讲述厦门人民观鸟、识鸟、爱鸟、护鸟的鲜活故事。据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厦门地区已记录到鸟类21目79科450种,占全国鸟类记录的29.8%(450/1510),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8种。厦门是侯鸟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每年的迁徙时节,成千上万只候鸟莅临厦门栖息、越冬。时值厦门最佳观鸟季,广大观众可以走进博物馆,在文物探寻鸟的踪迹,体验全新“观鸟”方式。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专家讲座、户外观鸟、配套鸟主题摄影/美术作品展、游园活动、研学冬令营等形式多样的配套活动,寓教于乐,倡导爱鸟护鸟,共同构建人鸟谐乐的美丽家园。本次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将展至2025年3月31日。12月5日,四川省博物馆学会传媒和市场推广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暨“融媒眼中的博物馆”学术研讨会在四川遂宁市博物馆(四川宋瓷博物馆)召开。四川省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重庆博物馆学会有关领导,四川省博物馆学会传媒和市场推广专业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代表,有关媒体单位代表等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专委会2024年工作报告及2025年工作计划、《专委会管理办法》修订案、编辑出版专委会会刊等相关事项。
研讨会主旨发言环节,来自新闻、新媒体、博物馆等领域的6位代表围绕媒体融合案例、博物馆传播矩阵的搭建与运营、融媒体助力博物馆文化传承、短视频的长期传播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针对博物馆如何与文化机构共建宣传阵地、中小博物馆在融媒体背景下如何突破宣传推广瓶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专委会负责人表示,作为行业交流平台,专委会将继续强化桥梁角色,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探索宣传推广的新路径新方法,推动四川文博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