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中国芯片的2025:洗牌、反围堵、“死磕28nm”练内功
文摘
2025-01-09 17:57
天津
“芯事重重”是腾讯科技的半导体产业研究策划,本期为第73期,聚焦中国芯片2025年的趋势和走向。
作者丨
kiki 谢浩
编辑 | 腾讯科技
郑可君 苏扬
“回想起来,前二、三十年,我们享受了一个难得的、平静的,美好的全球化时代。”
一位半导体设备行业老兵这样总结2024,他的感叹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行业真实体感。
从宏观环境看,横亘在中国半导体制造业的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正逐步走入“深水区”。
与两年前的芯片法案清单相比,
来自美方的禁令,正在围绕半导体生态链层层加码、愈演愈烈;而中国在这场关于先进科技的竞争中,也不再只是被动接招。
从行业协会集体发声,到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被立案调查,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之一,中国大陆庞大的生意需求和国产材料、设备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也正在转化为对抗单边制裁的武器。
过去的2024年里,中美围绕先进芯片的“科技竞争”,展开了哪些博弈?接下来的2025年,新版禁令又将为后续交锋带来哪些影响?
一切仍然充满变数。
中国芯片界过去一年暗潮涌动,核心原因依旧是中美博弈。
2018年至今,围绕人工智能和芯片制造,美国多次加码对华芯片管制措施,更动态、更精准的“杀招”下,“全面围堵”的信号已非常明显。
2024年12月初,美国商务部下属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新版禁令——总计210页的出口管制文件,所涉及的企业数量、出口管制条例内容的深度,给业内造成了不小的震荡。
“一次性涉及整个半导体生态链,以往每年清单都加几个或十几个(企业),这次的数量非常大。”
半导体设备行业高管李华向「硅基研究室」进一步解释,此次禁令的不同之处有三:
1、管制的范围从过去以头部晶圆厂覆盖到包括刻蚀、薄膜、离子注入、EDA软件等半导体生态链领军企业,范围更广了;
2、制裁企业的数量也超出预期,一次性在“实体清单”中新增加140个名单;
3、强化对高带宽内存(HBM)的管制措施,作为当下GPU的标配,此举无疑剑指中国先进芯片制造。
美国凯腾律所合伙人韩利杰在
《美国“设卡阻挠”中国再造台积电、ASML》
一文中提到,“2024年是管制步步深入的一年,前十个月波澜不惊,看似没有重磅炸弹,但目标清晰,规则越发严密,随着12月2日这一轮新规则发布,管制力度达到了2024年最高潮。”
「硅基研究室」多方了解,
短期冲击和长期向好,已成为业内共识。
在李华看来,国产设备过去有很大进步,但对核心零部件等对外资设备仍有依赖,
“对后续扩厂和项目进度一定会有影响,因为国产顶上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他也认为,长期来看还是利于国产替代的加速,实现自主可控。“中国工业门类特别齐全,半导体产业基础也打好,我们是完全有资源和能力来填补这些空间的。”
面对拜登政府卸任前留下的“最后杀招”,行业协会集体发声传递抱团取暖的信号。
2024年12月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罕见地联合发声,建议国内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韩利杰认为,四大协会虽不能代表每个企业的立场,此次发声针对的是下游的终端用户:“更多的是呼吁整个业内同心同德”。
事实上,认清现实、放弃幻想早已是业内共识,在即将到来的特朗普2.0时代,美国推动与中国科技产业脱钩的步伐不会停下,加速自研、自立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唯一选择。
过去两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在行动上也做了诸多尝试,
主线是扶持国产供应链,支线则是推动欧美原厂提供大陆本地化生产、服务,以及国内晶圆厂开展的“战略性囤积”,这些动作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短期内断供带来的影响。
以光刻机巨头ASML为例,早在2021年,ASML就在中国设立了维修中心,提供常见零件的维修服务。截至目前,ASML在中国大陆共设有16个办事处、15个仓储物流中心、3个开发中心和1个培训中心。
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海外供应商为了能继续在中国市场做生意,也一定会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做最大的努力”。“随着地缘政治矛盾加剧,ASML等企业一定会努力游说美国政府,联合荷兰政府一起尽量将管制政策的影响减小到可控的范围内。”李华表示。
类似观点也到了现实层面的印证,此前,ASML新上任的CEO Christophe Fouquet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就提到,“中国、美国,每个政府都认为ASML是拼图中的关键部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会被动地等待,而是必须自发组织起来。”
