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厨丨Pepper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以下两种情况——
场景一:你身在美国,需要去商店购物,店员找了你一把纸币和硬币,你需要点点是否少找或多找了。尽管你上一秒还在用英语和店员熟练交流,下一秒依然需要使用汉语或者你自己的方言点钱。
场景二:你是一个法国留子,有一天你需要预约门诊,你熟练地使用法语和电话里的接线员报告身体状况。然而,当问到你的电话号码、街道门牌号和邮编时,你突然顿住了——你首先在心里把电话号码用汉语顺了一遍,然后再将心里的号码用法语翻译过去。
作为当代的年轻人,能够熟练掌握几门外语已经是常态;然而当遇到像上面的几种情况时,不论日常能够用多少种语言进行交流,我们习惯性使用的似乎还是自己的母语(普通话或是某种方言)。
这是为什么呢?
计数显然并不是我们处理数字的唯一领域。除了计数,我们还会用母语来记住日期、电话号码和邮政编码等等。有时候,一些能够熟练用第二语言背诵这些数字串的二语者,即便是在自言自语,思考和做梦(或说梦话)时会使用第二语言,一旦涉及(哪怕是非常简单的)数学任务——比如数零钱时,就会回到母语。
看来,不同于其他认知活动,在数字记忆和数学计算方面,母语所扮演的角色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重要!
今天,午餐君就将从数字认知、数字的语言形态和数字的语言编码三个视角尝试解开母语计数的谜团!
1. 大脑的数字认知
我们的大脑习惯于用我们最先学习的语言来处理信息,是出于认知上的经济性原则的考虑。
计数的结构和模式是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在处理数字时,我们习惯于使用最初理解数字和序列概念的语言。
儿童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学习计数,数字单词是学习抽象概念(如数量)的首要例子。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主要将数字与母语单词联系起来,并且在头脑中不断巩固这种联系;相比之下,用第二语言计数可能更慢,更不直观,因为它需要额外的认知努力来翻译和理解数字系统,这会大大降低我们大脑的处理效率。
已有研究结果证实,在童年晚期或成年时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双语者更喜欢用第一语言进行心算,并且,他们用第一语言记住数字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速度也更快(Pavlenko A., 2015)。
然而,第一语言的优势仅限于早期以母语接受教育的人。当孩子们接受与家庭语言不同的教育时,他们倾向于将早期教育语言作为心算语言,因为学习和背诵算术表过程很艰苦,人们会将数字概念作为单词序列印在大脑结构中,而自动激活这些序列比用新语言重新学习运算更高效。
美国心理学家Elizabeth Spelke(英语为母语,法语为二语)也曾观察到这种“语言依赖性”,她发现可以很轻松地向美国朋友提供她在法国的住址,但无法用英语流利地说出她在法国的电话号码。要检索这个号码,她需要用先她的第二语言法语说出来,在脑海中想象数字,然后再在脑海中用英语读出来。
那么,假设我们没有在第一语言中学习过数学,结果又会怎样呢?
研究表明,在第二语言中接受过某项数学训练的人在用该语言解决该数学问题时会取得更好的结果(Van Rinsveld, A., et al., 2016)!看来,我们习惯性用哪种语言进行运算,取决于我们首先用哪种语言学习数学!
2. 数字的语言形态
请跟我大声朗读以下几个数字——
7、5、9、11、8、3、7、2
现在花大约 20 秒的时间尝试记住这些数字,然后背出来。
你都说出来了吗?
如果你的母语是英语,那么你可能只能按正确的顺序答对四五个数字。但如果你的母语是汉语,你可能都答对了!这是为什么呢?
中文数字的语音和字形非常简练。1-10的基数词只由一个音节编码,10以上的基数词则由1-10加位数直接拼成。而英语数字的发音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种差异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却真实地影响着人们的数字记忆效率!
