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FACO | 吴楠教授:肺癌围术期治疗方兴未艾,个体化精准选择是方向

学术   2024-11-07 19:08   北京  


前言

由日本临床肿瘤学会主办的“第62届日本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于10月24-26日在日本福冈隆重召开。该会议旨在推动临床肿瘤学领域的进步,促进多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楠教授采访,探讨转移性肺癌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专家简介

吴楠 教授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胸部肿瘤中心副主任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 会员委员会前任主席

  •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分会胸腔镜学组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常委、胸外科分会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学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常委

  •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委,胸外科分会常委



医脉通:近年来,围术期治疗是肺癌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能否请您介绍,目前转移性肺癌围术期药物治疗有哪些选择?临床仍有哪些尚未满足的需求?


吴楠教授


围术期治疗可根据基因分型分为驱动基因阳性和驱动基因阴性两大类。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治疗进展主要集中在EGFR突变患者的术后辅助靶向治疗。ADAURA研究结果的公布,进一步巩固了奥希替尼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地位。此外,ALINA研究的两年随访数据显示,与铂类化疗相比,阿来替尼的辅助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这一突破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并确立了阿来替尼作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当前的治疗策略以免疫治疗为主。近年来,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术后辅助免疫治疗领域。IMpower010和KEYNOTE-091等研究结果奠定了辅助免疫治疗的基础。随着多项III期研究结果的陆续公布,免疫治疗的应用范围逐步从单一的术后辅助治疗扩展至新辅助治疗,甚至涵盖了围术期新辅助与辅助阶段的全程免疫治疗。这种多模式并存的治疗策略为患者在不同阶段提供了更多选择,有望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获益。


医脉通:随着各种新型药物的出现与丰富,转移性肺癌的围术期药物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免疫治疗时代,您认为该如何对患者的围术期免疫治疗方案进行“排兵布阵”,使其获益“最大化”?


吴楠教授


近年来,在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的探索中,各种治疗方案层出不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已从最初的单药治疗逐步逐渐发展为联合治疗模式。如今,联合治疗的选择日益丰富,其中以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方案在临床应用中最为常见。此外,免疫治疗与放疗、其他免疫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等的联合应用也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深入评估。同时,一些新型药物,如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双特异性抗体,也逐渐成为新辅助治疗或围术期治疗阶段的重要研究方向。尽管这些多样化的治疗方案在早期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通过大规模的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期待未来的研究能够明确各类方案的临床获益,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医脉通:您和团队深耕于肺癌领域诊疗多年,能否请您分享,该领域中有哪些新药或临床研究新进展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对临床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围术期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应如何改善?


吴楠教授


在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我们看到了多项关于不同药物联合使用的研究报告。其中,有研究者将TROP2 ADC类药物应用于围术期治疗,初步数据显示该类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尽管这些研究目前处于II期阶段,但它们为我们展示了不同联合方案在疗效上的潜在差异,也为未来III期临床试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们还看到了国产明星药物依沃西单抗在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并展现出了出色的疗效。这一进展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新型联合治疗方案的信心,尤其是在突破传统化疗与免疫治疗联合方案的瓶颈方面。期待这些新方案能够推动围术期治疗向更高效、更高反应率的方向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除了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模式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肺癌的围术期治疗模式包括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以及全程免疫治疗等多种选择。多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治疗模式在不同的临床场景中各具优势。辅助治疗通常适用于早期手术后的患者,尤其是PD-L1高表达(≥50%)的患者群体,单药PD-L1抑制剂的免疫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而对于晚期或进展期的患者,通常会在新辅助阶段就开始接受治疗。如果患者术后能够实现完全病理缓解(pCR),是否还需要继续进行辅助免疫治疗,已成为今年多个学术会议中的热点讨论话题。从现有数据来看,尽管一些研究显示了整体人群的疗效差异,针对实现pCR的亚组患者,至少有两项荟萃分析的结果提示,术后继续进行辅助免疫治疗可能并未带来额外的获益。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和高级别证据来指导个体化治疗的选择,尤其是在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以及全程免疫治疗的应用上,以实现围术期的精准治疗。



编辑:Squid

审校:吴楠 教授

排版:Squid

执行:Squid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肿瘤科
关注医脉通肿瘤科,快速获取国内外肿瘤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