另外一边,所谓的“战略性囤积”也反映在欧、美巨头们的财报里。
以ASML为例,其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大陆业务占比为47%,但管理层预计2025年中国大陆销售额占比将下降至20%左右,数据回落背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中国大陆厂商的超前囤货。
放弃幻想的认知,囤货与本地化生产的行动,都是中国半导体厂商“背水一战”的弹药。
遏止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绳结,只能由我们自己剪断。
据韩利杰观察,随着出口管制政策的动态更新,很多企业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这也反映出了中国芯片产业的韧性:
“管制会变相加速国产自研进度,之前的SoC、现在的GPU都在用行动证实这一点。所以,面对现在层层加码的出口管制,也不需要绝对地悲观。”
一方面,这种层层加码的禁令模式,激发了国内晶圆厂商的“风险意识”。
类似“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这样“一滴血”式的长臂管辖机制,意味着绝大多数半导体生产设备,都随时可能出现在管制名单中。
越来越多晶圆制造厂,正在积极寻求各个环节的国产替代。相比于设备的“好不好用”,“能不能用”成为了厂方高管们更注重的指标。
另一方面,禁令所带来的设备、材料空缺,也孕育了新的市场。
不过,半导体设备是高度细分、存在较高门槛的行业,从研发到投产环节,需要经历上下游企业的反复磨合、调教,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以价格战的形式入局这条路走不通。
与此同时,需求量的增加,也对应着技术要求的提高,想要彻底利用禁令带来的市场真空期,国产半导体设备仍然要打好“基本功”。
国产设备的“基本功”,遍布在一颗芯片的上千道工序、200-300台设备之中。
关牮长期跟踪国内半导体设备发展,他认为晶圆制造国产化是一门“不能偏科”的学问——
光刻机只是其中一个技术环节,刻蚀、沉积、显影、清洗、封测等一系列前、后道环节,国产设备的替代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个比方,海外最先进的水平是100分的话,我们原来是从四五十分现在高速提升到七八十分,但七八十分后再想往上提升,难度就一下子变得越来越大了,因此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积累。”关牮说。
蓉和半导体CEO吴梓豪也认为,光刻很重要,但并不是半导体产业的全部:“以前光刻的进步是线宽进步,现在先进制程大都采用立体结构,刻蚀、薄膜沉积等环节的技术水平,正在变得愈发重要。”
“单纯推进光刻节点,良率没那么好,也会造成很高的成本。”吴梓豪说。
先进制程的工艺每提升一代,对应的成本提升往往都非常惊人。“现在台积电2nm的价格几乎是5nm的翻倍。”吴梓豪透露,目前台积电每片300mm的2nm晶圆价格可能超3万美元,5nm晶圆的价格在1.5万美元左右。
另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台积电将从2025年1月起针对3nm、5nm和 CoWoS工艺进一步提升定价,其中,3nm、5nm的价格涨幅将在5%~10%不等。
先进制程所需求的庞大资金投入,需要企业在市场端先获得健康、可持续的营收利润。与此同时,7nm、5nm甚至3nm的先进制程,对于尚处起步追赶阶段的国产设备厂商来说,短期内也难以做到各项设备的全面替代。
身处上述背景下,要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28nm及以上的成熟制程依旧是更佳的“练兵场”。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受国产化浪潮的影响,预计到2025年,国内晶圆代工厂将在全球成熟制程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产能增量的主要推动力。
「硅基研究室」、「腾讯科技」联合策划的
《2024,中国芯片还需要DUV光刻机吗?》
一文曾提到,
不同于时刻处在社会聚光灯下的先进制程,成熟制程虽然在曝光度和技术难度上不如前者,但也绝非所谓的“落后产能”,而是有着广阔市场空间的“主流业务”。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测,2023年到2027年,全球晶圆代工成熟制程和先进制程的产能比重预计将维持在7比3,尤其是电动汽车、能源转型相关的朝阳产业,成熟制程芯片更是应用广阔。
此前,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就曾在采访中提到,智能汽车96%以上的车用芯片还是28纳米以上,而由于全球主流芯片代工厂商大多将目光投向先进制程的“军备竞赛”,现有的成熟制程产能很有可能在未来再度爆发“缺货危机”。
“28纳米以上制程的芯片,国外投入不足,如果芯片制造商愿意努力的话,也是(会)给中国大陆在这个范围留下了机会。”他表示。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为每辆车600颗至700颗,电动车所需芯片数量为1600颗,而智能汽车全车需要的芯片则大幅提升至3000颗。
