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走亲戚:防护指南来了!

学术   2025-01-30 18:08   云南  

( 正月初二 )

大年初二啦,春节的欢乐氛围正浓,走亲访友的行程满满当当!但在这热闹的背后,可千万不能对传染病掉以轻心哦,它们说不定正潜伏在周围,准备给我们的健康捣乱呢!




流感:“高烧头痛大魔王”



先来说说流感(特别是甲型流感),那可是相当“活跃”。它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症状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除了常见的咳嗽、咽痛,还伴有强烈的头痛、肌肉酸痛和高烧,体温能一下蹿到38~40 ℃。小朋友们感染后,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肠胃不适等症状。

白辰医生介绍流感防治(来源:白辰医生抖音号)

诺如:“呕吐腹泻小恶魔”



诺如病毒也来“凑热闹”。它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或者接触患者的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大人们通常会被腹泻折腾得够呛,孩子们则更多是呕吐,还总是喊着肚子疼。


禽流感:“禽类带来的神秘访客”



人感染禽流感也不容小觑。这是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引起的,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纷纷找上门来,重症患者还可能陷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境地。传染源主要来自那些病死或携带病毒的禽类,只要接触到它们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者被污染的环境物品,就有可能被感染。此外,病毒还可能通过飞沫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增加了传播的风险。


新冠:“熟悉的不速之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咽干、咽痛、咳嗽,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如何佩戴口罩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

猴痘:“远道而来的‘痘’你玩”



猴痘也得小心防范。它由猴痘病毒引发,以前主要在非洲流行,2022年后传播到了其他地区,不过目前处于低流行水平。潜伏期大概1~21天,发病时会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分泌物、渗出物,像性行为、家庭内密切接触、医疗护理接触等都是常见的方式,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环境、物品也可能被感染。

李侗曾医生介绍猴痘病毒感染防治(来源:央视)

防范小妙招



别担心病原体会“搅黄”亲朋好友的春节聚会,我们有很多防范妙招!

01

卫生“小卫士”上线
平时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赶紧用纸巾或者肘部挡住口鼻;勤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仔仔细细地揉搓双手每个部位,至少20秒,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和接触公共物品之后;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坐公交或者去医院,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把口鼻都遮得严严实实的。


02

健康生活“养成记”
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哦!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这些营养丰富的食物,让身体变得更强壮;每周至少安排3次运动,像散步、慢跑、瑜伽都很不错;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恢复;天气变化时及时添衣保暖;还要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


03

撑开疫苗“保护伞”
高危人群比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要记得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流感疫苗在流感季前接种效果好,但季中接种也有用。

04

社交场合“不踩雷”
在社交场合下更不能放松警惕。家庭聚会前,把房间通风换气,适当消消毒;买食材要挑新鲜、卫生的,处理食材时生熟分开,别使它们“混熟”了;接触动物或其环境后,马上洗手消毒;要是身体不舒服,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就别去聚餐聚会啦,赶紧去医院,还要详细告诉医生接触史,方便医生判断病情。
健康团圆才是福
春节是团圆的美好时光,让我们做好传染病预防,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继续享受这个欢乐的节日!
趣味小调查

参考来源:

1.国家疾控局官网:《关于做好2025年春节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2.中国疾控中心:2025年1月健康防护提示

3.央视网:春运开启,呼吸道传染病易多发!这份防护指南请收好

4.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收藏!口罩选择和佩戴全指南》


来源:CHTV百姓健康


医学论坛网肿瘤号
医学论坛网肿瘤发送国内外肿瘤相关的前沿资讯、学术进展、病例讨论等内容,是肿瘤医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