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满族文化网发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今年陕西满族过颁金节的文章,借此,我们满族文化网就再发一篇关于陕西存在的一支女真完颜后裔。本文的原文链接,有我们满族文化网最早发此文章的链接。
目前,已经在中原多地发现有金亡后遗留下的完颜后裔,其中甘肃泾川,因为有当地族胞提供信息,还有一些专家写了考察报告,当地也有意打造完颜特色旅游,所以满族文化网发的有关文章也比较多。今年我们满族文化网就发文章《安葬金朝最后一位皇帝的甘肃泾川,每年三月十五日完颜祭祖》,介绍了当地的完颜祭祖活动。
据网上新华社公布的公安户政机关的资料,保持完颜姓氏的人口,河南占58.56%,安徽占14.80%,甘肃占13.36%。这些都应该是金朝女真遗留在中原的后代,其中居住在今天河南的最多。当然,公布的是还保持完颜姓氏的,应该还有很多改姓的,那人口也应该不少。
一位族胞@镶黄旗的Shosha提出让满族文化网写写陕西岐山的完颜,还帮我提供了有关信息,所以我们满族文化网就写一下有关陕西岐山的完颜后裔。
岐山,据说是周文化的发源地,但我一般看到岐山,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名吃
岐山臊子面。如果要和我们先人女真族有关,那大金还有一位岐国公主。是女真与蒙古的和亲公主。
大家知道大清一朝,满蒙联姻不断,满蒙联盟是大清的基石。但大金怎么也有跟蒙古通婚?也有,只是跟中原其他王朝一样,常常是被打的没办法了,只能送出公主。
话说就是1214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进入中原,包围了大金首都中都(今天北京),要解围的一大条件就是要一位和亲公主,女真皇帝倒是没有以前中原皇帝的想法,派一个假公主去糊弄。但也不想把自己女儿送出去,于是想到以前皇帝的女儿。
此时大金的皇帝是宣宗,他前一任皇帝是卫绍王,因为卫绍王无道被杀,死后不按皇帝待遇,而贬为王。他的女儿就是岐山公主,也有记做岐国公主,正好未婚,于是就把这位公主嫁给了成吉思汗。公主出嫁自然有一支庞大陪嫁队伍,公主的亲生母亲钦圣夫人袁氏放心不下,也跟随前往。成吉思汗在洹水西边为她修建了专属她的行宫——第四斡儿朵。这位公主非常长寿,享年八十,在蒙古帝国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在唐朝末年,岐山这一带有藩镇,封有岐王。估计岐国公主的封号与封此地有关。但岐山这里的完颜后裔,与岐国公主无关,因为这位公主外嫁给成吉思汗,而且根据历史记载,这位公主没有生儿育女,没有后代。
当年大金经营西北的大本营在凤翔,与岐山毗邻。怀疑这里的完颜,可能与当年派驻经营大西北的宗室后裔有关。
陕西岐山县蒲村镇有一个小村庄叫洗马庄村,从名字看似与骑马民族有关,但类似叫洗马的地名很多地方都有,也就不稀奇了。但这个村庄保存着完颜家族的宗祠、碑刻、墓葬等,完整地叙述着,这里主人是大金国的皇室后裔完颜氏。有资料说“解放前,王上、王下皆有祠堂,可惜前者祠堂毁于文哥之中。而王下组比较幸运的保留下了完颜鄂和墓、完颜家族的祠堂及祠堂内的世系碑一通”。
洗马庄村分为王上组和王下组。王上、王下的王氏皆为完颜氏后裔,同一祖先,金亡后才改汉姓王的。其中王上现有160余户,王下有80余户,两组共计200多户,一千余人,全部是姓王的完颜氏。他们生时姓“王”,去世后的牌位上姓“完颜”。意味着去了地下方认祖归宗,也向后代传达女真完颜氏代代而存的信息,告诫子孙不要忘记族人的历史。就此《岐山县志》也有记载“生姓王,殁姓完颜”,而且村里一直以来也流传着有关俚语。
解放前,王上、王下皆有祠堂,可惜前者祠堂毁于文革之中。而王下组比较幸运的保留下了完颜鄂和墓、完颜家族的祠堂及祠堂内的世系碑一通。
这岐山完颜和泾川完颜也是存在关系的。据贺晓燕的《岐山、泾川完颜考察报告》一文中载:“老人主动讲到在解放前的祭祀活动中,不仅岐山王上、王下的完颜参加,而且还有一族从甘肃泾川来的完颜人参加。”就是说以前泾川的完颜氏也是来岐山,跟这里的完颜氏一起祭祖,双方应该是共同祖先后裔。陕西电视台《揭秘》栏目经过实地考察,播放了《王家庄完颜家族之谜》的节目,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也许因为中原流传的《说岳全传》比较广,所以金兀术的名气比较大,很多地方的完颜后裔都传说是金兀术后裔,这里传说就是金兀术后裔。但这点无法考证,根据这里保存的世系碑刻,这里第一代祖先是完颜准。
