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勃利县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通报。县公安局、林业和草原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及属地乡镇工作人员已到达现场,对老虎行踪进行追踪。
满洲虎,满洲虎的正式英文名字manchurian tiger,就是满洲虎。但可能因为近代史的满洲国,让很多中国人忌讳用满洲,于是叫东北虎。于是俄罗斯给这个虎起名阿穆尔虎或西伯利亚虎。也有称阿尔泰虎、乌苏里虎、北亚虎、远东虎,韩国和朝鲜称Korean Tiger,即韩国虎或朝鲜虎。
满洲虎中雄性身长可达2.9米,尾长约1米,肩高1米,体重一般180至280公斤,平均近250公斤;雌性身长可达2.5米,尾长约0.8米,肩高0.8米,体重一般110至160公斤,平均近130公斤。野生最大可达到350公斤以上。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条纹串通,似“王”字,故有“森林之王”与“百兽之王”等美称。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中国满洲地区和朝鲜。我们满族文化网发的文章《梵提冈公布教会吉祥物,满洲用什么吉祥物?》,就认为满洲虎就是满洲人吉祥物的一个选项。
我们满族文化网发有文章《很多人错把满洲人和蒙古人说成鞑靼人,一文说清真正鞑靼人的历史形成》,外族人常错把满洲人和蒙古人叫鞑靼人,据徐江伟考证,“鞑”就指老虎。古代藏语、古突厥语把老虎叫作“dta”,古代藏人习俗,对战争中立有大功的人授予“达颜”称号。西突厥部族首领常有“达头”(Tarduş)之称号,意为“虎之首、第一虎”。满洲语把老虎叫作“塔斯哈”(Tasha),本义是“虎神”。tan”有“国度、地方、人民”之义。因此,鞑靼是“虎国、虎地、虎人”的意思。
这是老罕王福陵的石虎,是根据老罕王早年进山挖人参遇到虎,虎给引路的传说而雕刻的。现在据说已经成为地方守护神。有很多历史人物也陪葬福陵,具体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鲜为人知道的历史:满洲国的郑孝胥去世后陪葬老罕王,但最终被掘墓焚尸》。
过去满洲人说一猪二熊三老虎,老虎并不算厉害,认为最厉害的是野猪。过去满洲平原野猪泛滥,日俄战争时大鹅兵看到野猪掀起的尘土,常常误以为是日本兵的万岁冲锋,狼狈逃跑。说到冲锋,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美国军队冲锋喊呼哈,俄罗斯军队喊乌拉,那么当年满洲八旗军喊什么?》
在《满洲源流考》中,明确记载:
《魏书》勿吉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太白”,有虎豹熊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汙,行迳山者,皆以物盛去④。
《北史》靺鞨国南有徒太山者,【案《魏书》,《隋书》俱作徒太山,《通考》与此同。】华言太皇【案《魏书》作“太白”与此异。】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汙,行经山者,以物盛去。上有熊罴豹狼,皆不害人,人亦不敢杀⑤。
据富察铭安跟我讲,在他童年时,听老人所言相近:人无伤虎意,虎无害人心。满族人对老虎有敬畏之心。闯山的人尊称老虎为山神爷老把头。山里伐倒的树墩,人是不可以坐的,那是老虎的饭桌,有时人与老虎可以和平共处。我的祖父在山里伐树,就亲眼见过一人与虎乞食,结果老虎真的让给了那人。还有一次,遇到一位炮手,说老虎居然向他求救。我数十年没听过东北虎吃人,只是《水浒传》里有老虎吃人。东北虎只要人不伤它,虎绝不伤人,虎若是被人伤过,则老虎会报复的,但是也只是伤人,也绝不吃人。
现在的说法反过来了: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但是,看一下结果,现在老虎屈指可数,濒临灭绝。