对英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中文和威尔士语等多种语言的研究表明,用某种语言发音数字所需的时间与该语言使用者的数字记忆广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讲粤语的地区,人们的数字记忆广度约为 10 位数字,而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的使用者则为 7 位(Tang, Y., et al. 2006)。
尽管工作记忆容量存在生物学极限,但这一极限似乎也受到不同语言本身的形态学影响,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工作记忆固定跨度的神奇数字“7”只是一部分人类的标准跨度。记忆跨度的形态差异表明,东亚数字符号(如中文和日文)比印欧语符号更容易记住,因为它们更紧凑(比如汉语的“二十四”相比于英语的“twenty-four”在书写上少了一个横杠,“一百二十四”相比于英语的“a hundred and twenty-four”少了连接词“and”)。
看来,汉语普通话或者粤语使用者习惯用自己的母语数数或是记忆数字,是因为这样一次性能处理的数字更多啊!
3. 数字编码与结构
任何语言中的数字都深深植根于其不同的编码系统中。数字的构造方式、前缀或后缀,以及计数系统都反映不同的语言编码模式。
如今,几乎所有文化都使用相同的十进制数字系统,将数字 0-9 排列为个位、十位和百位等等。最合乎逻辑的计数系统使用的词语反映了该系统的结构,并且具有简单的规则。
比如汉语普通话,十位和个位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92”就写成“九十二”。日语和韩语也使用类似的惯例,即通过组合较小数字的名称来创建较大的数字。心理学家称这样的系统是“透明的”,其中数字与其名称之间存在明显且一致的联系。
另一些语言则不然。
例如,英语是一个十进制系统,但“十一”和“十二”等词并没有提供太多关于数字本身结构的线索(它们实际上来自古撒克逊语单词ellevan和twelif,意思是减去10后“剩一”和“剩二”)。
在法语中,92 是 quatre-vingt douze 或“四个二十加十二”。而在丹麦语中,92 的单词是 tooghalvfems,其中 halvfems 表示 90,是古挪威语 halvfemsindstyve 的缩写,即“四倍半二十”。这些都是对计数效率产生影响的语言编码模式。
法语的92
丹麦语的92
现代威尔士语中的数字也非常透明——92 是 naw deg dau,即“九十二”,与东亚语言中使用的系统十分相似。在较早的威尔士语中,92 写为 dau ar ddeg a phedwar ugain,即“二加十加四二十”。在其他一些中,数字的十位和个位甚至是倒置的。例如,在荷兰语中,92 写成 tweeënnegentig(“二和九十”),这可能会使某些数学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较早的威尔士语中的92
荷兰语中的92
看来,语言的确对数字认知与计算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对于语言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相似或相反的经历,或者有什么看法?和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吧!
参考文献
Danesi, M. (2016).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thematics in the global village. 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Franzon, F., Zanini, C., & Rugani, R. (2019). Do non‐verbal number systems shape grammar? Numerical cognition and Number morphology compared. Mind & Language, 34(1), 37-58.
Gelman, R., & Butterworth, B. (2005). Number and language: how are they related?.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9(1), 6-10.
Lachmair, M., Dudschig, C., de la Vega, I., & Kaup, B. (2014). Relating numeric cognition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Do numbers and words share a common representational platform?. Acta psychologica, 148, 107-114.
Miller, K. F., Smith, C. M., Zhu, J., & Zhang, H. (1995). Preschool origins of cross-national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al competence: The role of number-naming systems. Psychological Science, 6(1), 56-60.
Tang, Y., Zhang, W., Chen, K., Feng, S., Ji, Y., Shen, J., ... & Liu, Y. (2006). Arithmetic processing in the brain shaped by cul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3(28), 10775-10780.
Pavlenko A. (2015). What Languages Do Bilinguals Count In? Retrieved from 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life-bilingual/201504/what-languages-do-bilinguals-count-in
Van Rinsveld, A., Brunner, M., Landerl, K., Schiltz, C., & Ugen, S. (2015).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arithmetic in bilinguals: insights from different stag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6, 265.
Van Rinsveld, A., Schiltz, C., Brunner, M., Landerl, K., & Ugen, S. (2016). Solving arithmetic problems i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Does the language context matter?.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42, 72-82.
howthebrainlearns.wordpress.com/2012/05/13/how-language-affects-counting/
www.linkedin.com/pulse/why-do-bilinguals-count-native-tongue-marketa-kabatova/
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91121-why-you-might-be-counting-in-the-wrong-language
审稿丨无彼 A.R.
投稿:linglunch@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