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面名片关注寻宽觅窄,感恩相遇!
华西坝有条路叫大学路,其路名是因华西协合大学而得名。我出生于华西坝,读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每天都要从大学路走过,后来也和他结下不解之缘。在一点点了解关于华西坝的历史时,一个一个有关大学路的故事不断出现,我也很想把他分享朋友。
由美国浸礼会外国使团协会;英国和爱尔兰外国使命协会;加拿大卫理公会传教总委员会;美国卫理公会外国传教士委员会,大学开始兴建于1909年。
此图根据英国伦敦荣杜易的图纸由美国纽约GEO.W.CONABLE提供。
1913年,荣杜易(Fred Rowntree)设计的华西协合大学鸟瞰图局部
三、1926年前的华西协合大学地图
下面这张照片里事务所北边校门右边低矮的围墙与广益学舍花园之间就是后来的大学路。
此照片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档案,属于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委员会。
演讲后,在华西事务所阶梯上学生们赠送冯玉祥将军“深入民间”锦旗照片,前排左至右:熊德绍、文宝英、郭友文、张履建、唐波澄、冯玉祥、张凌高、郭成圩、周曼如、张素芳。
下面是1946年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牙科毕业的岳松龄教授的回忆:大概在1938年,我在华西协合中学读高中二年级,家住在距离华西坝赫斐院西南不远的谐和路边的“孤岛天堂”,那时候日本人已经开始轰炸成都,经常有警报传来,成都市在城南偏东一点的城墙上挖出了一条通道,以便在日机炸毁城市时尽快疏散市内的民众,市民们称其为新南门,又在河上架起了木桥,初时桥面并不宽阔,后来叫做复兴桥,其建成为成都人南行出城提供快捷方便的通道。
1939年6月11日,新南门和复兴桥遭到了一场严酷的血腥考验。那一天的傍晚,空袭警报响起,大批城里人通过新南门和大桥往城外跑,为的是躲避日本鬼子飞机的轰炸,可是桥面太窄,人太多,挤在上面动也动不了。于是有不少人就干脆跳下河,想涉水过河。那是六月份,河水深而急,又不知河底状况,有人就跌倒在水深处,起不来,被淹死了。这时,鬼子飞机飞临上空用机枪反复地扫射。这些凶残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就这样打死了好多好多无辜的平民百姓!
华西协合大学药学系学生、五大学战时服务团第二中队救护员--黄孝逴就因炸弹弹片击中后脑当场牺牲。当时教育部通令嘉奖,四川省教育厅厅长向楚在黄孝逴纪念台上题诗“一往当仁与难逢,明褒烈烈见丰碑。自从血染黄泥地,十字花行草亦红。”
大学路小学校园示意图,邓长春绘制
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