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掉的琼瑶台词丨语言学午餐

学术   2024-12-14 18:05   北京  

今日主厨丨向北北


琼瑶
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而言,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编剧或作家的身份。在那些没有智能手机和高速互联网的日子里,她是我们成长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更是一个时代文化记忆的象征。

无论我们是否喜欢琼瑶的戏剧风格,都无法否认:她笔下的人物非常令人难忘。只要你看过琼瑶剧,一定会有那么几句台词,多年之后还是会在脑海中回响……


想他,想他,想他……

今天我们就从语言特征的角度来聊聊,为什么琼瑶写出来的台词如此过耳不忘。



1. 重复的词语与句式

琼瑶常常会使用重复的词语和句式来加强情感表达和戏剧冲突。比如,在《还珠格格》里,紫薇和尔康的经典对白——


紫薇:你和她看雪看月亮,看了一整夜,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我都没有和你看雪看月亮,也没有和你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尔康:好…我错了,好不好?我不该跟她看雪看月亮,不该跟她谈了整整一夜,不该跟她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以后,我只跟你看雪看月亮,谈整整一夜,跟你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好不好?(《还珠格格》)



这段对话里,“看雪看月亮”和“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这两组短语重复了四遍,再加上前文中还有两遍,一共重复六遍。

除了词语,紫薇和尔康都使用了重复的句式:紫薇的两次“我没有”强化了她的失落和不满;尔康的三次“我不该跟她” + 两次“只跟你”强化了他的愧疚与承诺。

虽然第一遍听有点绕口,也不一定能够共情。但是听到第六遍,台词的情感逐渐沉淀,观众的共鸣也愈加强烈,难以脱离不断重复的回响,想忘也忘不掉了……

类似的重复在琼瑶的台词中很常见——

紫薇:我娘说,等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可,是仍然感激上苍,让她有这个可等、可恨、可想、可怨的人。(《还珠格格》)

依萍:书桓走的第一天,想他,想他,想他;书桓走的第二天,想他,想他,想他;书桓走了第三天了,想他,想他,想他,发疯一样地想他。(《情深深雨濛濛》)

在这些台词中,重复的词语和句式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也增加了情感的冲击力。有时候,通过反复的语句,还能呈现人物失去理智的状态,显得格外真实。

可能琼瑶阿姨早已看清,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2. 对立的语义冲突

琼瑶在作品中经常使用
反义词,不仅在语义上创造了鲜明的对比,也能表现人物之间的立场对立、情感冲突,或者内心矛盾

比如,很多人都记得这句经典台词——

新月:我不是来拆散这个家的,我是来加入这个家的。(《新月格格》)

这里,“拆散”与“加入”是动作反义词,直接指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和意图。“拆散”代表着破坏和分裂,“加入”则代表着融合和联系。

在这句简短的台词里,通过语义的对立,琼瑶不仅在表面上建立起两种行为的对比,更揭示了人物的内心的复杂:一方面,她意识到自己可能成为破坏者,既有痛苦与挣扎,也有无法融入现有关系的无力感。另一方面,她又渴望成为这个家庭的一部分,表现出对建立情感纽带的渴望与努力。

在去陆家要钱的那个大雨夜,依萍也放出了很多人记得的一句狠话——

依萍:我会着看你们每一个人!(《情深深雨濛濛》)


“笑”和“哭”带来了情感层面的语义冲突。“笑”通常是快乐的情感表达,出现在愉快的情境下。然而,这里的“笑”却不再是喜悦的表现,而是被赋予了冷漠和讽刺的含义;代表着依萍在面对痛苦时,想象自己大仇得报的快感。“哭”通常意味着悲伤和无助,能够引起观众的同情。可是,观众已经对依萍的复仇决心产生了情感共鸣,也和她一样期待着仇人的哭泣。

这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正是因为多重且强烈的情感对比,让观众共情了人物情感的深刻与复杂。


3. 无处不在的隐喻


读过《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这本书的读者,应该都知道,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在琼瑶的爱情世界里,我们也能看到台词中无处不在的隐喻。

子璇:请你们不要再说“谁是孩子的父亲”这样的话了……可不可以把对孩子的这份期盼、这份爱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把你们的明抢化作暗中的照顾。(《水云间》)

这段台词中,我们能看到典型的
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在认知语言学中,本体隐喻常常将非物质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物体或容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些难以捉摸的事物。“期待”、“爱”、“心”都是抽象的概念。但是“心”仿佛成为了具象的空间和场所,能够容纳和埋藏“期待”与“爱”。


除了本体隐喻,我们还能看到
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将抽象或未知的概念与具体或已知的概念进行类比,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思维和体验。