下游对成熟制程需求强烈,给大陆芯片制造业预留了最好的发展窗口,去胶、热处理等行业已经走在前列,光刻、离子注入、量测等工艺,差距仍然明显。
华泰证券报告显示,去胶、热处理和清洗等半导体工艺环节设备国产化率相对较高(约大于30%),刻蚀设备、薄膜沉积等环节也正在快速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国产化率达到20%。
吴梓豪告诉「硅基研究室」:“全球各地的半导体产业,最开始的技术、工艺都很差,要到第二代第三代积累了经验,才会好起来,在被封锁的当下,只有让上下游的企业都获得订单,才有充足的资金去继续推进下一代。”
经历了漫长的去库存周期,全球半导体市场开始温和复苏。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在人工智能技术需求和内存市场复苏驱动下,全球半导体行业在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达1582亿美元,同比增长17%。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有望实现15%~20%的增长,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
而行业下行浪潮中,政策和企业不断的“逆周期投资”,国内半导体市场也开始收获红利。
“2024年对比全球来看,中国市场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在逆周期投资下,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它们的增长也非常迅速。”
李华告诉「硅基研究室」。
SEMI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总额达532亿美元,而中国大陆市场作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在第二季度不仅市场规模居首,还以62%的增速领跑全球,成为为数不多实现正增长的市场。
与此同时,SEMI还指出,今年前6个月,中国大陆在芯片制造工具上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250亿美元,其预测,到2027年,未来三年内中国大陆半导体总资本支出将超过1000亿美元。
虽然国产替代在加速,晶圆代工也在扩产,
但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商而言,2025年,绷紧的弦不会松懈。
一方面,从ASML等国际半导体设备对华销售大幅下滑的趋势也可以看出,疯狂囤积和扩产只是暂时现象,随着采购量恢复到合理水平,
企业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已有的设备、已有的产线,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合,生产出更先进的芯片,
这既需要提升芯片制造技术,也需要同步发展国产配套设备。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里,半导体市场热钱涌入催生无数企业,接下来的
2025年,洗牌将不可避免。
据IT桔子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按投资事件计算,国内半导体投融资活动频繁的节点在2021年和2022年。近年来,在融资环境变化的背景下,行业的投资数量和金额大幅减少,降温明显。
据关牮观察,此前在一级市场涌现出大量新兴项目,但真正技术水平好的不是特别多,“明年开始会有一个比较惨烈的淘汰。”
洗牌和淘汰主要会沿着两大方向,
其一,在刻蚀、薄膜沉积等主要赛道,国产设备商会争抢海外设备商份额,也会随客户需求扩充产品线,加速本土内卷与并购。
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在近期接受央视《对话》节目采访时就提到:“上市之前比较保守,前10年做了1个大产品,后面8年做了2个产品,大概是3个产品。上市后,经验更加丰富,现在1年要同时开发20多种产品”。
据「硅基研究室」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A股半导体领域并购事件已超30起,半导体材料、模拟芯片领域尤为活跃,布局多元业务,进化为平台型企业成为未来设备厂商的长期目标。
其二,一些如EDA(电子设计自动化)、ALD(原子层沉积)等拥挤的细分赛道会率先迎来洗牌,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就会被淘汰,优质的项目会产生。
“你比如现在做ALD的,我们数一数可能有十几个,不可能最后大家都能生存下来。”李华说。
在李华看来,任何一个成功的半导体公司,都离不开专注以及与客户保持紧密的联系。
ASML在成立早期并不被人们看好,摆在眼前的竞争对手是强大的尼康、佳能等日本光刻机厂商。但凭借着对大客户的深入服务、对浸没式光刻技术和极紫外光源(EUV)的大胆持续投入,让它成为了全球芯片制造商争相合作的巨头。
长期关注阿斯麦动向的荷兰记者马克·海金克在《专注:ASML之道》也写道:“从第一天开始,这种对单一产品的专注就是ASML的王牌。”
(应受访者要求,李华为化名)
晶上世界
晶圆之上,创芯未来。专注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晶上技术应用领域的科普和资讯报道。
最新文章
AI推理计算的可能终局:存算一体芯片!
