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网已经发表过很多关于满洲国时代的文章,因为按zz要求,满洲国是日本关东军占领下的殖民地,关于那时代的书籍资料相对要少得多,正式出版的译作,也加入了要求的正确观点。我们通过公开出现一些零星的文献资料,来勾画出那段历史。
2013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德国记者恩斯特•柯德士的著作《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第一资料,我们可以从他记述的一些片段,对我们满族文化网以前发的文章,可以补充很多资料。
书中有30张作者柯德士拍摄的当时满洲国的照片,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当时人的衣着打扮,从他文字记录上,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服饰有西化特点。大概那时主导思想是随日本明治维新的“脱亚入欧”。
我们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号称满洲巴黎的哈尔滨,很多人拥有私人游艇,那里有哈尔滨游艇俱乐部,日常会组织上层社会的活动。
满洲火车在山路中穿行。当时为防止土匪袭击铁路,规定铁路附属区不允许种植高过50厘米的植物,只可以种植大豆、花生、小米、萝卜等,不允许种植玉米、高粱、树木等庄稼和植物。让袭击者没有藏人之地。
1932年9月,满洲国出台《满洲国公路建设要纲》,这一文件成为满洲国公路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柯德士描写承德修建公路的场景,书中说还有一条公路越过山口古北口直接进入北平。承德到北京的路要经过很多山路,这条公路比较难修。
看我们满族文化网发表文章《满洲国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有何神秘之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是属于日本满铁的著名列车,1934年到1943年运营于长春至大连,当时目标就是为了“赶超世界水准,建设世界第一”,因此不惜工本,每节车厢的建造费用是54万日元,约合今天的1400万人民币。(目前国内铁路客车车厢造价约600万)。满铁将亚细亚号定为“特急”快车,就是当时最高等级,最高时速为130公里/小时。
德国记者柯德士乘坐从新京(当时满洲国的首都,关于满洲国的首都为何定在今天的长春,可以看满族文化网的文章《满洲国的首都为何定在今天的长春?》,在科德士的书中第二章叫“新京”——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到奉天,应该不是当时最先进的亚细亚号。他坐的是火车最后一节的豪华观光车厢,跟他交谈的男人穿着燕尾服。我们看一些当时老照片,属于中上层的人,穿着都很西化。
这一张是印制于1932年宣传满航的海报。这张海报收藏在美国史密松尼基金会,海报上的飞机是满航使用的福克“超宇宙”旅客机。我们满族文化网曾发表文章《满洲国的民航——满航》,介绍满洲国于1932年9月成立满洲航空株式会社(日本语: 満州航空株式会社, まんしゅうこうくう),简称满航。总部位于奉天(今沈阳市)。11月,“满洲航空株式会社”正式营业,首航航线是奉天-齐齐哈尔、奉天-大连。之后,又先后开辟了长春-吉林-敦化-延吉-图们和大连-奉天-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等多条航线。
这是成立当年满航出的宣传图,原图收藏在美国史密松尼基金会,画面前景为一架福克“超宇宙”旅客机,背景为航路图,以满洲国红蓝白黑黄国旗d 五色作为边框。
这是一张航空线路图,以满洲国的首都“新京”为航路枢纽,向外辐射到哈尔滨、佳木斯、吉林、奉天、安东(今丹东)、锦州、承德、齐齐哈尔、海拉尔、大连以及朝鲜部分地区,构成了规模可观的航线网。
满航以满洲国的新京、奉天、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这五大城市为核心,划分5个航空管区,这五大城市都扩建了新机场,在吉林、敦化、延吉、图们、通化等很多城市都建立起机场。
这是满航的标志,就是将满洲国的五色旗转化为圆形。
满航为了发展,也是增添最新式的飞机,购入的英国德·哈维兰DH80A“猫蛾”联络机,并以此为蓝本,自己仿制生产的15架飞机。
1936年时, 满航的定期航路总长度达到9000km,,全部航线里程为15,000km。满洲国以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全部处于飞航范围之内。
满航的国际航班有到日本的东京、大阪、福岡、平壌、蔚山等城市,还远距离到日本东京——满洲国新京——德国首都柏林的国际航班。
据柯德士记载:“满洲航空公司”每个礼拜都有两个从锦州到承德航班,安排一到两架飞机由锦州飞往承德。早晨7点飞机起飞,在承德停留10分钟后再返回锦州。
当时民航在国际上都比较少,而当是在满洲的两个中等城市之间都建立定期航班。当时机票还是比较贵,能乘坐飞机的人都是比较富裕的阶层。相比之下,火车票就很便宜,坐火车的人是非常之多。
看以前飞机的老照片,过去国际航班飞的时间长,飞机上有卧铺。
这照片是满洲国时期奉天驿前,有一辆俄式马车,这种欧洲的马车,不像中国马车木轮子,而是橡胶轮子,并安装有减震装置,坐起来没有中国马车那样颠簸,而是非常舒服。当时打个“马车的”五角满币起,比坐汽车便宜的多一般中产阶级家庭的人出了火车站,可以方便地打个马车的。
当时还有黄包车,柯德士就记录乘坐黄包车,跟黄包车夫一起下馆子,他要了一大盘葱蒜炒肉片,几碟咸菜,一壶高粱酒,两碗米饭。满洲的高粱酒很辣,据作者说:“我的嗓子眼马上就像火烧一样,这酒辣得也太邪乎了。看着我脸上被烈酒烧出来的那副痉挛抽搐的怪相,车夫朋友忍不住笑了。他告诉我,开始喝酒只能小小地抿上一口,然后必须马上吃点饭菜压一压,待咽喉逐渐适应了,润滑了,才能大口喝。”当地人非常豪爽,善于饮酒。柯德士说:奉天人太能喝了!
德国记者柯德士觐见皇帝溥仪,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日常生活中的溥仪。柯德士对溥仪的描述是“带着友好的微笑注视着我。他的眼光是无偏见的、坦诚的、吸引人的”,“他看起来十分健康,表情富有活力,充满着对现实的期望。不过,他的眼光中似乎也掩藏着一丝悲情”,“我试图在‘皇帝’的性格表现中,看到些许懦弱的印记,完全没有!溥仪的言谈机智而又充满智慧,完全有着自己真实的见解。他十分了解国际政治、对于世界的局势、走向、包括新德意志国家发生的事件,他都十分熟悉”。“在我开始谈到北京皇宫的时候,溥仪的表情看起来有点尴尬,他不想展开这个话题”。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