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史可追溯七千年前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扶余、高句丽、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满洲族一脉相承的祖先。
公元1616年,老罕王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太宗皇帝皇太极继位后,于天聪九年(公元1635己亥年)农历10月13日发布谕旨,修正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满族以新的面貌走向历史的舞台。
“颁金节”满语称作“banjin inenggi”,“banjin”,汉译为“诞生”;“inenggi”,汉译“日”、“日期”。
(墨林的满文书法)
今天的这篇文章,主要是解答满洲和大清都是什么意思?
满洲悠久的历史,就是满洲地区,以肃慎——满洲系民族,一脉相承,多民族共同参与,创造出七千年满洲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先后建立的历史国家主要有:
肃慎、扶余、高句丽、挹娄国、勿吉、靺鞨、渤海国、契丹、大金、东真国、扈伦四国和后金国、大清国等。
满洲曾使用的族名;靺鞨,无极,勿吉,沃沮,窝集,邑娄,满洲,马扎尔,都是同一个单词的不同转音而来。因为满洲族源与扶余国有关,也有学者考证,满洲与扶余也同源词。关于扶余国,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文章《感谢胡书记在吉林市的建设,希望找回满洲古国扶余国的遗迹》。
肃慎 、挹娄到女真,本为一个词,其语义有的说为东方、东人。勿吉 、 蛛竭 、 渤海 , 其语义均出自 “ 江人 ” 。关于满洲地区最早的肃慎国,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艾书琴被查,艾姓可能是爱新觉罗氏,其居住的鸡西是肃慎人发源地》。今天黑龙江的鸡西,就是肃慎人最早的发源地。
肃慎 、挹娄 、 女真是自称 ,而勿吉、靺鞨、 渤海是他称 , 渤海后来作为国名,是变他称为自称 。
俄罗斯学者使用的通古斯一词,源于“Donki”,本意为“男子汉”之意。
这是金标绘制的满洲历史发展的示意图。
靺鞨mojie 勿吉 olgi 马扎尔magayars 满洲manju 都是同一个单词,来源于东海肃慎一个强大的部落,他们的徽号是olgi。这个古老的肃慎语翻译过来就是浪花,波浪,海神,奔腾等等含义。
东海肃慎的强大,用徽号取代肃慎族号,黑水部又恢复肃慎族号,被翻译成女真。
到太宗皇太极时代,1635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三日)又改回来东海海神徽号翻译成满洲。这一天,就是满洲后来的节日颁金节的来历,被认为的族庆的日子。所以皇太极说,我国原有满洲称号。窝集、勿吉、邑娄、马扎尔、靺鞨、满洲,都代表了东海肃慎的崛起和强大。
历史上使用作为族名比较长的是女真这个族名,有人认为是契丹人对“肃慎”读音上的音转,“肃慎”在汉语中被写为“鷞鸠”,就是猎鹰。“肃慎”这一词汇被女真语继承,即女真语zhul(东方之义)shen(海青之义)的合成,读音为“珠里真”,即“东方之鹰(海东青)”的意思。我们满族文化网前几天发的文章《爱新觉罗与肃慎、悒娄、女真等族称存在着共同词源关系》,作者哈斯巴特尔认为满洲“ 爱新觉罗” 姓氏以及“肃慎,悒娄,朱里真(即女真)” 等族称和名词“哈拉”,这些姓氏和族称具有共同词源关系, 它们都来源于“箭”。
有人分析满洲历史发展特点,就是几经建国,虽每次国家灭亡,但每次反而建立新的国家是越建越大。渤海国、灭亡、大金国、灭亡、大清国就是三个不断上升的波浪历史。
关于满洲一词的本意是什么?有很多观点。但从历史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是隋时记载靺鞨有 ` 渠帅曰大莫弗瞒咄 ’ 演变而来 , 其中 `瞒咄 ’ 即为 ` 满珠 ’ 或 ` 满洲 ’ 的同音异译 ,也就是部的领导人,后来的李满住,也是此意。契丹语、女真语、满语专家乌拉熙春认为满洲一词的本意是勇士,后衍变为部的领导人称呼。前段时间,我们满族文化网已经发文章《颁金节里讲一下满洲一词历史上最早出现于何时?》。
也有认为满洲一词与以前记载的勿吉、靺鞨有关。勿吉的“勿”,靺羯(靺鞨)的“靺”,发音为“ma”的可能性大于“mo”,因为韩国和日本对勿吉、靺羯(靺鞨)的发音为mar gar和maka。《新唐书·北狄传》渤海条中所记录的“鄚颉”,显然就是“靺羯”的“同音异译”;而同传黑水靺鞨条所载“莫曳皆部”中的“莫曳皆”一词,又无疑是“末杰”的谐音,即同样是 “靺羯”的“同音异译”。元人的《辽史》和《金史》的相关记载中还一再地出现了“乌纪岭”或“马纪岭”的概念,“乌纪”和“马纪”无疑都是“勿吉”和“靺羯”的谐音。
