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汉语语言学之父的李方桂|“四大名旦”相聚华西坝(二)

文摘   历史   2024-10-10 17:00   四川  

作者:金开泰   

图片:邓长春   

编辑:寻宽觅窄

1942年燕京大学在成都复学,代理校长梅贻宝费了不少心思,请到陈寅恪、李方桂、肖公权、吴宓,被人们戏称为燕大的“四大名旦”,直到晚年这还认为是梅主持燕大时最重要的建树,“不但燕大学生受益,学校生辉,即是成都文风,亦且为之一振。”1943年燕大成都复学后,梅贻宝聘了李方桂为教授,被称三旦(史学家陈寅恪,英文权威吴宓)中的“梅兰芳”,在成都度过了三年,至1946年赴美。
梅贻宝在华西坝与威尔基以及五大学校长的合影;邓长春提供


李方桂 ,(1902—1987) 山西晋阳人。出生时,父正在广东肇阳罗道台的任上,老人家高兴得心花怒放。童年的李方桂快乐而富有。但1911年辛亥革命后,家庭变故,随母在北平生活,读完师大附小,直升附中。1924年清华大学医预科毕业,在医科学习了拉丁文,又选修了两三年的德文,并对此发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决定改攻语言学,赴美,选择了负盛名的密歇根大学,用了整整一年完全钻研拉丁文学,又钻研上古、中古英文,1926年以优等成绩毕业,被选为有金钥匙的Phi Beta Kappa会员。
随后进入了芝加哥大学跟随语言学名师柏克先生、布龙菲尔德先生及印第安语言专家爱德华·萨皮尔先生。一学期后萨氏便带他到加州作田野调查。1928年论文写好后又奔哈佛游学半年,读梵文佛经。回芝加哥获语言研究所语言学博士学位,漫游欧洲。1929年返国,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任研究员,迎娶了名将徐树铮之女徐樱为妻。
李方桂和妻子徐樱;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后八年他遍历中国南方,进行汉语音韵学、汉语方言学、台语及古藏语、及泰国泰语之研究。1934-1936年参与赵元任,罗常培翻译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的工作。1937年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作访问教授两年,1939年回国,继续在史语所工作,先昆明后迁李庄.陆续调查及研究非汉语言。


1943年他在成都燕大任教授,同时担任英语系主任,开设了“语言学”和“台语系研究”。最初住在陕西街27号陈寅恪家楼下,陈家迁到广益45号后,他也另迁居所,孩子入金陵大学子弟校,徐樱自荐去教英文和美术。
寒假期间李方桂带着助教陈永龄和张琨二人到理番调查,那是嘉戎语的大本营。到了岷江上游,要过汶水,水急风恶,需要过索桥,两根竹索中间铺木板,他们到时木板也被抽下了,只有脚踏竹索,手抓竹索过河,他也只有鼓足勇气过去。
在华西大学,他被中国文化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在中国文化研究所论丛上发表有《沙佛,藏汉语的元音》等论文。1944年及1946年应邀在华西边疆研究学会上发表了《有关贵州Li Ngan地区的歌》, 《嘉绒人的语言》 两次演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他在深入民族地区调查的情况,他的学生马学良记得特别清楚。1938年他带马学良在云南路南县调查彝族撒尼语。住的是一家撒尼族人家的阁楼,低矮下面又有火塘烟的弥漫,吃的是干蚕豆下饭,先生却不改其乐,与当地男女老少心心相通,感情融洽。调查从记录单词开始,重点放在记录撒尼人的语音,然后定出音位。后来发现ɑ与圆唇o并不是一个音位,于是延长时间,重新听一道 。
在成都时期他可谓“妇唱夫随”学了吹笛唱曲。夫人徐樱女士是昆曲的名票。在成都遇到了几位能唱昆曲的,组成了一个曲会,有川大的李梦雄,夫人石璞,李先生常随夫人前往,在吴作人先生来访,讨论吹笛的启发下,竟然爱上了吹笛,经过苦练,先吹熟了《思凡》的一支《诵子》,继而可以完全跟得上夫人要唱的曲子,直到85岁生病前都一直吹。
正如悼词中赞扬他:吹笛善南曲,音韵何缠绵?高歌长生殿,悲情杨玉环!1978年1983年从美两次回国讲学。1983年在各地游走后回成都,在西南民院、四川大学及锦江宾馆等作演讲,寻访陕西街燕大旧址,游历了都江堰、杜甫草堂、青城山等地。


李先生一生在语言学上成就卓著。主要反映在:
美洲印第安语的研究,1926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读研时,其指导老师是人类语言学的鼻祖Sapir,对印第安语有浓厚的兴趣,先生为他整理资料,一年内就撰写了自己的论文“沙尔西语言动词语干的研究”,成了Athabaskan语言研究的里程碑,后又亲自去调查好几种语言,写出了博士论文,以后的30年间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对印第安语系有特殊贡献。
藏语的研究,早在1933年他就发表了“藏文前缀音对于声母的影响”,1955年又发表了《唐藩会盟碑的研究》,此碑虽早有人研究过,但先生的研究超越他人之处甚多。他还研究了敦煌发现的一卷汉藏词汇。对藏族语言历史的研究有论文数篇。
侗台语研究,他对此付出的精力最多,可说是国际侗台语研究的第一人,其足迹跑遍中国的西南部,调查佩带台语方言在20种以上,引用他人研究又在20种以上。1940到1943年完成了《龙州土语》、《武鸣土语》及《莫话记略》,以后又有集大成《比较台语》等著作。
汉语研究,1931年发表了《切韵ã的来源》,被赵元任先生认为是第一篇科学性的音韵学论文,其后连续发表上古韵部的文章,与高本汉辩论。1971年发表《上古音研究》,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上古音韵系统,影响深远。
第十次院士會議團體照,第一排左起第六位为李方桂先生;图片来源于中央研究院院史网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当时在语言学方面仅赵元任和他。1950年当选美国语言学会副会长,1952年起一直任美国语言学杂志副主编。1973年被聘为中国语言学报副主编。1969年先生六十五岁时有三个一流学报出专文专集祝寿。1972年密西根大学向他颁赠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颁词称:

李方桂,1926年班文学士,夏威夷大学语言学教授。李教授在密西根以优异的成绩自大学部毕业后,早年以研究美洲印第安语言学卓著成名。这一门学问是他研究时的导师伟大的爱德华·萨皮尔所感兴趣的。其后,李教授将他宽阔的视野扩展至汉语历史音韵学、汉语语言以及台语的比较及历史研究。他的精确而范围广泛的田野工作,可靠而精细的分析,以及透彻的诠释在各别的语言研究里为他建立起绝对的第一流的地位;同时也普遍地为语言学者们的范例。由于他学术性的贡献是无私的,而且在学术工作的历程里特别开展而宽宏,所以无论他的同辈或年轻助理们都爱戴他也崇敬他。密西根大学颁赠李教授以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来表示它自己的爱戴与崇敬。

引述:
徐 樱:方桂与我五士五年;马学良:悼念我的老师李方桂先生;
丁邦兴:非汉语语言学之父——李方桂先生

寻宽觅窄
专注生活,阅读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