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双十一不值得买买买了?

文摘   2024-11-11 16:32   四川  

成都的朋友们!2024年的双十一,终于来到了!

不知道大家的购物车里已经装了多少“好货”,或者为这个“狂欢节”做了多少攻略?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少人表示,反正他们今年彻底放弃了。即便购物车里的商品对其“眨眼”,他们依然按下了删除键。双十一不再是当年的购物节,反倒成了一种折磨。

如今的双十一,俨然成了“惩罚不做攻略的人”的节日,连骗子都趁机骗钱。前段时间,就有个龙泉驿的嬢嬢,收到了一份陌生的快递包裹,里面是“双十一狂欢购”活动传单,声称扫码可领取零食礼包、洗衣液等赠品,结果却是一场网络诈骗,嬢嬢被骗了3万多元。

好嘛!双十一,说是让消费者捡便宜的,结果却让人被骗钱了。

嬢嬢被骗钱的遭遇让人同情,不少人虽然没被骗钱,但也觉得双十一已经变成了一种麻烦与负担。以往让人一到十一月就跃跃欲试的购物节,如今只让人心生厌烦。

而且,从数据上来看,这种感觉显然是有直观的体现的。

自2009年开始举办的双十一购物节,这十六年来,虽然销售额每年都有增长,但近几年涨幅却越来越小。过去常常是6-8成的增长,甚至翻几倍,而去年增幅只剩1%。这些数字背后,正是消费者逐渐失去热情的体现。

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样的,有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加剧等因素,但不得不说,这个数据和我以及身边许多人的体感是一样的,那就是:双十一,越来越不吸引人了。

今年,这种体感简直达到了顶峰!

一些曾经热衷网购的人表示,原本爱琢磨怎样找到最低价的商品,研究怎么买货以达到平台的折扣标准,但这一次的双十一,真的把他们的耐性消耗完了:促销规则简直像一个高等数学题。跨店满减、定金膨胀、前N件半价……想凑出最优价格,就得像个数学家一样拿着计算器分秒必争。即使一切计算完毕,付款时还得担心有商家突然取消折扣。到最后,许多人已经不想再打开购物APP了。

于是,今年的11月11日,相信不少人的购物车不会有太大动静,他们不会买太多。

为什么呢?我来细细梳理一下,看看为什么这个双十一,让不少人觉得受够了,要守住自己的钱包。


1

 双十一搞成了“一个月的购物节”

最开始的双十一,还是比较讲道理的:说是11月11号,就是11月11号那天打折。所以,参与购物节的快乐是短暂而及时的:11月11号前挑选商品进购物车,双十一当天刷刷付款清空,美滋滋地看看自己省了多少钱,完事。

而现在可就“豪华”了,从10月中旬开始,淘宝等各大平台就开始了“预售预热”“抢先购”等活动,甚至还没到11月就开始“狂欢节”了。各种跨店满减、官方立减、红包活动,让人看花了眼。

于是,还没到11月,一些人就已经被两个多星期的“双十一购物季”给消磨掉了购物的热情。等到了11月,已经腻烦到不再看网购APP了。

到底是哪个天才想出把双十一变成长达一个月的购物季的!

这到底是双十一还是双十月十一啊!活动周期简直像一场马拉松,而消费者只想散个步!


2

 一年到头都是购物节

双十一早已不稀奇

如今双十一的“膨胀”还不止时间的拉长——这几年各种购物节层出不穷,早已让双十一不再稀奇。

以前网购的集体打折季不多,双十一还算是个热闹的大日子,难得商家们会集体价格大跳水,自然吸引人,想要趁着难得的日子“满载而归”,记得那时,很多人都会将价位稍稍负担不起的“轻奢品”放到购物车里,期待地等待双十一的到来,好让他们有机会把心心念地宝藏货品带回家。那时候的这种心情,真是纯粹又快乐。