紫菱:你跟他的爱始终是虚幻不实的,而我跟他的爱却是真正的落了地,生了根!为了你,我们才把这样的爱连根拔起。我们这样做还不够,还不够吗?(《一帘幽梦》)

这段台词里,爱情成为了能够落地生根的草木。通过与植物的生长、扎根、拔除相联系,我们更加具象地理解了爱情的过程,感受到“连根拔起”的痛。

而经典剧名《情深深雨濛濛》本身也是概念隐喻。感情的深刻与纠缠略为抽象,但烟雨濛濛里,潮湿绵密的感觉更加具象。琼瑶通过“雨”引导和构建了读者和观众对“爱”的理解,像雨雾一般细腻、模糊、忧郁。


在琼瑶的世界里,爱情是可以被感知的,心灵是可以被触摸的,思想是可以被看见的。

所以她笔下的人物才会觉得“因为失去爱情而丢了半条命”和“失去一条腿”两件事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互相比较。这个世界里的爱情已经不再抽象,而是成为了人物生命里不可分割的具体组成部分。


4. 说出口的潜台词


看琼瑶剧的时候,我们会有很明显的感觉:琼瑶笔下的人物都是真的“长了嘴”。没有任何情感是难以言表的。

我们知道,在戏剧创作中,潜台词是常用的技巧。有时候,人物之间的误会和冲突就来自于各种“不说”。或许是隐忍不言,或许是无法言喻,或许是欲言又止,或者是话太多但说不到点子上……

而琼瑶剧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人物似乎没有隐藏情感的空间。她将通常不会说出口的潜台词转化为大声说出口的显性台词。人物的内心戏几乎都能在台词中得到直接表达,观众无需再去猜测人物的真实想法。

这个特点,也是琼瑶台词戏剧化和狗血感的所在。

比如,大家都很喜欢的杜飞,就常常说出一般人不会说的话——

书桓:可是面对这种家丑,我们两个外人,会不会让陆伯伯更加难堪呢?
杜飞:什么外人啊,你都差一点娶了他的两个女儿,还叫作外人?(《情深深雨濛濛》)

书桓:一个心死的人哪能去诱惑别人?
杜飞:那不见得,你的心尽管死了,你的嘴巴没死。你还会强吻别人,可怕得很。(《情深深雨濛濛》)

在一般的剧情里,哪怕是心直口快的人,话说到“什么外人”和“嘴巴没死”,就应该停住了,后面的内容通常会隐藏在潜台词里。然而在这段台词中,杜飞的回答直截了当、毫不回避,打破了书桓在敏感话题上所表现出的犹豫与克制,也展现了杜飞鲜明的性格。

观众也会在这样的狗血对抗中感受到吃瓜的喜感。在琼瑶的台词里,我们需要直面所有尴尬的场景。


再比如《还珠格格》中的经典一幕——

尔康:想我吗?
紫薇:不想。
尔康:那……有没有什么悄悄话要跟我说?
紫薇:有一句。
尔康:是什么?
紫薇:那一句“不想”,是假的。
(《还珠格格》)

这段堪称肉麻的对话,让观众在此时此刻感受到一种情感暴露的力量。人物不再用隐晦地表达,而是大胆地表露。观众能够毫不费力地看到角色的真实想法。

琼瑶的剧本里,无论是寡言少语的傅文佩,还是言辞犀利的王雪琴,每个角色都可以有大量的台词。这样的写法抛开了传统戏剧中通过模糊语言构建悬念的手法,转而以直接、痛快的方式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与感情困境。

尽管这些台词可能显得有些“夸张”,但是也以特殊的角度情打动着观众。如果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像琼瑶剧中的人物一样,勇敢表达、直接表达、充分表达,那么我们的世界或许会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毕竟,语言本身也是人类情感的载体,而能够坦诚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琼瑶剧中的人物,或许就是我们理想化的人:无所畏惧、直率真诚、充满情感的人。




琼瑶剧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不仅让我们在少年时期感受到了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力量,也培养了我们对于语言的敏感性。

重复的情感放大,强烈的语义冲突,生动的隐喻表现,和不再隐藏的潜台词,这些语言特点让我们在每次回望琼瑶的故事与人物时,依旧能感受到那些深刻的震撼。

读到这里,欢迎分享一句最让你难忘的琼瑶台词!让我们一起纪念琼瑶阿姨。


参考文献
Lakoff, G., & Johnson, M. (2008).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Jackendoff, R. (1997).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Language Faculty. MIT Press.


审校 | 无彼  A.R.

投稿:linglunch@outlook.com







语言学午餐Ling-Lunch
发现平淡生活里人类语言的奥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