完颜准是元朝人,被封为镇西侯。根据贺晓燕文章考证,完颜准是于1308年被封为镇西侯,他是这里第一代的祖先。
根据这个完颜世系碑记载,岐山完颜氏世系自高祖至十一世祖共计170人,其中授官者共计36人,约占总人数的21%。计有侯爵1人,元帅17人,副帅1人,知事1人,千户5人,舍人2人,指挥3人,经历1人,典史1人,巡检1人,省察官1人,县丞2人。自高祖完颜准至四世祖共计47人,其中侯爵1人,元帅17人,副帅1人,知事1人,千户2人,舍人2人,共计授官24人,约占总人数的51%。自五世祖至十一世祖共计123人,其中千户3人,经历1人,指挥3人,典史1人,巡检1人,省察官1人,县丞2人,共计授官12人,约占总人数的10%。
查金朝晚期历史,最后经营大西北的守将是完颜合达,在蒙古军队打来,弃城逃跑。很可能这支完颜后裔投降蒙古人,蒙古人并没有屠杀所有完颜氏,对投降的完颜氏给予重用,说明蒙古对这支完颜氏比较重视。查五世祖之前,娶的大多是蒙古人,与蒙古联姻,在元朝时候肯定都属于显赫人家,从职务看也大多担任的是高官,从五世祖往下,随着家道中落,这个家族担任的官职也就小的多,不再显赫。可能是进入明朝以后,家族衰落,跟明朝主政的那些集团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不在受重视。只是明初,有可能重视一下拉拢前朝权贵,但等江山坐稳了,就不在关心这些前朝权贵了。
这里传说是朱元璋给赐姓为王,因为朱元璋和这里没大关系,当时朱元璋发布命令禁胡姓和穿胡服,可能是从明朝开始,被迫改为汉姓为王,而讹传讹,给说成赐姓。
碑的背面明确记载此碑为大清同治年间重修。也就是传到大清同治年间,已经传十一世。考察的这份世系表,主要是元明和清朝前期的情况。
这里保存最古老的墓地是完颜鄂和墓,地点在下王组。在该组东面约200米处的田地里,一座高约4米,占地500平方米的墓冢矗立于此。墓冢西南角立有一块墓碑,上面写着“完颜鄂和墓”,“岐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款为“岐山县革命委员会”。据《岐山县志》记载,这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立于1972年。相关史料记载“完颜元帅墓在益店,比旧志,金之宗室也,金有后裔在近墓居之”。
但《金史》找不到叫鄂和的人,却找到读音相近叫“完颜讹可”两个人。
据《金史》第一百十一卷、列传四十九载:“完颜讹可,内族也。时有两讹可,皆护卫出身,一曰‘草火讹可’,每得贼好以草火燎之;一曰‘板子讹可’,尝误以宫中牙牌报班齐者为板子,故时人各以是目之。”
“草火讹可”和“板子讹可”都是大金国的皇族子弟,武将出身,并被朝廷委以重任。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九月,蒙古兵攻打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金哀宗派两讹可率领3万军队守河中府。十二月,河中府被蒙古兵攻破,草火讹可奋战十几回合后被俘,随即被杀。板子讹可率三千败兵逃走,后金哀宗下诏责备板子讹可不能战死,用囚车将其押到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施杖刑200而死。至此,两讹可均死难。历史未记载下葬的问题。
据当地村民所说,完颜鄂和的“鄂和”为女真语,是女真的官名,相当于汉语之“佥枢”。然而求诸文献,并未见到此类记载。明人所编《女真译语》有“倭和”一词,意为“石头”,清人奕赓所撰《清语人名译汉》亦有“鄂和”一词,大清时候也有满洲人以此为名,所以这是一个女真(满洲)的名字。
但这里的高祖完颜准的墓在哪?没有地面的墓碑证明,按照传统墓葬昭穆制度,高祖居中,左昭右穆,高祖之墓葬应该居中并显赫。因此,一般推定岐山县蒲村镇洗马庄村东面之大墓,为岐山完颜高祖完颜准之墓。
前几年,洗马庄北的杜城有人在刨马泉得到一方金朝“都统之印”可以佐证。因此当地人说,此土堆就是完颜元帅墓。
这里保留着一个习俗,就是人活着用汉姓为王,但去世后,立碑一定要用完颜氏。这想起满族文化网发的文章《请恢复使用您的满洲老姓》,如果现在改满洲姓氏不方便,就可以学习岐山完颜氏的习俗,去世见祖先的,立碑一定要用满洲老姓。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