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厨丨袁飞
近日,韩国济州航空空难造成179人死亡,引发全世界关注。
其实,对航空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知道,上世纪80到90年代,韩国的航空公司事故、空难频发,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韩航空801号航班空难。
大韩航空801号航班坠机现场
1997年8月6日,雨天,大韩航空801号航班载着乘客和机组人员共254人,从首尔飞往关岛。飞机在关岛的机场降落前,突然在机场附近的一座山上坠毁,机上228人遇难。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经过调查,发现事故的根源,和语言相关。
在遗留的黑匣子里发现了这样一段录音,对话使用的是韩语——
副机长:“你有没有觉得雨下得更大了?在这个地方?”
随机工程师:“机长,气象雷达发挥了不小作用。”
机长:“是,的确很有用。”
1 时 41 分 59 秒,副机长:“(跑道)不在视野范围?”
1 时 42 分 19 秒,副机长:“让我们做一次复飞”。
1 时 42 分 21 秒,副机长:“(跑道)不在视野范围,复飞。”
1 时 42 分 22 秒,随机工程师:“复飞。”
1 时 42 分 23 秒,机长:“复飞。”
1 时 42 分 25 秒 78 毫秒,巨大撞击声,大韩航空 801 号航班坠机。
在与香港籍面试官用英语交谈时,说英语的香港人比说粤语时表现得更加外向、开放、自信、克制;
在与西方籍面试官交谈时,不管是外向、开放、自信还是克制等方面,香港人说英语和说粤语都没有差别。
也就是说,香港人与香港人交流的时候,如果说英语,可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人格特质。
研究者认为,语言(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及其相关特征提供了文化线索,激活了说话人符合文化期望的目标,影响了他们说外语时的人格。这就是文化适应假说(Cultural Accommodation Hypothesis)。
这让我想到多年以前在北京人大英语角观察到的现象:最自信、开放、积极的那几个人,当英语角活动结束大家用中文简单聊天的时候,他们往往像换了一个人,变得谨慎、谦虚,甚至是非常内向。
回到大韩航空801号航班,假如当初机长与副机长之间使用英语交流,副机长可能会更加外向、自信,使用更直接的方式提醒甚至命令机长,他也没法在句子里省略重要的主语(跑道)。或许,局面就可以挽回。
语言对性格是否有影响?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经历和看法。
参考文献
Chen, S. X., & Bond, M. H. (2010). Two languages, two personalities? Examining language effects on the expression of personality in a bilingual context.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6(11), 1514-1528.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2019),《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北京:中信出版社。
审稿丨向北北
投稿:linglunch@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