而满洲也确定来自蔓遮,也就是建州的女真语,即清太宗皇太极确定的名称。蔓遮的“蔓”对应“勿吉”的“勿”和靺羯(靺鞨)的“靺”,发音为ma。“遮”、“吉”、“羯”均是表示人群的后缀。
而在清太宗在1935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三)将满洲正式作为我们民族的名称,这个日子就是就是现在满洲人的族庆——颁金节。
满洲以前 的肃慎 、挹娄、勿吉 、靺鞨、 渤海 , 女真时 , 都不见载其神话传说 . 历代相传的是在同一族属系统 中的名称更替。只有到满洲,出现天女佛库伦吞朱果生下满洲始祖布库里雍顺的神话传说。
满洲一词,这之前是什么时候在史料中出现,在研究清前史的时候,建州女真就有一位杰出领导人叫李满住,本姓古论,满语国姓,应该是指大金的国姓完颜,李满住之父释加奴娶老罕王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贴木儿之妹为妻,生子李满住。所以李满洲和老罕王的五世祖是一辈人。李满住的满住和满洲就是一个词,应该是类似勇士的尊号。关于李满住,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五女山,留着满洲先人李满住的足迹》。
如果进一步查满洲一词出现的早期的史料,主要是部落首领的称号:
室韦首领称号:【莫贺咄】
靺鞨/勿吉首领称号:【大莫弗瞒咄】
南室韦首领称号:【余莫弗瞒咄】
北室韦首领称号:【乞引莫贺咄】
突厥人名:【瞒咄】
高车酋帅:【莫贺弗/莫何弗/莫弗】
乌桓渠帅:【莫贺咄】
匈奴单于:【冒顿】
可以肯定的是,莫贺咄/瞒咄是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对首领的尊称,而“大莫弗”、“余莫弗”、“乞引”是对“莫弗咄”/“瞒咄”的限定词,就好比“白狄”、“赤狄”,“白”、“赤”是“狄”的限定。
莫贺弗、莫何弗、莫弗是同词异译
莫弗咄/瞒咄拟音:
bagtu/bagatu/bahtu/bahatu/bagtur/bagatur/bahtur/bahatur即大清时候的巴图鲁。
法国学者夏德最早提出匈奴的冒顿与巴图是一个词。日本学者白鸟库吉认为冒顿和“博格达”是一个词。蒙古国的一些历史书就直接称呼冒顿为巴图单于。
莫贺咄在古突厥语中的读音为baghatur,蒙古语读音为bagdo,与蒙古语中的“拔都”“巴图”和满语的巴图鲁非常接近。
我们满族文化网在2021年9月28日曾发文章《匈奴国的开创者冒顿单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其中一段就谈到冒顿一词来历,节选如下:
冒顿,现在一般都认为就是巴图鲁,就如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术赤之嫡次子拔都,也是巴图鲁一词音转。最早是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就认为冒顿与蒙古语的博格达bagdo是一个词,bagdo就与巴图鲁一词非常接近了。古突厥语莫贺咄读音为baghatur,也就是巴图鲁。现在蒙古国一些学者就用巴图单于来代替冒顿单于了。
冒顿其父头曼,其词来源满语ᡨᡠᠮᡝᠨ ᠰᡝᡴᡳᠶᡝᠨ,转写:tumen sekiyen),也是上边提到的满族文化网的文章,也对头曼做了说明:
头曼,阿尔泰语系的蒙古、突厥和满洲语都有这个词,就是一万,伊朗的货币现在就有这词。满洲的图门江的图门就头曼的同一词的不同译法。
土门意为“万”,色禽意思是“河源”意思就是“万水之源”。其实“土门”、“豆满”、“图们”都是一音之转。
西亚的很多民族也有此词,如吐火罗语tumane。
土耳其语军队编制万人概念单位用的词是tümen,相应的军衔是tümgeneral或者tümamiral,相当于少将。
波斯语借用tuman一词,今天伊朗货币里还很常用,表示钱的数额时,就像人民币里的“元”。
跟头冒用作人名的,还土门可汗等。
magtu/magatu/mahtu/mahatu/magtur/magatur/mahtur/mahatur
(b/m辅音共用互变)
莫弗/莫贺弗 拟音:Bagapur
有些学者认为Baga为“神”/“天”之意,来自波斯语(蒙古语称“神”/“圣”为bogd,称“萨满”为boo,鄂伦春语称“天”为bu,通古斯语族诸语言中,“天”的读音也有buga),而“pur”是“子”之意,Bagapur(拟为莫弗/莫贺弗/莫何弗)为“天子”、“神授”之意,
莫弗咄/瞒咄可能和baatar/baturu/batu是同源词
不过莫弗咄/瞒咄应该是一种尊号,不完全是可汗的意思,因为有不少以“瞒咄”为名的突厥人,说明这个词不只是君王才有的,但是“可汗”/“汗”就不同,非君王不被称为可汗/汗的
