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半导体巨头“向东看”:建立中国供应链

文摘   2024-12-06 17:32   天津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半导体产业首当其冲,成为双方角力的战场。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和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积极寻求突围之路,而一些国际芯片巨头也纷纷调整战略,寻求与中国市场的深度合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这场芯片风云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中美科技博弈加剧

产业格局正发生微妙变化





在最新的国际科技竞争动态中,中美两国的科技博弈再次升级。据新闻报道,美国商务部于12月2日晚间针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实施了一项新的制裁措施,将140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列入“实体名单”,制裁措施包括限制关键设备、软件以及高性能计算内存(HBM)的转移,这些措施直接针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从宏观层面来看,这种制裁不仅仅是简单的贸易限制,而是涉及到国家安全、技术创新和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复杂议题。美国通过扩大实体名单,将更多中国企业纳入监管范围,试图切断中国获取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途径,从而减缓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步速度。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努力拉拢其盟友加入到这一制裁体系中,力求形成一个更加紧密的技术封锁圈。


值得强调的是,全球化背景下,完全脱钩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因此,在某些非敏感领域,如成熟制程芯片制造等方面,两国之间可能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权衡利弊,寻找最佳定位,避免过度卷入这场博弈之中,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遇。




国际巨头“向东看”
寻找中国供应链商机




恩智浦

恩智浦,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以及全球前十大非存储类半导体公司之一,其产业布局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12月4日,恩智浦与中国台湾合作伙伴世界先进的VSMC合资公司在新加坡动工兴建了一座12英寸晶圆厂(总投资78亿美元),计划于2027年启动量产,在成功量产后,双方还将考虑未来业务的发展,并评估建造第二座晶圆厂的可能性。预计到2029年,该晶圆厂的月产能将达到55000片12英寸晶圆



恩智浦执行副总裁Andy Micallef 称“我们将建立一条中国供应链,我们正在与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寻找一种方式来服务那些需要中国境内生产能力的客户。”


恩智浦与中国的合作由来已久。


  • 半导体领域:

    恩智浦继承了前身飞利浦半导体于1986年在中国设立的办事处。2014年又与大唐电信合资成立了大唐恩智浦半导体。2015年,恩智浦还与香港建恩、南昌建恩共同出资1.3亿美元设立瑞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恩智浦在苏州有一个很大的研发团队,以及在天津设有测试和封装工厂,不过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前端制造业务。

    此前恩智浦CEO库尔特·西弗斯(Kurt Sievers)在11月的投资者日曾表示,该公司正在为中国客户进行本地化生产。他表示,恩智浦与中芯国际已有业务关系,并正在研究与台积电南京晶圆厂以及华虹半导体子公司的潜在合作伙伴关系。这意味着,在中美贸易冲突加剧的背景之下,恩智浦或将前端制造也放到中国大陆,如此一来,未来恩智浦供应中国客户的芯片将实现完全的“中国制造”。


  • 人工智能领域:

    2019年,恩智浦在天津建立了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基地。2021年,恩智浦启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一期“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基地”。2023年又启动了创新中心二期项目——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平台。今年4月,恩智浦还在苏州正式运营首个全线上实验室——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平台云实验室。


  • 汽车领域:

    恩智浦也一直在与中国车企合作。2023年5月,恩智浦还与蔚来汽车达成了合作,其4D成像雷达产品将部署在蔚来部分车型上。
意法半导体
无独有偶,上月另一家欧洲芯片大厂意法半导体宣布将与中国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华虹宏力合作,计划在2025年底于中国本土生产40nm MCU。具体合作细节可点击查看晶上世界此前的报道:分析丨ST官宣华虹代工40nm MCU

中国市场

尽管全球芯片市场需求疲软,但中国市场展现出了一定的支撑能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9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47万辆和215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5%。


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也为恩智浦等芯片巨头带来了业绩增长。恩智浦CEO库尔特·西弗斯(Kurt Sievers)也将恩智浦营业收入实现近4%的环比增长归功于中国市场的引领。据了解,中国市场占恩智浦2023年总营收的比例达33%。在汽车方面,恩智浦主要的Tier1客户仍在消化库存,欧洲和北美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需求放缓,因此,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但与此同时,恩智浦在中国和亚太汽车终端市场实现了健康增长。




结语




在全球芯片产业的未来趋势中,中国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成为驱动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关键力量。

除了欧洲半导体巨头之外,很多美国头部的芯片企业也都多次表达了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愿望。比如,在美国不断加大限制力度之下,英伟达多次调整其产品策略,以维持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活动。英特尔面对美国越来越严格的管制措施,今年10月底还宣布增加投资,扩容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封装测试基地。苹果公司CEO在日前出席中国国际链博会时也直言,没有中国的合作伙伴们,苹果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从各国芯片商的行动和发声也可以看出,增强国际合作与互信是各国产业集体的心声。

中美科技博弈正深刻改变着全球产业格局。未来,随着各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场较量还将持续演变,并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新机遇。

- END -





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PREVIOUS REVIEW

相关阅读
  1. 分析丨ST官宣华虹代工40nm MCU

  2. 中方决定!对美加强出口管制,为芯片制造关键材料

  3. HBM制裁加码下的困境与出路

  4. 隐藏黑马:这家小公司要改写Chiplet集成设计游戏规则?

  5. 玻璃基板的四大关键技术挑战

  6. 特朗普上台,这项半导体技术将登上C位!

  7. 高密度互连,引爆后摩尔技术革命

  8. 台积电凭什么引领3D IC设计革命



创作不易,点赞鼓励!

晶上世界
晶圆之上,创芯未来。专注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晶上技术应用领域的科普和资讯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