Chiplet集成难题,怎么破?
中国芯片的2025:洗牌、反围堵、“死磕28nm”练内功
中美芯片角力最新动态——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技术封锁
独家解码晶上技术——晶上探秘专栏重磅上线!
做越多赔越多,晶圆代工产业靠政府打续命针?
解锁Chiplet潜力:封装技术是关键
晶上系统:设计、集成及应用
日本芯片设备,卖疯了
Gartner 《2025 年主要战略技术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工程院《2024全球工程前沿》重磅发布,这项技术榜上有名!
一块芯片塞下12块HBM内存,3.5D封装又来卷了
进口芯片,都在变成“中国制造”
中微胜诉美国国防部,国产半导体设备现状如何?
中芯国际,跻身全球晶圆代工前三
大规模XPU集成,大有可为!
专访清华胡杨:开发晶圆级芯片,降低先进工艺依赖,通过系统重构大幅提升算力
魏少军教授:中国IC期待不依赖先进工艺的芯片设计技术
国际半导体巨头“向东看”:建立中国供应链
美国商务部BIS实体清单汇总(共800家)
隐藏黑马:这家小公司要改写Chiplet集成设计游戏规则?
中方决定!对美加强出口管制,为芯片制造关键材料
AI芯片竞争关键期,迎来定制化HBM
HBM制裁加码下的困境与出路
半导体设备,要变天了
互连技术革新,解锁未来网络“芯”密钥
第四届中国互连技术与产业大会即将召开!12月7日深圳,不见不散
分析丨ST官宣华虹代工40nm MCU
韧性铸就基石 活力“智”向未来 IC China 2024在京开幕
高速互连赛道,进击中的“小巨人”
议程公布! IC CHINA2024开幕式暨主旨论坛报告抢先看
玻璃基板的四大关键技术挑战
特朗普上台,这项半导体技术将登上C位!
最新!台积电回应“停供大陆7nm AI芯片”传闻
复杂网络驱动智能涌现——NICE读书会重磅上线
议程更新 | 一文了解IC China 2024
华为Mate 70来袭,麒麟芯片全系列对比
第二届集成芯片和芯粒大会倒计时四天!十大技术论坛精彩纷呈!
晶上联盟即将亮相IC China2024,诚邀您的莅临!
集成系统创新再攀高峰,芯和半导体2024 EDA震撼揭晓!
突发!美国对华半导体、量子计算和AI技术投资限制升级
国产智驾芯片公司地平线上市,实力几何?
中国车规级芯片创新实力前瞻
国产EDA巨头飞跃创“芯”,华大九天新品震撼发布!
国内先进封装玻璃基板项目汇总
平替的平替都来了,国产芯片卷成啥样了?
高密度互连,引爆后摩尔技术革命
展会资讯 | 巨擘齐聚,湾芯展SEMiBAY开幕式暨高峰论坛震撼来袭!
台积电凭什么引领3D IC设计革命
倒计时5天!展会资讯 | 一键收藏!湾芯展SEMiBAY观展攻略,助您轻松高效逛展!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