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
这个问题可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估计没有定论。但最终结果,一定要看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看看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有无提升,看孩子是否从此热爱阅读。在我看来,我觉得如果语文课要阅读文章,无论哪种文体的文章,作为老师,都应该给孩子阅读理解文章一根拐杖,让他们有所依靠,或者有点路径,这样,时长日久,孩子们就会找到语文阅读的法门,他们或许从此就会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进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的学习。这一点单元,从文体上来看,都是说明文,介绍的是我国的建筑、园林、绘画艺术,让孩子们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的创造力。本单元文章还介绍了有关动物,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简单的说明文阅读,不过不系统,也不深入。进入初中,尤其是进入八年级,孩子们的阅读就应该更加广博,系统地阅读一些说明文,也是孩子们求知的需求。在一般人眼中,说明文似乎没有记叙类的文章生动有趣,因此,有些人就觉得说明文的阅读实在枯燥,干巴巴的。这是因为有些人没有认识到说明文阅读的一些技巧。
说明文的阅读有什么技巧呢?
说明文阅读,要让学生搞清楚以下重点:
首先,要把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很好找,先看题目,看看题目是不是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如果是,那就是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接着,找一找这个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一定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点。一般都在文章的开头去找,比如该事物的高低大小等特点,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要用文章中的词语去概括。
其次,要把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前两者容易区分,逻辑顺序不好区分。要告诉孩子,只要不是那两种说明顺序,就一定是逻辑顺序,结合文章内容,看看文章是怎样安排说明先后的,就可能搞懂文章到底是怎样的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一般有这几种: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等等。
第三,要把握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小学都学习过,这个不需要细致讲解,孩子们大致能掌握文章具体的说明方法。
第四,要把握说明文的结构,掌握说明文的结构,就能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一般而言,说明文的结构分为三种:总分总,总分,分总。只要孩子们认真研读文章,掌握说明文的结构,也不是难事。
第五,把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这是说明文阅读比较难的地方。说明文的语言严谨、准确,因为要介绍事物的各方面信息,为了让读者准确了解该事物,在介绍该事物时,必定需要准确严密。要告诉孩子一个区别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小秘诀,那就是把这个词语去掉读一读,再带上读一读,多读几遍,去细细品位这个词语的到底怎样准确严密,就能品味出所以然来。比如,“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先去掉读试试,再带上读一读,能品出什么呢?把品味出的内容写出来,就是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最后,进行联想,想想与本篇文章相关联的信息,算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做,至少能把以前的阅读内容相互勾连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说明文的阅读,只要把握以上重点,就有了一根阅读说明文的拐杖,以后在遇到说明文阅读时,就能依靠这根拐杖,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对说明文阅读迎刃而解。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让孩子们手中有根拐杖,还愁孩子们不会探路吗?其实,所有阅读都应该如此,给孩子一根拐杖,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