人们称呼首领或君王,不见得一定带有君王相关词,如可汗,也可以用“英雄”、“勇士”来称谓,英雄、勇士这些词就不限于君王使用了,所以说,突厥人名中有不少叫瞒咄、莫弗咄的,说明瞒咄/莫弗咄只是对首领或君王的尊称,这个词本身并非君王/可汗之意。
除了拟音,还有证据证明“莫贺咄”、“瞒咄”、“冒顿”很可能是baatar、baturu、batu(英雄、勇士)的意思。
第一:“莫贺咄”、“瞒咄”、“冒顿”是对首领的尊称,具有赞美意义,而非“首领”本身的意思,有两个证据,1,匈奴语中,“单于”意为“首领”、“可汗”,冒顿极有可能是“莫贺咄”、“瞒咄”的另一种翻译,如果“冒顿”是“,首领”、“可汗”的意思,那么“冒顿单于”,就成了“首领首领”,显然不对,如果“莫贺咄”、“瞒咄”、“冒顿”是“英雄”、“勇士”的意思,则“冒顿单于”就是“英雄可汗”的意思,就如同“拔都汗”,就可以成立;2,有不少以“瞒咄”为名的突厥人,说明这个词不只是首领、君王才有的,如果是“英雄”、“勇士”的意思,则首领、君王和普通人都可以使用。
二:“莫贺咄”、“瞒咄”、“冒顿”成为阿尔泰语系三个语族诸民族酋帅、渠帅、首领的尊称,但在今天也只有baatar、baturu等这些相关词是阿尔泰语系诸民族语言中共有且可以作为首领尊称的。
粟末靺鞨首领突地稽的兄长就叫满洲。
历史上的室韦人的各部落首领,汉字史书记载为“莫贺咄”。
其词可能和满洲语的“帽子”、“冕”有关系,引申为首领加冕,即领导的意思。
根据《隋书》之“靺鞨传”和《北史》的“勿吉传”记载“渠帅曰大莫弗瞒咄”。
一般认为“大”即满语的“da”,该词有“根本、根源、元、本”、“首领、头目、主导”等意。
“莫弗”对应满语的“mafa”其有“祖宗、祖先”以及“老人家、老翁”之意,此处应该是后者,为“长老”意。此外与“莫弗”音近的还有“mafuta(buhv)”即公鹿之“公”的意思。首先可以肯定这个“莫弗”与年长、尊贵的男性有关联。
“瞒咄”即满洲。
Da,女真语里“首领”的意思,但女真语里,通常是xxda,而不是daxx,而且后面已经有另一个表示“首领”的“瞒咄”,不可能两个“首领”的词同时在一个称号里,因此,可以认为,前面的“da”是“主要”的意思,是修饰词。也就主要的某某部或国的领导,Da放在前边,突出了最高级,即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总的。
“莫弗”即满语的“mafa”,不仅有老人家等尊称的意思,还有宗族等名词的意思,这里可能就是指“瞒咄”管理的部或国。
当时内亚的很多民族都用这个词作为首领的称呼。
“瞒咄”与前边讲的室韦人的各部落首领称号“莫贺咄”,还有匈奴的君主冒顿,都是一个词,即mahatu或mahatun.
mahatu、mahala的词根是ma、maha。最早意思就是头上的帽子、冠。
大莫弗瞒咄的意思,就的最主要的管理这个部或国的领导。就如古罗马帝国存在正皇帝和副皇帝一样,古满洲的部或国,也可能存在两个主要领导人,二元领导,类似现在的一正一副。
再谈后来大金国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完颜是姓,有人说完颜来源最早的肃慎语,是类似萨满一样可以通神的人。也有的说类似汉语国王的王。还有一说,可以与太阳有关。太阳满语是sun 发音类似顺,黄色是 suwan 苏完颜的苏完,在长春附近的地名双阳可能就来源苏完颜。
阿骨打是名字,agu da,也是类似的意思。
同时期的南室韦人把首领称为“余莫弗瞒咄”,与勿吉-靺羯(靺鞨)人的“大莫弗瞒咄”应该是一个意思,可以得知,“余”和“大”是修饰“莫弗瞒咄”的,那么,大(da)在满洲语里是“主要”的意思,“余”是什么意思呢?
“余”今天读yu,但古代读u,满洲语里U是什么意思?U是长的意思,“余莫弗瞒咄”即U mafa mahatu,意思就是年长的管理这个部或国的领导。
如果满洲一词来源勇士的意思。大清一词也可能是这个意思。
1636年清皇太极在将族名确定为满洲的第二年,在沈阳称皇帝时所改国号为“大清”,daicing gurun、dayiing ulus分别是新国号满文、蒙古文写法,字面意思大清国、大清朝。英文warrior:战士,勇士;战斗的,尚武的。warrior nation意思为战士的国家、武士的国家。满洲人蒙古人一听这个词,就听到了号召,热血沸腾,踊跃参加征战。
我们满族文化网发表文章《“大清”这一国号,既非汉语,也非满语固有词,而是满语中的一个蒙古语借词》,此文章原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的鲍明的文章,“大清”的满文为daicing,太宗皇太极曾赐予多尔衮贝勒“墨里根岱青”(mergen daicing)之号,代青(daicing),为蒙古贵族中常见的称号,代青为名词,其义为勇士、战士,或统率者。
这样看来,满洲的族名和大清的国号,其实是一个意思。
作者鲑鱼
富察春兵整理编写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