现在嘛,各种网购打折活动已经烂大街了。一年中8、9个月都可以找出理由来过购物节:春节有年货节、2月有情人节促销、3月靠着妇女节带一波货、5月有五五购物节、6月有618年中购物节、9月有开学季促销和99划算节……以及,怎么能忘了双11后的双12呢?打折节这么多,感觉钱包一年到头都没时间休息。

再这样下去,一年之中有大半时间都要在“跳楼价”了,就跟以前街边的“商家倒闭清仓,亏本卖”一样,看得人内心毫无波动,难以激发购买欲。


3

 复杂规则消耗耐心

低价不再真实

现在的“跳楼价”太多了,总怕商家是悄悄先抬高价格再“打折”成原来的。顾客便不得不和商家打持久的拉锯战,研究什么保价服务、90天最低价。买东西花的精力也就越来越高。

不止“跳楼价”,平台商家的其他策略,比如“积分”、“拉人助力”、“抽奖和翻牌”等,这种复杂的优惠券领取方式,同样使本来愉快的购物体验,完全变成了一种机械的劳动,让人心累。

双十一时,这种感觉更是达到巅峰:随着密集地不断重复这些操作,消费者不仅没能在这个购物节里感到购物更方便、顺畅、愉快,反而更觉得麻烦和烦躁了!那些不断地货比三家、优惠计算、早起抢优惠券……这样赶集式的拥挤和混乱,让许多人根本没有掏钱消费的欲望。

以前真不用这样,根本没有那么多花样,固定的折扣摆在那里,明码标价,卖家买得爽快,买家买的省心,多好啊。


总论

 过度促销和复杂规则

只会让人更不想买

这些年,双十一的发展,似乎忘记了它的初衷。

购物本该是为了满足需求、带来愉悦,但如今的双十一,更像是一场考验智力和耐心的持久战,磨得人耐心全无,找不到一点方便和快乐。再看看双十一放缓的销售额增益和网上的抱怨,这么想的,显然不止一、两个人。

导致这种“狂欢失控”乱象的根本原因,一是过度膨胀的消费主义,二是太多的“游戏化”设计。

消费主义(consumerism),本来是强调通过消费来满足个人的需求、展示身份和地位,认为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可以通过消费来实现。而商家通过宣传购物能带来快乐和满足感,自然是希望人们多贡献一些销售额,这本无可厚非。

平台的游戏化设计(gamification of platforms),原本是为了让购物更有趣,通过借助竞争、奖励和社交互动等心理概念,在设计交互体验时加入类似游戏的元素,以鼓励用户参与、增强忠诚度。双十一的促销活动中,各大网购平台运用了大量的游戏化设计,比如积分和虚拟奖励、团队合作和拉人助力、签到和每日任务等。这个思路,理论上也没问题。

商家疯狂堆叠促销节日,平台精心设计游戏规则,本意是让购物更有趣,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购物节从原来的“买点好货”变成了复杂的“闯关游戏”,还动不动需要好友助力、签到积分……这哪里是购物,分明是在给消费者出难题!久而久之,谁还愿意去费劲参加?

所以,很多人自然选择了减少消费,双十一的销售额自然见不到太多的增长。

唉,购物节,本来可以很简单,但近年来,平台和商家单一而不断堆砌的操作,实在难以激起人的购买欲。反正今年,周围的许多人都选择不买了,表示要守住钱包,也守住心情。

也许明年的双十一能有些不同,回归到当初那个简单而真诚的购物节,让大家再次体验“真正优惠”的快乐,而不是被复杂规则和过度营销搞得心累。

如果不是,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会选择放弃这个名存实亡的购物节,让双十一的“狂欢”最终只剩一片冷清。

作者:邱小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1.紫云华西坝
2.记忆雨打风吹过
3.生命之远
4.成都往事
5.寻西觅东
6.老成都请回答


寻宽觅窄
专注生活,阅读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