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这门写作课,还没出版时就广为流传!

文摘   2024-12-11 18:04   北京  

在北大,有一门与众不同的写作课,老师大胆采用自己的文章作为教学样本,以此剖析文章的选题、结构、素材整理及写作手法。


这门课最初仅在课堂上传授,然而很快,它的内容因学生的热烈反馈而在网络上引发了轰动:课程视频被盗传到B站,微信和小红书上也有热心人自发整理出详细的笔记和心得。


这门“声名在外”的写作课,最近终于出版了!左图/小红书“超级大兔”,右图/小红书“韬光养晦”。


开课的是北大法学院张翔教授,他的用意其实很简单:剖析自己的文章,是为了证明(法学)写作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跟着学也能做到。正因如此,这门课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事实上,教写作的书不少,但是偏重具体操作的不多,这使得这本书顺利出圈。甚至于车浩、纪海龙、朱虎等学者也表示,这篇文章讲的跟他们写作的经验很契合,只是没有做过这样的总结。

Legal Writing Guide

张翔老师的许多论文被广为引用



1


Legal Writing Guide

写作越来越成为法学生的短板


为什么要开设这样一门法学写作课?这是因为写作课正在成为大学生,特别是法学专业学生的普遍短板。


法学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法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然而,在早期的法学课程中,主要侧重于理论讲授,缺乏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随着法学教育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始意识到,法学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技能训练的提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法律职业的需求。


案例教学成为法学技能培养的重点之一,近年来的“鉴定式案例教学”更是热度攀升,以强化学生在民法、刑法及宪法等领域的案例分析能力。


近年来非常热的“鉴定式案例教学”,就是在训练学生解案例的能力。


然而,与案例分析同样重要的写作技能却长期被忽视,导致许多学生在论文写作和法律实务中的文字表达上有所欠缺。


正是因为发现这一不足,近年来各大法学院逐步增加写作课程,为学生提供写作训练,以满足法学实践和学术的双重要求。



推荐影音

基本权利的审查框架
    主讲:张翔 教授

     扫码即可抢先试听



2


Legal Writing Guide

“所见即所得”的“自我剖析法”


张老师提醒我们,专业写作与中小学阶段的写作存在显著差异。中小学阶段的写作训练往往侧重于文学性表达,而专业写作则更加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展这门课程,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传统的写作课程模式,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反复练习,但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挑战,尤其是在面对大量学生时。


为了帮助更多人跨越这一差距,张老师摒弃了传统的写作课模式,转而采用独具一格的“自我剖析”教学法,以自己的论文作为教学样本。


因此,对于希望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而言,需要重新审视并适应专业写作的要求。写作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技能,一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所谓“自我剖析”,就是张老师以自己的论文为实例,带领学生一步步拆解写作过程:从选题、资料收集、观点形成、结构搭建,到最终的成文与细节润色,张老师用实操展示了论文的完整生成过程。


他不仅分享了如何选题和检索资料,还细致地讲解了怎样搭建逻辑结构、怎样逐字逐句地展开论述,甚至包括如何正确引注、讨论和措辞等具体技巧。


老师可以给我一个选题吗?

你自己想写什么?我的脑子里就有无数题目,我觉得我这辈子都写不完……但如果一个题目是我想到的,是我意识到了它的意义和价值;如果你并没有想过这个题目、没有认识,很难写下去,至少很难写得好。

发现选题有特殊的技巧吗?

法学既是一门规范科学,也是一门实践科学,法学论文的选题通常来源于:实践、规范和理论。法学是实践科学,很多论文题目都是从实践中来;法学是规范科学,很多题目是从规范中来;法学又是一套理论,所以有些题目就直接是从理论中来。

张翔老师在书中对很多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学习体验,张老师还特意准备了一个资料包,里面包含了他的二十篇论文,供学生们对照练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看到论文写作的每一步,还能了解到,跟随这样的方法与过程,普通人也能掌握这项技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这种直观的、实操性的教学,让写作课从单纯的知识讲授,真正变成了一个“手把手教你写”的实践课。



3


Legal Writing Guide

从选题到修辞的“手把手”指南


张翔老师在这本书中,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实用的写作方法,以自己多年撰写论文的实践为例,就这样开始一步步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


选题方面,张老师认为,法学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实践、法律规范和理论。例如,他自己的论文《机动车限行、财产权限制与比例原则》就源于北京市奥运限行政策所引发的财产权争议。


张老师发现,尽管许多评论试图避开财产权问题,甚至发明了“路权”等新概念,但他认为限行实质上干预了车辆的使用权,从而激发了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这种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深入挖掘的过程,是张老师希望学生掌握的。


张老师通过自身论文实例,展示了如何从实践中寻找法学研究选题。


在写作过程中,张老师强调“排比材料”的技巧,分为“摘抄素材”“归入框架”两个步骤。他提到,许多学生在阅读文献时往往会忘记标记有用的内容,导致后来难以查找。


为此,他建议学生把所有可能引用的素材整理成文档,有需要直接引用的摘抄下来,归纳的观点则简要记录。


张老师曾用这种方法准备论文《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他列出了一系列书籍,摘抄其中的相关段落,尽管最终并未引用所有文献,但它们帮助他形成了论文的整体思路。


文献梳理时,先摘抄记下有用素材,再逐步归入论文框架,按照这种方法去整理,或许你的论文还没开始写,已经有好几万字了。


张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粗写和细写阶段的经验。在粗写阶段,他建议不拘泥于句子和逻辑的完美,而是把头脑中的想法快速记录下来。


他曾在牙科诊所等候时突发灵感,用潦草的字写下论文的核心思路,这段笔记后来成为一篇三万字论文的基础。


张老师的小卡片备忘。一种是索引卡片,写出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大致内容,并给书籍编号,按字母排序;另一种则为引得卡片,摘抄观点和看法:左上角写明分类,右上角写出编号,按主题排序。


修辞方面,张老师强调积累和精练的必要性。他自己有一个文档,专门记录在阅读中发现的好词好句,包括生僻字词的拼音和典故。


他举例说,看到“十指不沾阳春水”这个典故,特意去弄明白,原来是指代不做家务的富贵生活。他认为,这种积累不仅有助于提高文章的表达力,还能让论文的文字更加生动精确。


围绕着如何去写一篇文章,这本书几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过他也强调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日积月累并且知行并进。



推荐影音

一堂高含金量法学写作技能课,由张翔教授从实际操作的角度:1️⃣选题与准备2️⃣结构安排3️⃣具体操作4️⃣修辞与积累,四个部分讲述如何撰写法学论文。




法学写作课

张翔 著

“翻开即可用”

“手把手”地传授法学论文写作技能








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元照读书馆
元照读书馆提供法律知识飨宴,学术与实务思辨与创新
 最新文章