满族人数千年生存与北方,多以游猎、采摘山货为生,几乎常年生活于深山老林。满族人为了生存,信奉萨满教,信奉天、地、自然界万物,满族是个有恩必报的民族,所以祖先就规定了不许吃狗肉,把乌鸦、喜鹊奉为神鸟,老虎奉为山神等等,有的家族在佛爷匣子里供奉一些不为人知的物件,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二,比如有的家族供奉了一段木头,有的家族供奉一件老太太布衫,有的供奉了狐狸等等,这些与其他民族供奉的意义完全不同,满族供奉的是恩泽,并非神灵、仙家,并非祈求他们的保佑,而是纪念他们的救命之恩。
在远古时期,满洲人生活的地区,最大型的动物是猛犸象,比现在的大象要大的多。对于当时只有原始工具的古满洲人,威慑力更大。大约在几千年前突然神秘灭绝,估计一个因素,就是遇到难对付的勇猛善战的满洲人。后来满洲人生活地区再无大象存在。
在满洲人眼里,上文说了,最难对付、最凶猛的动物不是老虎,而是野猪。野猪的皮厚,一般原始武器很难伤到它,所以满洲人的箭要敷上毒药,才能制服野猪。
古满洲人很早就有养猪业,估计就是抓到的野猪崽,后逐渐繁殖为家猪。
相对野猪来说,老虎对满洲人都不算什么事儿。
在古满洲人在渤海国时,与中原人、朝鲜人、日本人等交易中,老虎皮就是古满洲人的特产,在交易中,古满洲人往往会带大量老虎皮进行交易。
可见猎获老虎是古满洲人的一大爱好。满洲人见了老虎,不是惧怕而是异常兴奋。看到的老虎越大越凶猛,心理越高兴,感觉已经是囊中之物。
历史上夸赞女真人勇猛,就说有徒手缚虎搏熊的本领。阿骨打、吴乞买、宗翰、宗望、宗雄、娄室等等,就都有徒手打死熊和老虎的本领。
据历史记载,辽天庆二年(1112)春,阿骨打罢了“头鱼宴”,辽朝的天祚帝耿耿于怀,一直伺机找借口想把阿骨打除掉。
吴乞买深知天祚帝的为人,就在天祚帝进行“秋山”射猎的时候,主动前去献技。在猎场,天祚帝和他的随猎人员,看着吴乞买一人同猛虎周旋搏斗,没用多时就徒手打死一只老虎,之后又缚住一头黑熊,天祚帝和他的随行人员都看得目瞪口呆,并赞不绝口。
吴乞买把打死的老虎和黑熊都敬献到天祚帝的面前,真实地表现了女真完颜部人的刚直悍勇,还诚恳地表达了对天祚帝的一片忠诚,用实际行动化解了天祚帝的杀机。
《乾隆刺虎图》
清朝入关后,清朝皇帝还经常组织围猎,皇帝带头捕杀老虎。康熙晚年自己统计,一生捕杀老虎135只。
在清朝禁卫军中专门有一支对外叫虎枪营,就专门练习捕杀老虎。虎枪营就是在康熙时候设立的。
据清人赵翼的《木兰杀虎》记载,乾隆二十三年秋,正在木兰围场秋狝的乾隆皇帝宴请蒙古各部的王公大臣。
席间,两个蒙古王爷报告,有虎袭击了军马。乾隆立即终止了宴会,披甲上马,外出去寻虎。
虎枪营的人闻知,飞骑追赶。在虎窝,乾隆发现袭击军马的大虎不在,只有两头小虎,就让一个侍卫把虎捉过来。那侍卫并非虎枪营的人,见小虎发威,稍稍迟疑了一下。
乾隆不悦,当即下令革其顶翎。这时,一个年轻的蒙古勇士突然冲出,将两只小虎夹在两腋下。乾隆大喜,将刚才的顶翎赏赐给这个蒙古勇士。
那山上的公虎见到八旗兵,闻风而逃,但母虎还念孩子,仍在前山回顾。虎枪兵尽力追逐,攀山越岭,滕跳绝涧,到傍晚才将母虎猎获。这头母虎“长八九尺,蹄粗三四围,乃虎中之最大者”。
满洲人有专门对方老虎的武器叫虎枪,现在沈阳故宫的展览中就有满洲虎枪。相比长枪,虎枪的枪杆更长,也更粗。虎枪的枪头与长枪也不同,枪刃为圭形,刃中起棱,铁枪头与枪杆相套连的铁管极长。最奇的是,在枪刃处左右各有一段鹿角,下面垂下两根长长的皮条。这些都是用于殪虎的特别设计。
乾隆捕杀老虎的场面,郎世宁专门有画作《乾隆刺虎图》记录下当时场面。
有一本古书《虎枪:白山猎虎》,就是专门记载满洲人猎杀老虎的。
这是雍正捕杀老虎的画面,从这画面。我感觉到了老虎见到满洲人都闻风丧胆,早就逃之夭夭。
此画,雍正担心老虎见到自己就跑,特意穿了西洋衣服,这只老虎似乎还是看出是满洲人了,就趴在那,吓的一动不动。
我怀疑,老虎是否后来遗传天生怕满洲人基因。
但现在,一般满洲人已经不穿满洲传统服装,也不会满语,是否老虎天生惧怕满洲人基因也不再了。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